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斩首战(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矶次郎赶紧上前劝阻:“长官,这个八路军战俘很重要,据说价值五万大洋,我们必须得将他活着交给大将阁下。”

鬼子大尉这才恨恨的收回了军刀。

当下鬼子大尉也没多问,挥手道:“放行!”

身后的两个鬼子一等兵把步枪往肩上一挎,再把拒马搬开。

“走!”小肌次郎一挥手,带着部队押着八路军战俘往前走。

过了这个岗哨就是安化县城西门,西门外也设有日军的哨卡,照例又对了口令并同样询问了一番,最终还是毫无悬念的放行。

进了城门之后就是黑黝黝的大街,大街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安化县城原本也算是一座大县城,常住人口足足有三万多人,但是现在绝大部分百姓都已经转移到了陕甘宁边区,剩下少数不肯走的乡绅还有地主老财,此时一个个也是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现在的晋西北毕竟在打仗,大晚上的跑到街上做什么?万一被“皇军”当成奸细给抓起来,那可就太冤了。

所以,街上连一个鬼影子都没有。

经过一处街角的时候,带队的小矶次郎一挥手,身后两名“鬼子”便立刻翻墙进入街边一栋小院,片刻之后打开门再一招手,小矶次郎当即便带着三十多个“鬼子”押着那个八路军战俘进了街边那栋小院。

不用说,这个小矶次郎就是王野。

而他身后的三十多个“鬼子”都是战狼队员。

段鹏和林汉走到院子的一角,把摆在角落里边的大磨盘搬开,底下便立刻露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

在撤离安化县城之前,晋西北纵队在地道以及城中的民房建筑中埋了大量炸药,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爆破,试图通过这次爆破杀伤鬼子。

当时的效果还是不错,至少干掉了几百鬼子!

但是要特别说明的是,晋西北纵队还是留了后手。

他们并没有把整个地道系统彻底摧毁掉,而是留下了其中几条相对独立又比较隐蔽不易发现的地道,隐藏在这个小院里的地道就是其中一条,而且这条地道还直通县公所,说实话当初留下这个后手,王野的目标只是斩首一个师团长。

却万万没想到,冈村宁次居然把自己送上门来了。

冈村宁次的临时指挥部就在安化县公所,李侠已经去过一次。

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确实厉害,但是这次他还是有些大意了。

想到一刻钟之后就能亲手干掉冈村宁次,王野心下也是有些莫名的激动,这个老鬼子可说是侵华日军最大BOSS!

“下!”当下王野喝道。

三十多名队员便逐一滑进洞口。

王野最后一个下到地道,又从底下将磨盘拖过来,恢复原状。

这时候即便有日军巡逻队进来,只怕也很难发现有任何异常,因为王野在下地道之前已经把他们留下的痕迹全部清扫干净。

……

与此同时,晋西北纵队的主力将近万人以及迄今为止幸存下来的三千多日军战俘已经悄然运动到了安市镇对面的出击阵地。

晋西北纵队前前后后俘虏的日军战俘足有七千多。

但是在常年累月的艰苦劳动中,有一部分累死了。

不过主要还是前面十天的战斗,导致战俘大量死亡。

之前十天,晋西北纵队一直都在组织日军战俘与对面的第1师团作战,这些战俘虽然给第1师团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是自身的伤亡更加惨重,因为这些战俘都只有最简陋的老旧武器,而且弹药数量也有限。

所以现在,只剩下三千多战俘。

秋山一郎就是这三千多战俘中的一个。

“秋山君。”一个战俘小声问道,“今晚的情况有些不对头啊,看着似乎不像是以前那样的小规模进攻?”

“不要说话。”秋山一郎低声道。

那战俘的声音变得更小,又说道:“秋山君,我怀疑八路军三八六旅要突围,这下我们逃跑的机会来了,等会我们趁乱跑吧?”

“想什么呢。”秋山一郎没好气道,“跑?你能跑哪去?我们现在可是八路军!”

说完,秋山一郎又扯了一下身上的军装,可不,所有战俘身上穿的都是八路军的蓝灰色土布军装。

“可我们都是被逼的呀。”那战俘苦着脸说道。

“被逼的?有谁会相信?”秋山一郎哼声说道,“整个第1师团,甚至整个华北方面军都知道咱们已经加入八路军,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去。”

顿了顿,秋山一郎又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了。”

那个战俘便轻叹了口气,无奈的道:“真没办法了吗?”

“是的,已经没办法了。”秋山一郎说道,“老老实实的干八路吧。”

两人正说话间,前面陡然传过来一声低喝:“谁在说话?不许说话!”

秋山一郎和那个日军战俘便只能乖乖闭嘴。

……

在另一边,旅长正紧张的盯着自己的手表。

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终于,夜光表的时针已经指向凌晨的零点三十分,突围的时间到了!

当下旅长回过头喝道:“孔捷,起爆!”

“是!”孔捷应了一声,旋即用力摁下起爆器。

为了确保五十个爆破室、上万斤炸药同时起爆,这次用的是电起爆,而不是传统的用导火索引爆。

所以,几乎是在孔捷摁下起爆器的一瞬间,

五十个爆破室、上万斤炸药便同时被引爆!

“轰隆隆……”隐隐的闷雷从地底深处响起。

紧接着巨大的震动便从脚底下的地面传导上来。

即便离着爆炸中心有三公里,旅长、孔捷他们也一下就被震倒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