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土计划流守城(1/3)
自从王二蛋的黑山部机缘巧合之下,打退了淮南军的进攻,或者说,自从土山推进到了淮南军的第一道战壕的时候,战争的烈度,一下子就被提升了起来。
以前不一样,仿佛跟闹着玩一样,叛军冲过来,淮南军就有一搭没一搭的,你冲过来我就射箭,你不冲,我就歇着,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双方交手,一天恐怕也没有个三次五次的。
现在。
淮南一方好像着急了一样,不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状态,恨不得一天组织十多次进攻,也不知道是为了延缓土山的推进,还是为了杀伤安禄山麾下叛军的有生力量,反正劈杀得很是凶狠。
怎奈…
地形不利!
土山是为了压制汜水关上的守军,在堆积的时候,自然要比汜水关的高度要高,事实上,高尚是控制着将“土山”的高度堆积到四丈以上才缓慢推进的。
淮南军要想攻下土山,受限制很大。
一来,这是仰攻。
双方攻守异位,本来是安禄山一方攻城,结果淮南军如今要攻打土山的话,就变成了淮南一方“攻城”了,仅仅“居高临下”这个优势,就让淮南军吃尽了苦头,别的不说,仅仅箭矢一项,从上而下,跟从下而上,不但在射程上差距明显,就连威力都不一样。
二来,安禄山叛军受到了黑山部经历的启发和示警,即便在运送泥土的时候,也都随身带好了骑弓羽箭,一见淮南军现身,顿时就是一阵箭雨泼洒,逼得淮南军不得不后退,到了最后,干脆在土山的山顶安排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进行防卫,只要淮南军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占土山,负责背土上山的众多叛军,就能迅速过来支援…
所以,即便淮南军作战很是勇猛,但是在完全丧失了地形的优势下,也很难遏制住土山的推进。
客观的说,随着土山一步一步地逼近汜水关,叛军攻城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郎…”
谢家第二代部曲,汜水关的原有的守将,谢小智,面对这谢直欲言又止。
谢直一笑。
“不用担心…”
谢小智一声苦笑,能不担心吗,人家安禄山的土山,都要向前推动一里地了,再往前一里,就要推动到汜水关的城下了,还不担心?等到叛军站在土山上用弓箭压制了汜水关的城头再担心不成?
谢直一见他欲言又止的德行,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嘿嘿一笑,直接问道:
“郝好呢?”
“出城了…”
谢小智虽然不知道谢三郎为啥要问起谍报司的土耗子,不,自从那一次赏功之后,汜水关中人,不管是谢直亲自带来的淮南铁甲还是汜水关本身的守卫,以及洛阳、汜水两地支援来的青壮、工匠,都没有人称呼这个名字了,都变成了称呼“郝好”这个大名,以此来表达对淮南谍报司甲级技术师的尊重。
“他说要出城去看看具体的情况,今天早晨跟我申请了腰牌,看这个时间,应该回来了吧…”
“等他回来,叫他过来…”
谢三郎语气轻松,半是调侃半是说正事地说道:
“郝好可是答应我,要用城外的地道拖延叛军十五天,这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的…
如今刚刚十天的功夫,眼看着叛军就要推动到城外一里了,如果再让他们向前推动,等推动到了一箭之地,那人家安禄山可就能用弓箭威胁咱们的城防了…
这事儿,他得给我说清楚喽!
要不然的话,即便他是淮南谍报司的甲级技术师,军中出狂言,照样也要军法从事的。”
谢小智听了,默默点点,若有所思。
倒不是感慨谢三郎治军严谨,而是对“拖延”二字多了几分感触。
谢直率领抵达汜水关之后,在第一场作战会议上,就直接明确了一点,此战,不求杀伤,只求拖延,目标,两个月!
刚开始的时候,谢小智听过也就是算了,按照他的理解,能够利用汜水关的地形,阻碍安禄山十万叛军两个月的时间,那就是守卫住了汜水关了,啥拖延不拖延的,这就是汜水关的胜利!
而现在一看,谢小智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谢三郎在守卫汜水时候的种种举措,好像都是以“拖延”为目标的。
比如,城外的地道。
挖掘地道,丰富汜水关的防御体系,谢小智举双手双脚赞成,要不然的话,他也不能再安禄山叛军土山逐步向汜水推进的时候这么着急。
按照谢小智的想法,既然地道对阻敌的效果这么好,就应该加大投入,好好地把“地道体系”保护下来。
不像现在,在抵挡土山推进的时候,谢三郎直接要求,在控制伤亡的前提下,延缓为主,说白了,就是没事就打一打,只要别让叛军随随便便就能推动推动土山前进,就行,重点是保障淮南军的有生力量,千万不能伤亡过甚。
谢小智看来,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留下有生力量,乃是为了守城,现在,地道防御体系,明显比有生力量守卫关城的作用要明显,怎么能重有生力量而放弃了城外的地道体系呢?
而今天,在谢三郎再次言及“拖延”二字,让谢小智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恐怕…
在三郎的心里,如何使用防御体系对汜水关进行防守,是以时间为准!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就能解释清楚了。
地道防御体系,延缓叛军多
以前不一样,仿佛跟闹着玩一样,叛军冲过来,淮南军就有一搭没一搭的,你冲过来我就射箭,你不冲,我就歇着,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双方交手,一天恐怕也没有个三次五次的。
现在。
淮南一方好像着急了一样,不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状态,恨不得一天组织十多次进攻,也不知道是为了延缓土山的推进,还是为了杀伤安禄山麾下叛军的有生力量,反正劈杀得很是凶狠。
怎奈…
地形不利!
土山是为了压制汜水关上的守军,在堆积的时候,自然要比汜水关的高度要高,事实上,高尚是控制着将“土山”的高度堆积到四丈以上才缓慢推进的。
淮南军要想攻下土山,受限制很大。
一来,这是仰攻。
双方攻守异位,本来是安禄山一方攻城,结果淮南军如今要攻打土山的话,就变成了淮南一方“攻城”了,仅仅“居高临下”这个优势,就让淮南军吃尽了苦头,别的不说,仅仅箭矢一项,从上而下,跟从下而上,不但在射程上差距明显,就连威力都不一样。
二来,安禄山叛军受到了黑山部经历的启发和示警,即便在运送泥土的时候,也都随身带好了骑弓羽箭,一见淮南军现身,顿时就是一阵箭雨泼洒,逼得淮南军不得不后退,到了最后,干脆在土山的山顶安排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进行防卫,只要淮南军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占土山,负责背土上山的众多叛军,就能迅速过来支援…
所以,即便淮南军作战很是勇猛,但是在完全丧失了地形的优势下,也很难遏制住土山的推进。
客观的说,随着土山一步一步地逼近汜水关,叛军攻城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郎…”
谢家第二代部曲,汜水关的原有的守将,谢小智,面对这谢直欲言又止。
谢直一笑。
“不用担心…”
谢小智一声苦笑,能不担心吗,人家安禄山的土山,都要向前推动一里地了,再往前一里,就要推动到汜水关的城下了,还不担心?等到叛军站在土山上用弓箭压制了汜水关的城头再担心不成?
谢直一见他欲言又止的德行,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嘿嘿一笑,直接问道:
“郝好呢?”
“出城了…”
谢小智虽然不知道谢三郎为啥要问起谍报司的土耗子,不,自从那一次赏功之后,汜水关中人,不管是谢直亲自带来的淮南铁甲还是汜水关本身的守卫,以及洛阳、汜水两地支援来的青壮、工匠,都没有人称呼这个名字了,都变成了称呼“郝好”这个大名,以此来表达对淮南谍报司甲级技术师的尊重。
“他说要出城去看看具体的情况,今天早晨跟我申请了腰牌,看这个时间,应该回来了吧…”
“等他回来,叫他过来…”
谢三郎语气轻松,半是调侃半是说正事地说道:
“郝好可是答应我,要用城外的地道拖延叛军十五天,这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的…
如今刚刚十天的功夫,眼看着叛军就要推动到城外一里了,如果再让他们向前推动,等推动到了一箭之地,那人家安禄山可就能用弓箭威胁咱们的城防了…
这事儿,他得给我说清楚喽!
要不然的话,即便他是淮南谍报司的甲级技术师,军中出狂言,照样也要军法从事的。”
谢小智听了,默默点点,若有所思。
倒不是感慨谢三郎治军严谨,而是对“拖延”二字多了几分感触。
谢直率领抵达汜水关之后,在第一场作战会议上,就直接明确了一点,此战,不求杀伤,只求拖延,目标,两个月!
刚开始的时候,谢小智听过也就是算了,按照他的理解,能够利用汜水关的地形,阻碍安禄山十万叛军两个月的时间,那就是守卫住了汜水关了,啥拖延不拖延的,这就是汜水关的胜利!
而现在一看,谢小智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谢三郎在守卫汜水时候的种种举措,好像都是以“拖延”为目标的。
比如,城外的地道。
挖掘地道,丰富汜水关的防御体系,谢小智举双手双脚赞成,要不然的话,他也不能再安禄山叛军土山逐步向汜水推进的时候这么着急。
按照谢小智的想法,既然地道对阻敌的效果这么好,就应该加大投入,好好地把“地道体系”保护下来。
不像现在,在抵挡土山推进的时候,谢三郎直接要求,在控制伤亡的前提下,延缓为主,说白了,就是没事就打一打,只要别让叛军随随便便就能推动推动土山前进,就行,重点是保障淮南军的有生力量,千万不能伤亡过甚。
谢小智看来,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留下有生力量,乃是为了守城,现在,地道防御体系,明显比有生力量守卫关城的作用要明显,怎么能重有生力量而放弃了城外的地道体系呢?
而今天,在谢三郎再次言及“拖延”二字,让谢小智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恐怕…
在三郎的心里,如何使用防御体系对汜水关进行防守,是以时间为准!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就能解释清楚了。
地道防御体系,延缓叛军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