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火用不着(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汜水关,城楼之上。  

谢直微眯着双眼,静静地看着城关之下,一言不发。  

看着牛佐单人独骑越众而出,突施投枪击杀了胡骑首领,便是如此。  

看着最后一批汜水县青壮,成功地全部进入汜水关,还是如此。  

看着胡骑首领被杀之后一片大乱,千余胡骑,四散奔逃,依旧还是如此。  

倒是身边的谢节,有点沉不住气了。  

“三郎,追不追?”  

谢杰,也是谢家第一代部曲之一,当初追随谢老爷了入职了成皋折冲府,在老谢忠一心一意当管家的情况下,谢节就专门负责统领谢家在折冲府之中的部曲作战,久而久之,就成了谢家部曲的作战统领。  

后来谢家整体搬迁到了扬州,谢节也跟着谢老爷子一起从成皋折冲府中退出,进入了淮南军。  

一开始的时候,负责统领天下盐铁使府治下的缉私营。  

后来谢直组建扬州舰队,把整个淮南军水陆分离,他谢节被任命为淮南陆军的都指挥使。  

也就是说,谢节谢三郎麾下数一数二的方面大员,一手执掌除亲卫营之外的淮南陆军。  

天宝十一载二月,谢直返回长安,就把谢节放在了淮南,请他陪着谢老爷子一起坐镇完扬州,完全可以说是委以重任了。  

结果安禄山谋反,谢三郎准备在汜水关应战安禄山的叛军,就把谢节从扬州,又调到身边,负责统领整个淮南铁骑。  

至于谢节现在关于“追击”提议,绝对没毛病。  

五百淮南重骑,如果说在广袤的战场上遭遇了千余轻骑,孰胜孰负,一时之间还真难以说明白。  

毕竟,轻骑重骑,谁都不是天下无敌,都是各有特点,能不能战而胜之,还得看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和双方将领的临场指挥。  

轻骑,装备虽差,胜在轻便。  

尤其是胡人组成的轻骑,更是把“轻便”这两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最经典的战术,就是“群狼战术”。  

利用“轻便”,强突进射程之内就是一顿箭雨,敌人如果追击,他们就跑,敌人如果不追,那就借着射,绕着圈子,在敌人的防御圈之外羽箭不停,这就把敌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追,追不上,不追,挨揍…  

事实上,胡人轻骑就是用这种群狼性的战术,不断的骚扰、撕扯敌人的阵型,最终拖垮敌人,随后再利用马匹的轻便,不断的追击溃逃的敌人,最终将敌人击溃、击杀。  

重骑,虽然不如轻骑那么轻便,但是正面冲阵,无敌!  

尤其是淮南重骑的这种人马具装,不但人身上是从头到脚的一身铁甲,马身上,都设置了马面、马甲,以及护颈之类的战马甲胄。  

虽然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战马的负重,但是一旦战马冲锋进来,不说战马的冲击力,骑士的战技,只说骑士的重量,战马的重量,再加上人马具装的重量,就是用“撞”之一字,就能所向披靡!  

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兵种能正面抵挡重骑兵的正面冲锋!  

总之,重骑轻骑各有优势,具体战术也各有不同,两者相遇,到底谁胜谁负?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在今天,在汜水关之下,绝对能屠戮了那千余胡骑!  

为啥?  

因为牛佐一记投枪,就把胡人轻骑的首领击杀了!  

胡人轻骑追击最后一辆大车,不但不成,还被水生用六支重箭射得损兵折将,随后眼看着他们进入了汜水关,又有五百人马具状的重甲骑兵列阵而待,那士气早就已经濒临崩溃,要不是雄鹰部的首领一直勉力压制,恐怕早就溃散了。  

现在,雄鹰部的首领被一击必杀,谁还能帮着这些胡人轻骑压制心中的恐惧?没有了雄鹰部的首领,十多个小部族就没有了主心骨,那就是一盘散沙!  

冲上去为雄鹰部的首领报仇?别闹,你没看见雄鹰部自己的族人都开始逃窜了么…  

那怎么办?  

古老的草原智慧告诉所有胡人,你不用跑得过草原上最凶残的狼,你只要能够跑得过你的同伴就好…  

事实上,自从雄鹰部的首领被一击必杀之后,他身后的一千起兵就已经溃散了,纷纷以部族为单位,在一瞬间分裂成十多个队伍,夺路而逃!  

在这种情况下,淮南重骑冲上去,哪里还有问题,那只会是一边倒的屠杀!  

现在,对淮南重骑来说,真正的问题,其实只有两个。  

就剩下的问题就是两个而已…  

第一个,能不能追上!  

第二个,追上了以后,能杀多少人!  

所以谢节才有此一问,“三郎,追不追!?”  

谢节,倾向,追!  

这毕竟是淮南军,或者说是大唐,与安禄山叛军的第一次正式接战,击杀对方首领,固然值得大书特书,但如果能够大规模杀伤叛军的话,更是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唐方面的士气!  

不过谢直摇了摇头,话不多,就三字。  

“用不着…”  

也不知道他是说“用不着”追击,还是“用不着”以击杀这一千叛军来提升大唐的士气…  

谢直没有下令追击,城上的谢节知道,城下的牛佐知道…  

对面的叛军,可不知道啊!  

在雄鹰部首领被击杀之后,千余胡骑彻底崩溃,也不知道是谁当先喊了一声“跑哇”,胡骑顿时四散奔逃!  

本来就是十多个小部族,攒鸡毛凑掸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