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众叛亲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安禄山甚至都没看李猪儿一眼,双眼还是死死盯着高尚高军师,又把刚才的问题问了一遍。  

“为什么?”  

这一回,问得更清楚了一些。  

“大营铁骑三万,幽州兵甲无数,自问,只有安某能够统领无碍,换了另外一个任何人,都难以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你是全军军师,自然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我也知道,你是弥勒教的教主,你我之间,早晚要做过一场…  

安某曾经私下想过,总觉得即便你我刀兵相见,却无论符合也要等到安某攻破长安,至少也得等到大军占据洛阳、能够跟大唐东西分治才行…  

如今,汜水关却还未攻破…  

你就动手?  

你就不怕幽州军分崩离析吗?”  

高尚听了,也是一声长叹,确实是他出面串联,这才组织起来这一场刺杀,成功地将安禄山一刀捅到在地,他知道安禄山知道是他做的,所以在安禄山开口发问的时候,压根就没想着藏着掖着…  

“节帅,如果有办法的话,高某又怎么会伤害你这个教中的左护法?  

你刚才说,你我之间,必然要做过一场…  

其实,在七月二十九兵败汜水之前,并不一定这样,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按照高某最开始的想法,我弥勒教上上下下,一定要辅佐你成功,不但要攻破汜水,还要攻破洛阳、攻破长安,如果可能的话,高某诚心实意地希望,你安禄山能坐上太极殿上的那一把龙椅。  

至于我弥勒教,本身就是教派,要那么多世俗的权利有什么用?  

真等到你安禄山改朝换代之后,给我弥勒教一个‘国教’的头衔,让咱们的教众能够公开传教、信教,也就是了…  

这,便是高某心目之中的‘地上佛国’!  

当然,为了保证我弥勒教在传教过程中不受其他宗教的影响,高某人也要向你这个新皇帝讨要一个‘国师’的头衔…  

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高尚说到这里,也说激动了。  

“故此,我弥勒教对你安禄山全力支持!  

教中军师严庄严夫子,为你出谋划策,不但炸毁了长安武库,还在灞水码头一把大火烧毁了漕粮五万万石,要不然的话,你以为如今挡在幽州军面前的,仅仅是谢三郎麾下的三千淮南铁甲么?天子十二卫为什么不出动?还不是因为粮草、器械不足,逼得他们不得不驻守在长安城不得轻出…  

为了在你举兵之前,尽可能地消耗大唐的战争潜力,严庄严夫子亲赴长安城谋划此事,虽然一战功成,却也将我弥勒教在长安城中的势力,被一扫而空,就连严庄严夫子本人,也失陷在长安城中,到了现在还生死不知…  

教中右护法史思明,二十年前就投身幽州军中,就一直在你之下统军,为你拼杀,塞外战场之上且不必多说了,就是开元二十三年,谢三郎非要杀你,拎着横刀都追到黄河之中了,要不是史思明在船上连放三箭,射穿了谢三郎的肩头,你安禄山还有命去做幽州节度使吗?  

至于我这个教主,也为你举兵造反一事,也是竭尽全力地支持,不但亲自出面做了这个全军的军师,更是传令塞外,将散落在塞外的我弥勒教信众组织到了一起,跟着你一同举兵反唐…  

谢三郎狠毒,一举炸毁了汜水县城,跟汜水县城一同上天的,是大军的前锋,那可都是高某人从塞外召唤而来的胡人,那可都是我弥勒教的忠诚信众!  

五千人,一举灰飞烟灭,高某这个弥勒教的教主,对你这个全军统帅说过一句怨言没有?  

没有!  

不但没有,还尽心竭力地帮你安禄山出谋划策!  

谢三郎狡诈,高某每一次出谋划策都效果不好…  

但是,你安禄山身为大军统帅,总不能将攻不下汜水关的责任全都安在我的头上吧?”  

高尚也是委屈了不少日子了,竟然越说越是激动。  

“好,就算这样,高某也能忍!  

谁让高某乃是全军军师,技不如人,被谢三郎牵着鼻子走,我无话可说!  

只要是你这个全军主帅能够带着幽州军,帮助弥勒教建立地上佛国,再大的委屈,高某这个弥勒教的教主,也都认了!  

但是!”  

高尚一声“但是”,咬着牙喷出来的。  

“七月二十九,兵败汜水关,你安禄山不说重整兵马,却只是在帅账之内饮酒!  

高某得了河北蔡希德的通禀,知道他已经廓清河北地面,本想以此为契机来提升全军士气,前来禀告的时候,你安禄山干什么来着?管我要大象跳舞!?  

你疯了!?  

好,我就当做是你说的酒话,不跟你一般见识…  

后来你还敢用鞭子抽我!?  

高某乃是弥勒教教主,就算日后你真坐了龙庭,高某也是一国国师,不是你家的仆从,你抽我,你配吗?  

最关键的,你安禄山竟然说‘地上佛国’乃是妄想!?”  

高尚说到这里,脸上的神色变得冰冷异常。  

“酒后乱言,说的,却是真心话!”  

高尚冷冷地盯着安禄山,一字一顿地说道:  

“你安禄山,根本不相信我弥勒教的地上佛国!”  

随即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已经说明白了为何要串联刀兵、捅死安禄山了。  

“故此,我弥勒教决定,不再与你安禄山合作!”  

安禄山闻言就是一声嗤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