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33章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3/4)
和强度让现有的铆接工艺的强度便跟不上了。
这样,翔鹰级战列舰的进度再一次卡壳。
不过,因为造出来了八百吨的钢制船壳,虽然达不到大型战列舰的要求,但是可以作为护卫舰的船壳使用。
这时,因为飞剪式舰首的建造趋于成熟,使得八百吨船体的航行速度飙升,全速风下,航速达到二十节,首次超过了全球海洋的平均风速。
此时,邓浩楠对于全球的情报收集和消息传递时间太长感到烦扰。海军部深知皇帝的想法,因此倾向于打造一支快速通讯船队。
海军部的想法迅速下达到基层,造船厂的一些设计师们于是提出基于飞剪式舰首的钢壳船体,打造出一种专门用于传递消息的快速船队。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便是基于这些成熟的条件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包括舰首斜桅总长59米,宽13.7米,吃水7米,主桅高48米,钢壳舰体,排水量620吨。四桅西洋软帆,增强吃风能力。提高航速。主桅挂五截横帆,后桅挂三角大纵帆,斜桅挂七面三角转向帆,飞剪式舰首,大撞角设计,高干舷防浪设计,梯形船尾。
中间三层垛楼,定员150人,全速风下,最大速度20节,标准巡航速度15~17节,续航时间8个月。
火力上,海麻雀通讯舰因为不是作为作战舰只使用,因此放弃了炮甲板设计。由于这时候陆军型新式后膛炮研制成功,因此邓浩楠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大胆的新舰设计,那就是在水平甲板前后设置一对固定式的旋转炮台。
由于海麻雀通讯舰是钢壳舰体,因此工程师们可以在上面安装转动式炮台。
这样,海麻雀级通讯舰便在前后两个水平甲板上各安装了一门150毫米神武大炮。
舰炮安装有反后坐装置,因此可以固定在炮台上。而炮台使用旋转机制,炮兵通过旋转炮台来实现不同角度的火力射击。
旋转炮台的设计使得帝国海军在战舰设计和作战理论方面实现了巨大的改革。这将对帝国海军,乃至全世界的海军产生巨大影响,加速了全球海军的**性进步速度。同时,也让中华帝国海军从此走向世界,全球各国海军将跟在其后,无形中中华帝国海军慢慢的走向世界海军的领头位置,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海麻雀级通讯舰,除了还保留西方人发明的软帆之外,舰体上面再无西方的影子,全部都是东方式的结构设计。比如,东方特有的底尖上阔船型、飞剪式舰首、长舰体大撞角设计,取消了侧舷布置火炮方式,改为旋转式炮台,可做全方位射击,前后炮台相互策应,没有射击盲区存在。
而全钢制舰体使得敌人的炮弹很难对舰体造成破坏,二十节的航速,更是所有国家海军望尘莫及的速度存在。
只是,唯一的缺憾是,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只能用来侦察和传递消息使用,在海战的时候,只有两门150毫米舰炮的她根本无法重创敌舰。
当然,如果等到翔鹰级战列舰完成侧舷炮门的铆接技术后,那么一切就将改变了。
不过,比起建造木质风帆战舰来说,使用全钢制的舰体之后,单单一艘海麻雀级通讯舰,造价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三十万银元,相当于建造一艘三等战列舰了。
好在帝国拥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花费到这上面来,因此内阁在海军部追加海麻雀级通讯舰的造舰预算时,他们都很是慷慨的同意了。
这样,首批建造十艘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的预算被批准,由全国七处造船厂进行建造,预计在神武三年年底全部完工,并在神武四年春正式加入帝国海军服役。
※※※※※※※※※※※※※※※※※※※※※※※※※※※※
东南亚的局势有了新的变化,荷兰东印度公司召集了西印度公司一起,向荷属东印度群岛增兵五万,并派出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一百多艘战舰,使得东南亚局势紧张了起来。
五万陆军当中,包括了一万两千名荷兰正规军在内,这也是荷兰政府为了安抚东印度公司而秘密派出的部队。此时,荷兰本土只有不足二十万陆军,要应付西班牙陆军已经很吃力了,能够向远东派遣一万两千名士兵已经是极限了。
剩下的三万八千名士兵则是从各地招募的雇佣军,各国的都有,甚至还有西班牙人在内。当然,这些西班牙人可没有国家观念,谁给的钱多久听谁的。
荷兰东印度舰队原本还有约六十艘左右的巡航舰,这次东印度总部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包括二十艘三等战列舰,四十艘四等战列舰在内的强大战舰,还有五十艘巡航舰,这样荷兰东印度舰队的战舰数量激增到了一百七十艘,这还不包括高达两百艘的各种护卫舰和纵帆船在内。
一时间,东南亚的主导权又回到了荷兰人手里。
荷属东印度群岛上,英国、法国、瑞典、挪威、神圣罗马帝国等五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以及西班牙参与军队,都被荷兰人的行动震惊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荷兰人竟然如此大动干戈,对一个东印度群岛竟然拿出了全部的家当。
荷兰军队增兵巴达维亚后,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六国军队指挥官都知道无法独立对抗荷兰人,因此纷纷放弃彼此地盘的争夺,转而敌视其荷兰人。
同时,除西班牙人之外,其他五国东印度公司总督们纷纷派出特使前往吕宋和北京,向中华帝国政府提出协防请求。
此时,中华帝国占据了东南亚群岛中的九成土地,
这样,翔鹰级战列舰的进度再一次卡壳。
不过,因为造出来了八百吨的钢制船壳,虽然达不到大型战列舰的要求,但是可以作为护卫舰的船壳使用。
这时,因为飞剪式舰首的建造趋于成熟,使得八百吨船体的航行速度飙升,全速风下,航速达到二十节,首次超过了全球海洋的平均风速。
此时,邓浩楠对于全球的情报收集和消息传递时间太长感到烦扰。海军部深知皇帝的想法,因此倾向于打造一支快速通讯船队。
海军部的想法迅速下达到基层,造船厂的一些设计师们于是提出基于飞剪式舰首的钢壳船体,打造出一种专门用于传递消息的快速船队。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便是基于这些成熟的条件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包括舰首斜桅总长59米,宽13.7米,吃水7米,主桅高48米,钢壳舰体,排水量620吨。四桅西洋软帆,增强吃风能力。提高航速。主桅挂五截横帆,后桅挂三角大纵帆,斜桅挂七面三角转向帆,飞剪式舰首,大撞角设计,高干舷防浪设计,梯形船尾。
中间三层垛楼,定员150人,全速风下,最大速度20节,标准巡航速度15~17节,续航时间8个月。
火力上,海麻雀通讯舰因为不是作为作战舰只使用,因此放弃了炮甲板设计。由于这时候陆军型新式后膛炮研制成功,因此邓浩楠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大胆的新舰设计,那就是在水平甲板前后设置一对固定式的旋转炮台。
由于海麻雀通讯舰是钢壳舰体,因此工程师们可以在上面安装转动式炮台。
这样,海麻雀级通讯舰便在前后两个水平甲板上各安装了一门150毫米神武大炮。
舰炮安装有反后坐装置,因此可以固定在炮台上。而炮台使用旋转机制,炮兵通过旋转炮台来实现不同角度的火力射击。
旋转炮台的设计使得帝国海军在战舰设计和作战理论方面实现了巨大的改革。这将对帝国海军,乃至全世界的海军产生巨大影响,加速了全球海军的**性进步速度。同时,也让中华帝国海军从此走向世界,全球各国海军将跟在其后,无形中中华帝国海军慢慢的走向世界海军的领头位置,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海麻雀级通讯舰,除了还保留西方人发明的软帆之外,舰体上面再无西方的影子,全部都是东方式的结构设计。比如,东方特有的底尖上阔船型、飞剪式舰首、长舰体大撞角设计,取消了侧舷布置火炮方式,改为旋转式炮台,可做全方位射击,前后炮台相互策应,没有射击盲区存在。
而全钢制舰体使得敌人的炮弹很难对舰体造成破坏,二十节的航速,更是所有国家海军望尘莫及的速度存在。
只是,唯一的缺憾是,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只能用来侦察和传递消息使用,在海战的时候,只有两门150毫米舰炮的她根本无法重创敌舰。
当然,如果等到翔鹰级战列舰完成侧舷炮门的铆接技术后,那么一切就将改变了。
不过,比起建造木质风帆战舰来说,使用全钢制的舰体之后,单单一艘海麻雀级通讯舰,造价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三十万银元,相当于建造一艘三等战列舰了。
好在帝国拥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花费到这上面来,因此内阁在海军部追加海麻雀级通讯舰的造舰预算时,他们都很是慷慨的同意了。
这样,首批建造十艘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的预算被批准,由全国七处造船厂进行建造,预计在神武三年年底全部完工,并在神武四年春正式加入帝国海军服役。
※※※※※※※※※※※※※※※※※※※※※※※※※※※※
东南亚的局势有了新的变化,荷兰东印度公司召集了西印度公司一起,向荷属东印度群岛增兵五万,并派出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一百多艘战舰,使得东南亚局势紧张了起来。
五万陆军当中,包括了一万两千名荷兰正规军在内,这也是荷兰政府为了安抚东印度公司而秘密派出的部队。此时,荷兰本土只有不足二十万陆军,要应付西班牙陆军已经很吃力了,能够向远东派遣一万两千名士兵已经是极限了。
剩下的三万八千名士兵则是从各地招募的雇佣军,各国的都有,甚至还有西班牙人在内。当然,这些西班牙人可没有国家观念,谁给的钱多久听谁的。
荷兰东印度舰队原本还有约六十艘左右的巡航舰,这次东印度总部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包括二十艘三等战列舰,四十艘四等战列舰在内的强大战舰,还有五十艘巡航舰,这样荷兰东印度舰队的战舰数量激增到了一百七十艘,这还不包括高达两百艘的各种护卫舰和纵帆船在内。
一时间,东南亚的主导权又回到了荷兰人手里。
荷属东印度群岛上,英国、法国、瑞典、挪威、神圣罗马帝国等五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以及西班牙参与军队,都被荷兰人的行动震惊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荷兰人竟然如此大动干戈,对一个东印度群岛竟然拿出了全部的家当。
荷兰军队增兵巴达维亚后,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六国军队指挥官都知道无法独立对抗荷兰人,因此纷纷放弃彼此地盘的争夺,转而敌视其荷兰人。
同时,除西班牙人之外,其他五国东印度公司总督们纷纷派出特使前往吕宋和北京,向中华帝国政府提出协防请求。
此时,中华帝国占据了东南亚群岛中的九成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