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2/3)
土环境,但也培养了失于警惕的心理。
另一边。
纽约。
挂掉电话的国民警卫队高层站起身拿出一个望远镜,透过玻璃看向窗外十五架逐渐降低高度的轰炸机,心里回想起刚才参谋的声音。
他记得,面对他的询问,参谋第一声满是疑惑,似乎也不知情。
下意识的,他心里浮现一个不好的想法。
难道···
此时远处的十五架轰炸机飞行高度越来越低,即便不依靠望远镜,众人也能清清楚楚看见那庞大的机身,以及六具巨大的螺旋桨。
而拿着望远镜的人,则是能看的清清楚楚,那被打开的弹仓,甚至看清楚弹仓里面的炸弹。
“警报,防空警报。”
指挥室内,响起警卫队高层凄厉的喊着。
但已经来不及了。
“投弹。”
随着德意志上尉的一声令下。
一千五百米高度上,领头的五架轰炸机中,投弹手扣动扳机,弹仓内一枚枚五百公斤的炸弹连续落下,直直的向下方的高举火炬的石像落去。
轰轰轰·····
猛烈的爆炸在高举火炬的石人像周围腾起,
虽然因为六千多公里的航程,每一架轰炸机只能承载十二三吨炸弹,但也不少了,这已经超过B29最大载弹量了。
而且这些炸弹还全部都是系统出品,装填黑索金的重磅炸弹,威力惊人。
五架轰炸机,合计六十吨炸弹,也就是一百二十枚500公斤炸药,哪怕水平轰炸精度低,但低空轰炸增加了精确度,最终也有十来枚命中举着火炬的石人像底座以及石身。
伴随着爆炸腾起,这座高五十米,重二百二十五吨,代表着手持独立宣言代表独立自主,一手高举自由火炬代表自由的女神像,垮塌倒下了。
在纽约数万人的注视下,碎裂倒下。
“不。”
这一幕,让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警卫队高层凄厉惨叫起来。
但轰炸还在继续,美利坚的痛苦还在加倍。
曼哈顿区,靠近自由女神像,是纽约最小的一个区,但也是纽约最富有的一个区,居住着一种银行家,企业家,政要等精英。
可谓是纽约的精华。
但今天,这份精华也迎来了两百多枚五百公斤航弹的轰炸。
“上帝!”
这一幕,让国民警卫队高层脊背发凉,心中一片冰凉。
事实而论。
两百枚五百公斤的航弹,哪怕是奥克托金装药,对于摩天大楼遍布,钢筋水泥建筑铺满的曼哈顿区而言,损伤并不大。
六十平方千米的面积,两百枚炸弹,每平方千米只有三枚多一点。
而且这里全部都是顶尖摩天大楼,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这些顶尖摩天大厦都在这里。
这些顶尖大楼,哪怕一吨重的航弹,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真正轰炸造成的伤亡,其实不多。
但两百枚炸弹的落下,带来的最可怕的不是伤亡,而是恐惧,因为这些炸弹的落下,代表着,从今天起,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战火,不再是安全的地域,人们要开始恐惧。
美国如日中天的经济,也会遭遇重创。
这些精英阶层,也会逃亡这里,东海岸也会陷入混乱,甚至出现向内陆地区的移民潮。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也是美国最害怕的事情。
不得不说,美国佬虽然本土防御松懈,但也仅仅是松懈,而不是不存在,全世界人才的涌来,让美国人有足够的家底。
轰炸机刚刚结束,就有几十架战斗机飞来,对着轰炸机队发起攻击。
凭借速度优势,这些战斗机顺利的击落了其中两架轰炸机,但剩下的轰炸机趁机飞到一万米高空,迫使战斗机无法继续攻击。
·····
与此同时。
埃弗雷特。
波音最大的轰炸机组装工厂。
相比于警卫队的松懈,这座工厂负责警戒的负责人是陆军,此人行事谨慎,即便从未出现美国本土遭遇轰炸的情况,但他依旧尽善尽美的执行了伪装策略,以躲过敌人的空中侦查。
在他的工作下,整个工厂上空被伪装成一座小镇。
街道,人行道,草木,围墙,房屋,小汽车一应俱全,唯一的区别,便是按照比例缩小的建筑,但二战期间的侦查技术,从天空观察,这里看不出丝毫异样。
只可惜。
美国人精心的伪装,只骗到了他们自己。
小镇旁边的试飞跑道,停机坪,维护设施,铁轨运输全部暴露了这里的真相,德国人自然能清楚这里有一个飞机工厂。
只不过鞭长莫及罢了。
甚至从‘仓库’那边,还买到了关于这座工厂的情报——每月能组装三百架b17轰炸机。
现在有了轰炸机,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十架轰炸机,划破云层降低到一千两百米高度,投下六十吨炸弹后扬长而去,只留下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工厂,以及一地的飞机残骸。
而这里因为美国佬过于自信,甚至周围都没有部署战斗机,以至于十架轰炸机一架都没有损失。
还是同一时间。
橡树岭。
六十架轰炸机划破云层,齐齐出现在天空。
作为曼哈顿最重要的地域,离心机群所在的工厂,核心原料制造,这里警戒程度极高,单单警卫就有数千人,任何人靠近和离开都要经过严密的排查。
当然,财大气粗,兵力充足的美国人,在周围也部署了大量防空力量。
只是,
为了最大程度增强轰炸的突然性,凯塞林在轰炸之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保各编队在同一时间开始轰炸。
另一边。
纽约。
挂掉电话的国民警卫队高层站起身拿出一个望远镜,透过玻璃看向窗外十五架逐渐降低高度的轰炸机,心里回想起刚才参谋的声音。
他记得,面对他的询问,参谋第一声满是疑惑,似乎也不知情。
下意识的,他心里浮现一个不好的想法。
难道···
此时远处的十五架轰炸机飞行高度越来越低,即便不依靠望远镜,众人也能清清楚楚看见那庞大的机身,以及六具巨大的螺旋桨。
而拿着望远镜的人,则是能看的清清楚楚,那被打开的弹仓,甚至看清楚弹仓里面的炸弹。
“警报,防空警报。”
指挥室内,响起警卫队高层凄厉的喊着。
但已经来不及了。
“投弹。”
随着德意志上尉的一声令下。
一千五百米高度上,领头的五架轰炸机中,投弹手扣动扳机,弹仓内一枚枚五百公斤的炸弹连续落下,直直的向下方的高举火炬的石像落去。
轰轰轰·····
猛烈的爆炸在高举火炬的石人像周围腾起,
虽然因为六千多公里的航程,每一架轰炸机只能承载十二三吨炸弹,但也不少了,这已经超过B29最大载弹量了。
而且这些炸弹还全部都是系统出品,装填黑索金的重磅炸弹,威力惊人。
五架轰炸机,合计六十吨炸弹,也就是一百二十枚500公斤炸药,哪怕水平轰炸精度低,但低空轰炸增加了精确度,最终也有十来枚命中举着火炬的石人像底座以及石身。
伴随着爆炸腾起,这座高五十米,重二百二十五吨,代表着手持独立宣言代表独立自主,一手高举自由火炬代表自由的女神像,垮塌倒下了。
在纽约数万人的注视下,碎裂倒下。
“不。”
这一幕,让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警卫队高层凄厉惨叫起来。
但轰炸还在继续,美利坚的痛苦还在加倍。
曼哈顿区,靠近自由女神像,是纽约最小的一个区,但也是纽约最富有的一个区,居住着一种银行家,企业家,政要等精英。
可谓是纽约的精华。
但今天,这份精华也迎来了两百多枚五百公斤航弹的轰炸。
“上帝!”
这一幕,让国民警卫队高层脊背发凉,心中一片冰凉。
事实而论。
两百枚五百公斤的航弹,哪怕是奥克托金装药,对于摩天大楼遍布,钢筋水泥建筑铺满的曼哈顿区而言,损伤并不大。
六十平方千米的面积,两百枚炸弹,每平方千米只有三枚多一点。
而且这里全部都是顶尖摩天大楼,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这些顶尖摩天大厦都在这里。
这些顶尖大楼,哪怕一吨重的航弹,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真正轰炸造成的伤亡,其实不多。
但两百枚炸弹的落下,带来的最可怕的不是伤亡,而是恐惧,因为这些炸弹的落下,代表着,从今天起,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战火,不再是安全的地域,人们要开始恐惧。
美国如日中天的经济,也会遭遇重创。
这些精英阶层,也会逃亡这里,东海岸也会陷入混乱,甚至出现向内陆地区的移民潮。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也是美国最害怕的事情。
不得不说,美国佬虽然本土防御松懈,但也仅仅是松懈,而不是不存在,全世界人才的涌来,让美国人有足够的家底。
轰炸机刚刚结束,就有几十架战斗机飞来,对着轰炸机队发起攻击。
凭借速度优势,这些战斗机顺利的击落了其中两架轰炸机,但剩下的轰炸机趁机飞到一万米高空,迫使战斗机无法继续攻击。
·····
与此同时。
埃弗雷特。
波音最大的轰炸机组装工厂。
相比于警卫队的松懈,这座工厂负责警戒的负责人是陆军,此人行事谨慎,即便从未出现美国本土遭遇轰炸的情况,但他依旧尽善尽美的执行了伪装策略,以躲过敌人的空中侦查。
在他的工作下,整个工厂上空被伪装成一座小镇。
街道,人行道,草木,围墙,房屋,小汽车一应俱全,唯一的区别,便是按照比例缩小的建筑,但二战期间的侦查技术,从天空观察,这里看不出丝毫异样。
只可惜。
美国人精心的伪装,只骗到了他们自己。
小镇旁边的试飞跑道,停机坪,维护设施,铁轨运输全部暴露了这里的真相,德国人自然能清楚这里有一个飞机工厂。
只不过鞭长莫及罢了。
甚至从‘仓库’那边,还买到了关于这座工厂的情报——每月能组装三百架b17轰炸机。
现在有了轰炸机,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十架轰炸机,划破云层降低到一千两百米高度,投下六十吨炸弹后扬长而去,只留下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工厂,以及一地的飞机残骸。
而这里因为美国佬过于自信,甚至周围都没有部署战斗机,以至于十架轰炸机一架都没有损失。
还是同一时间。
橡树岭。
六十架轰炸机划破云层,齐齐出现在天空。
作为曼哈顿最重要的地域,离心机群所在的工厂,核心原料制造,这里警戒程度极高,单单警卫就有数千人,任何人靠近和离开都要经过严密的排查。
当然,财大气粗,兵力充足的美国人,在周围也部署了大量防空力量。
只是,
为了最大程度增强轰炸的突然性,凯塞林在轰炸之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保各编队在同一时间开始轰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