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别装了,你就是赵都安(2/3)
员。就是在等着现在,这批凑数的人,本就是为了之后释放出去,给整个京城的人看,给清流党一个交待,给袁立一个台阶?!”
赵都安微笑颔首:
“就像两军交战,袁立若一败涂地,一个人都捞不出来,还如何能坐得稳位置?底下的人如何服他?
反过来,这批官员一释放,袁立便成了从陛下虎口中夺食的党魁,即便只捞出来一批,也足够堵住那些质疑的口了。
凡事就怕对比,李彦辅当初面对手下被抓,只能节节败退,袁立却能救下一批…至少比李彦辅强。
而对陛下而言,也达成了目的,肃清了内奸,放走无辜者,则能展示出宽宏大量…
这场戏里,唯一该被牺牲掉的,也就只有我。不过我本就只是个‘代理缉司’,等事情结束,若有人咬着不放,大不了请陛下夺了我职…
恩,杀了也可以,反正现在的我只是个替身。”
顿了顿,他平静地补了句: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袁立没有问题。幸好,经过我们的刑讯审问,暂时没有证据表明,袁公与反王有勾结。”
一番话说完。
孙莲英眼中除了惊叹,唯有惊叹。
这么棘手的一个局,竟被赵都安用这种手段给解开了,而整个过程,也不过区区几日。
而对比赵都安早期扳倒裴楷之、周丞、对付小阁老李应龙的时候,四处求援,以身涉嫌,艰难取胜。
如今的他,施展手段时,更多了股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之感。
抬手之间,搅动朝堂风云。
哪里还与当初那个一步登天,人嫌鬼憎的宠臣有半点相似?
“若非亲眼看你成长至今,我都要质疑,是到底是什么人了。”孙莲英赞叹道。
…赵都安沉默了下,将梨子递过去:
“下官无论何时,都是白马监使者,都是大人你的下属。”
老宦官被逗笑了:“你啊,你啊…”
笑着笑着,又有些感动:
“咱家老了,帮不了陛下什么,以后有你和莫愁在陛下身边,陛下也不会那么辛苦。”
不是…你别拿我和太监比啊…赵都安吐槽。
这时,赵都安忽然听到外头传来脚步声,他拿起桌上的白色面具戴了起来,挥了挥手。
房门“吱呀”自行打开。
钱可柔等几人回来了:“大人,人已放出去了。”
“好,事情已了,咱家也该回宫复命。”老司监隐晦地袍袖擦了擦眼角,站起身,拂尘一甩笑道。
赵都安忙道:“我送公公。”
二人朝外走。
秋日的衙门已显萧索,地上有黄叶散落。
二人在前走着,几名太监和梨花堂锦衣跟在后头。
孙莲英望着金黄的秋风,忽然想起来什么般道:
“最近坊间都在将你与薛神策比较,一群人明褒暗贬在打压你。咱家听闻,金秋雅集要召开,很可能找你过去。”
金秋雅集?赵都安愣了下,觉得耳熟,压榨脑力回想了下,才记起这是每年秋天,京城内登高聚会的惯用名称。
秋日登高,或“踏秋”、或吟诗论文、或聚众游戏…是虞国的习俗。
哪怕如今烽烟四起,但作为都城的京师依旧安定,哪怕为了安定人心,这种秋日聚会,朝廷也是不干预,甚至鼓励的。
去年秋天,赵都安因去太仓调查“银矿案”,缺席了京中一堆文会。
赵都安皱眉道:
“记得金秋雅集多是文人参加,找我这个缉司做什么?”
孙莲英看了他一眼:
“你坐在这个位置,早被许多人判定是‘赵少保’的鹰犬走狗了,真以为这几日外头骂你的读书人,骂的只是你?”
好家伙,我成了我的走狗…赵都安啧啧称奇。
孙莲英叹息:
“你如今可是整个京城的风云人物,不知多少人想要摸清楚你的底细,这次哪怕清流党的事暂时有了个过得去的结果,但那些文人的气可没撒出去,依旧会盯着你。”
赵都安笑呵呵道:“大不了我不去就是。”
这时,二人走出了衙门,结束交谈。
目送老司监乘车朝宫里去了。
赵都安舒展腰肢,对小秘书道:
“备车,我也得进宫一趟。”
这场权力斗争既然有了个结果,他也松了口气,准备进宫见贞宝。
同时,他也需要神魂回临封那边,安排针对徐敬瑭和赵师雄的第二步计划。
很快,侯人猛和沈倦牵了马车出来,小秘书抱着一堆梨子蹭进马车,给自家大人当零食吃。
只是在一行人拐过街角的时候,赵都安忽然扭头,看了眼对面街道旁停着的一辆宽大的马车。
赵都安眼神略一停顿,收回目光,继续走远了。
马车内。
一袭青衣的袁立手持玉如意,将窗帘挑开一条缝隙,望着“白脸缉司”走远,消失在人海中。
远处,御史陈红走了回来,钻进车厢,禀告道:
“袁公,诏狱放了一大批人。和您猜测的一样,这个新缉司好像早有准备,要不要想办法调查一下,此人身份?”
袁立放下玉如意,脸上疲惫之色稍缓,轻轻叹了口气:
“唱的好一个白脸。”
他扭头,眸光温润地看着陈红:
“总之,这场乱子有了个还过得去的结果,不是么?何必横生枝节?何况…如今京中想查,在查此
赵都安微笑颔首:
“就像两军交战,袁立若一败涂地,一个人都捞不出来,还如何能坐得稳位置?底下的人如何服他?
反过来,这批官员一释放,袁立便成了从陛下虎口中夺食的党魁,即便只捞出来一批,也足够堵住那些质疑的口了。
凡事就怕对比,李彦辅当初面对手下被抓,只能节节败退,袁立却能救下一批…至少比李彦辅强。
而对陛下而言,也达成了目的,肃清了内奸,放走无辜者,则能展示出宽宏大量…
这场戏里,唯一该被牺牲掉的,也就只有我。不过我本就只是个‘代理缉司’,等事情结束,若有人咬着不放,大不了请陛下夺了我职…
恩,杀了也可以,反正现在的我只是个替身。”
顿了顿,他平静地补了句: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袁立没有问题。幸好,经过我们的刑讯审问,暂时没有证据表明,袁公与反王有勾结。”
一番话说完。
孙莲英眼中除了惊叹,唯有惊叹。
这么棘手的一个局,竟被赵都安用这种手段给解开了,而整个过程,也不过区区几日。
而对比赵都安早期扳倒裴楷之、周丞、对付小阁老李应龙的时候,四处求援,以身涉嫌,艰难取胜。
如今的他,施展手段时,更多了股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之感。
抬手之间,搅动朝堂风云。
哪里还与当初那个一步登天,人嫌鬼憎的宠臣有半点相似?
“若非亲眼看你成长至今,我都要质疑,是到底是什么人了。”孙莲英赞叹道。
…赵都安沉默了下,将梨子递过去:
“下官无论何时,都是白马监使者,都是大人你的下属。”
老宦官被逗笑了:“你啊,你啊…”
笑着笑着,又有些感动:
“咱家老了,帮不了陛下什么,以后有你和莫愁在陛下身边,陛下也不会那么辛苦。”
不是…你别拿我和太监比啊…赵都安吐槽。
这时,赵都安忽然听到外头传来脚步声,他拿起桌上的白色面具戴了起来,挥了挥手。
房门“吱呀”自行打开。
钱可柔等几人回来了:“大人,人已放出去了。”
“好,事情已了,咱家也该回宫复命。”老司监隐晦地袍袖擦了擦眼角,站起身,拂尘一甩笑道。
赵都安忙道:“我送公公。”
二人朝外走。
秋日的衙门已显萧索,地上有黄叶散落。
二人在前走着,几名太监和梨花堂锦衣跟在后头。
孙莲英望着金黄的秋风,忽然想起来什么般道:
“最近坊间都在将你与薛神策比较,一群人明褒暗贬在打压你。咱家听闻,金秋雅集要召开,很可能找你过去。”
金秋雅集?赵都安愣了下,觉得耳熟,压榨脑力回想了下,才记起这是每年秋天,京城内登高聚会的惯用名称。
秋日登高,或“踏秋”、或吟诗论文、或聚众游戏…是虞国的习俗。
哪怕如今烽烟四起,但作为都城的京师依旧安定,哪怕为了安定人心,这种秋日聚会,朝廷也是不干预,甚至鼓励的。
去年秋天,赵都安因去太仓调查“银矿案”,缺席了京中一堆文会。
赵都安皱眉道:
“记得金秋雅集多是文人参加,找我这个缉司做什么?”
孙莲英看了他一眼:
“你坐在这个位置,早被许多人判定是‘赵少保’的鹰犬走狗了,真以为这几日外头骂你的读书人,骂的只是你?”
好家伙,我成了我的走狗…赵都安啧啧称奇。
孙莲英叹息:
“你如今可是整个京城的风云人物,不知多少人想要摸清楚你的底细,这次哪怕清流党的事暂时有了个过得去的结果,但那些文人的气可没撒出去,依旧会盯着你。”
赵都安笑呵呵道:“大不了我不去就是。”
这时,二人走出了衙门,结束交谈。
目送老司监乘车朝宫里去了。
赵都安舒展腰肢,对小秘书道:
“备车,我也得进宫一趟。”
这场权力斗争既然有了个结果,他也松了口气,准备进宫见贞宝。
同时,他也需要神魂回临封那边,安排针对徐敬瑭和赵师雄的第二步计划。
很快,侯人猛和沈倦牵了马车出来,小秘书抱着一堆梨子蹭进马车,给自家大人当零食吃。
只是在一行人拐过街角的时候,赵都安忽然扭头,看了眼对面街道旁停着的一辆宽大的马车。
赵都安眼神略一停顿,收回目光,继续走远了。
马车内。
一袭青衣的袁立手持玉如意,将窗帘挑开一条缝隙,望着“白脸缉司”走远,消失在人海中。
远处,御史陈红走了回来,钻进车厢,禀告道:
“袁公,诏狱放了一大批人。和您猜测的一样,这个新缉司好像早有准备,要不要想办法调查一下,此人身份?”
袁立放下玉如意,脸上疲惫之色稍缓,轻轻叹了口气:
“唱的好一个白脸。”
他扭头,眸光温润地看着陈红:
“总之,这场乱子有了个还过得去的结果,不是么?何必横生枝节?何况…如今京中想查,在查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