606、猎人与猎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最后一个条件,老夫年岁已不小,却最高只做了个知府,空有雄心壮志,却难施展抱负,不瞒都督,我被徐闻鼓动,也是想着能有机会一展平生所学…”  

“所以?”赵都安打断他。  

蒋王孙深深盯着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珠里流露出炽热的渴望:  

“老夫若能入修文馆中,做一任馆主,此生当无憾了。”  

入阁!  

图穷匕见!  

之前的两个条件只是开胃菜,蒋王孙真正的目的,竟是入内阁,做阁老。  

赵都安面无表情与他对视,一阵沉默后,他隐隐发出一声嗤笑声,重新拿起了地上的灯笼,淡淡道:  

“送蒋大人回去吧。”  

“是。”  

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宋进喜如鬼魅般飘了进来,朝着蒋王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蒋王孙愣了下,意识到自己被拒绝了,他不死心道:  

“都督,你该知道,靖王可与慕王不同,内部铜墙铁壁,若无人帮助,恐难攻破。老夫也不逊色于那赵师雄…”  

“送客。”赵都安却已低下头,重新专注地糊灯笼。  

蒋王孙面色一沉,不再开口,冷哼一声,起身拂袖转身当真往外走去。  

只是走出门槛时,他停顿了下,却没等到身后呼唤,只好硬着头皮往外走。  

房门关闭。  

宋进喜领着蒋王孙当真离开了,不多时,院外传来马车重新行驶的声音。  

“他真走了?”  

这时,屋内的房梁上,光影一阵扭曲,穿着绣金线的神官袍,戴着眼镜的少女神官惊讶地飘然落下来。  

金简的语气惊讶不已。  

赵都安低头糊灯笼,头也不抬道:  

“你不是都看见了?”  

金简好奇地扭头看他,疑惑道:  

“一个馆主的什么位子,就那么重要?”  

“内阁之主,自然重要。呵,若真给了,且不说他蒋家如何飞黄腾达,让朝堂中那些皇党官员怎么想?是要出问题的。”  

“就不能先许诺他,之后找个由头不给?”金简理所当然道:  

“或者到时候,安排人把他嘎了,反正那么大岁数了都…”  

少女故作凶狠地,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赵都安给她逗笑了:  

“这种老狐狸,岂会真相信空口白牙的许诺?  

定是要落在书面上的,以我的身份,若许诺了,又违反,到时候真要让陛下颜面扫地,信誉尽失了,这是要上史书的。杀人简单,但后续麻烦。”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金简鼓起小脸:  

“真麻烦,搞不懂你们。可这样一来,岂不是白忙活了?这个老头也胆子真大,就不怕惹恼了你,不放他回去了?”  

赵都安竟是十分认同地点头道:  

“是啊,我也觉得他胆子大,哪怕为了保命,也该先虚以为蛇,安然回去再说。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没打算回去呢?”  

“啊?”金简一脸懵逼,没听懂。  

好在下一刻,她懂了。  

因为原本已经行驶离开的马车,竟再次倒退回了街道上,然后是靠近的脚步声。  

“砰!”  

房门被推开。  

蒋王孙板着脸走进来,一言不发,径直在赵都安对面坐下。  

金简却已再次隐身了。  

“蒋大人何以去而复返?”赵都安故作疑惑地抬起头。  

蒋王孙面色阴晴不定,咬了咬牙,叹气道:  

“都督定力非常,老夫佩服。入阁之事作罢,只要前两条即可。”  

赵都安微笑道:  

“这次价码变了,只有三名蒋家人可以入京做官。”  

蒋王孙瞪大眼睛:“都督怎可出尔反尔?”  

赵都安疑惑道:  

“上一场价码,蒋大人不是先拒绝的?”  

旋即,他缓缓放下灯笼,眼神幽幽地盯着对方,道:  

“去而复返,这价码就是两回事了。  

蒋大人若不满,还可回去再想想。不过,我可要提醒一句,今日蒋大人来见我的一幕,都被本官以摄录卷轴暗中录制,也可随时送去叶新手上。”  

“你!!”  

蒋王孙惊的猛地起身,动作幅度之大,将屁股下条凳掀翻!  

他呼吸粗重,死死盯着赵都安,半晌,蒋王孙忽如泄了气的皮球,一下软倒,颓然苦涩道:  

“全凭都督做主。”  

早这么配合不就行了?非要折腾…  

赵都安绽放笑容,热情地起身攥着他的手,又亲自扶起地上的条凳,请他坐下:  

“既如此,再好不过。本官初来乍到,正有一事想询问蒋大人。”  

已彻底服气的蒋王孙摇头苦笑道:  

“都督是想问那个徐姓军师的来历吧?可惜我也并不知晓。  

此人连真容都不曾露过,我只知道,是徐敬瑭的死讯传来的那天,此人带着同样不显真容的两个手下,来了营帐,单独见了徐闻。  

二者单独私下见了足足两个时辰,之后,徐闻就任命其为军师。叶新对此人也言听计从。”  

赵都安皱了皱眉:  

“蒋大人若只能给出这点回答,诚意恐怕有些不足。”  

蒋王孙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  

“这是如今湖亭中叛军布防的细节。除此之外,老朽还有一份礼物送给赵都督。”  

“什么礼物?”赵都安好奇。  

“冯举。”蒋王孙道:  

“冯郎中以及一群驻扎湖亭的官员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