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金破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宝十一载,七月二十九。  

天色将晚。  

王二蛋在汜水关一箭之地之外,揉了揉肿胀起来的脸颊,满心的愤恨。  

话说,昨夜晚谢三郎“草人借箭”,一举“坑”掉了叛军箭矢二十余万支,还组织淮南军全体人马,齐声高喊“多谢安节帅赠箭”,直接气得安禄山在帅账之中怒极攻心、口吐鲜血,引发了叛军上下的一片震动。  

而作为建议“维持原状,封锁淮南军,不让他们出城”的高尚高军师,自然首当其冲。  

这位弥勒教的教主做事,那也是相当“有担当”,下令严查之后,发现在汜水关下射出第一箭的,竟然是自己嫡系人马之中的黑山部王二蛋,顿时勃然大怒。  

高尚,以堂堂“全军军师”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战场,亲自带人来到汜水关外一箭之地,找到王二蛋之后,正反抽了他二十多个大嘴巴,要不是人家高军师的手都抽红了,还不能放过王二蛋呢…  

这还不算,临行的时候,特意警告王二蛋,如果再敢有类似事件发生,就别怪他这个弥勒教的教主不讲教中情面,不但要亲手斩杀王二蛋,还要下令围剿塞外的黑山部族。  

对此,王二蛋当然不服。  

这一次,他率领黑山部近半青壮入关,乃是响应高尚这个弥勒教教主的号召,就算在具体的事情上有所疏漏,高尚这位教主,也应该帮着他担待一二才是,即便身在军中,没有“担待”之说,却也不该用黑山部族全族男女老幼性命进行威胁啊…  

具体到这事件本身,王二蛋就更不服了。  

冒着被淮南破城弩“点名”的危险,留在汜水关外一箭之地“原地警戒”,发现了汜水关有异动,施放鸣镝,乃是责任所在,总不能看到有特殊情况却一言不发吧?  

至于后来的弓箭压制…  

你们一群人在帅账之中商讨,又是主帅又是军师的,谁都没有看破人家谢三郎“草人借箭”之计,最后被人家谢三郎“坑走”了二十万箭矢…凭啥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他王二蛋一个大头兵的头上?  

王二蛋也算是看出来了,继续留在大唐腹地,就没个好!  

教主高尚,固然是弥勒我佛座下童子,法力强横,但是,人家谢三郎也是天神下凡,同样法力无边。  

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教主和谢三郎“斗法”,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当先倒霉的,就是王二蛋他们这些“凡人”!  

而且,王二蛋也隐约感觉出来了,教主高尚,应该是弄不过谢三郎…  

第一次献计,想要引诱淮南军出城,却被谢三郎反手一个地道围困。  

第二次献计,堆土为山,却被一把大火烧了足足三天。  

第三次献计,就是这回了,按兵不动、维持现状,结果,被人家顺手“坑”走了箭矢二十万支…  

要是这么下去…前途堪忧啊…  

不行,得走!  

王二蛋狠狠一咬牙,扯动了脸上的伤势,疼得他一阵龇牙咧嘴的,反而让他更是下定了决心。  

原本,他只想帮着弥勒教尽心竭力地做事,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黑山部的青壮全须全尾地带回塞外。  

现在,黑山部的青壮都死了一半了,归期,却遥遥无望…更何况,教主高尚并没有丝毫的体恤,动辄打骂且不说了,以眼前的情况来看,说不定哪天就甩给自己一口黑锅,黑山部小门小户的,哪里扛得住这个?  

所以,撤吧!  

回了塞外,大不了搬家,不让弥勒教找到也就是了,再不济,找个不信奉弥勒教的大部族投靠过去,总好过把全族一半的青壮,全部扔在大唐腹地…  

至于如何顺利逃脱,这却要仔细思量一番…  

就在王二蛋胡思乱想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阴沉了下来,时值月底,毫无月色,只有原地警戒的叛军之中,有星星点点的灯火亮起。  

入夜了。  

相同的黄河在咆哮,相同的山岳很静谧,相同的水汽蒸腾而起,笼罩了汜水关左近相同的地域,相同的时间…王二蛋又看见,汜水关城头在相同的位置上,往城外吊篮子,上面是相同的黑影,影影绰绰…  

还来!?王二蛋悲愤莫名,没完了是吧!?  

左手持弓,右手搭箭,一直鸣镝就被他扣在长弓之上…  

且慢!  

淮南军又来“坑”安禄山的羽箭来了…跟我有啥关系!?  

今天这顿大嘴巴子白挨了是吗!?  

别的不说,今天要还是我第一个发现并且射出鸣镝…明天教主高尚就敢拎刀子过来…  

去他么的!  

老子不管了!  

王二蛋心中愤恨,狠狠收弓,爱谁谁!  

他虽然打定主意,不再做这只“出头鸟”,不过注意力却也一直停留在汜水关的城下…  

猛然间,感觉到不对!  

“蹬蹬蹬…”  

脚步声!  

虽然轻微,却很是密集!  

是真人!  

不是草人!  

王二蛋的一颗心,如同战鼓擂动一般,猛然间快速跳动起来。  

来真的了,这回!  

左手弓,右手箭,鸣镝再次扣上弓弦!  

将射未射之时,他却猛然停住…  

一颗心,跳动得更快了,震得自己一阵又一阵的脸皮发胀,王二蛋的脑海之中,却突然间多出来一句话。  

“这…是个机会!”  

他正愁不知道怎么脱离叛军呢,现在淮南军偷营,未尝就不能因势利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