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猜是谁?张瑝(2/3)
,被处斩在洛阳南市之中…
最后,还是你家三叔出面,走通了幽州节帅的张守珪的路子,将我兄弟二人充进了幽州敢死营,即便必然要上阵搏杀生死,也好歹算是留下了一条性命…”
张奉璋说到这里,谢文已经知道他是谁了。
张瑝、张琇!
开元二十三年,当街砍杀监察御史杨万年为父报仇,并将鸣冤血书系于杀人斧柄,震撼整个朝堂!
最终虽然成功为父伸冤,却也因为当街砍杀御史,以“死囚”身份被扔到幽州敢死营任其自生自灭。
“不知当面是张瑝叔父,还是张琇叔父?”
张奉璋闻言,哈哈一笑,笑声之中满是欣喜,他身边的随行之人,足足跟了他十多年了,竟然斗殴不知道,自家这位兵马使,还能发出如此爽朗的笑声。
“某家张瑝!”
张奉珪笑过之后自爆家门,随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这么说的话…你家三叔与你提起过我兄弟二人?”
谢文听了,赶紧点头。
“我家三叔不止一次,向我兄弟几人,提起过二位叔父,说二位叔父的豪气名满大唐…
只可惜,二位叔父被派入幽州敢死营之后,就断了联系…
后来又因为我淮南一方和幽州方面的紧张关系,也不方便直接相询…
实不相瞒张瑝叔父,我家三叔也曾命令淮南谍报司暗中探访,但是多年以来所得甚少…”
说完,谢文已经起身,正冠,弹袍。
“如果我家三叔知道小子在平原郡得遇叔父,同时知道叔父如今风华正茂的消息,必然欣喜…”
随即,谢文一躬到地。
“小侄,谢文,见过张瑝叔父!
小子不知是叔父当面,刚才多有得罪,还请叔父赎罪!”
这是谢文正式承认了双方的关系,俗称,订交!
张奉璋,不,张瑝听了,连连叫起之后,满脸笑容地开口。
“好,好!
谢家后继有人,作为你家叔父的故人,张某高兴还来不及呢,如何还会见怪?
另外,见面不相识,也怪不得小文贤侄,也是张某隐姓埋名之故…”
原来。
张瑝、张琇兄弟两人,在洛阳城得谢三郎的照顾,终究逃得一命,被安排进了幽州敢死营,这个结果,自然比当街开刀问斩好得多得多了,但也是生死两难的境地。
敢死营,以“敢死”二字为名,不是说的勇气,而是说的身份地位——炮灰!
接战之时,最危险的任务,第一个上,撤退的时候,最后一个跑,再加上器具缺失、组织无力…
敢死敢死,你不敢死,就第一个死,敢死的话,能不能活下来,看命!
事实上,敢死营之中,基本都是被流放到幽州的各地囚犯,以及在幽州得罪了各处权贵的倒霉蛋。
之所以把他们集中到一起成立敢死营,各种原因,什么直接杀人动静太大,什么生死两难比直接杀了他还解气,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这且不多说。
简单而言,敢死营的存在,不过是对这些“将死之人”废物利用罢了。
张瑝张琇兄弟,就是进入的这样的敢死营。
能不能活下来,又能活下来多长时间,谁都不知道。
好在,张瑝张琇兄弟,乃是谢三郎通过关系硬塞给张守珪的,有了这个幽州节帅亲自出面将他们二人扔到敢死营之中,最起码不会有人去故意谋害他们兄弟二人。
再加上兄弟二人年富力强,又能兄弟齐心,被逼到了如此境地之后,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最终,成功地熬过了三场必死的大战。
按照幽州敢死营的规矩,熬过三场大战,便恢复自由之身!
兄弟俩终于成功离开了幽州敢死营!
离开之后,兄弟两人一商量,没地方去啊…
投奔谢三郎?
当然可以。
但是,兄弟两人谁都不愿意。
他们本是嶲州大都督的公子,因为父亲和朝廷监察御史之间的恩怨争斗,最终被判流放岭南,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敢独行上万里去找仇人报仇,还敢当街砍杀国朝的监察御史…
这样的兄弟俩,内心之中,能一点傲气都没有么?
他们受谢三郎的恩惠良多!
一到洛阳被漕帮追杀,就被谢直带人救下,随后砍杀御史,又是谢直身为河南县尉,一路给他们“保驾护航”,才让他们哥俩免于处斩街头,到了最后,又是人家谢三郎出面走通了关系,最终让他们在幽州敢死营之中博得了一线生机。
报恩,那是必然!
如何报恩?
投靠谢三郎,给他鞍前马后地做一个随行的打手?
就算是哥俩愿意,人家谢三郎能愿意吗?
合着人家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就弄了两个打手回来?有那功夫,在洛阳大车帮之中挑选一番多好…那些贫苦子弟也是受了人家谢三郎的恩惠才能吃上一口饱饭,这种“活命之恩”,还真不见得比对张氏兄弟的“救命之恩”差到哪里去…
哥俩商量好了,就算是要报恩谢三郎,也不能采取这么“低端”的方式…
怎么办?
张瑝突然有了主意。
杀安禄山!
两人身在死囚营的时候,自然消息闭塞,等到恢复自由之身之后,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头两年进入死囚营的那个“有背景”的胖子,就是安禄山,他和谢
最后,还是你家三叔出面,走通了幽州节帅的张守珪的路子,将我兄弟二人充进了幽州敢死营,即便必然要上阵搏杀生死,也好歹算是留下了一条性命…”
张奉璋说到这里,谢文已经知道他是谁了。
张瑝、张琇!
开元二十三年,当街砍杀监察御史杨万年为父报仇,并将鸣冤血书系于杀人斧柄,震撼整个朝堂!
最终虽然成功为父伸冤,却也因为当街砍杀御史,以“死囚”身份被扔到幽州敢死营任其自生自灭。
“不知当面是张瑝叔父,还是张琇叔父?”
张奉璋闻言,哈哈一笑,笑声之中满是欣喜,他身边的随行之人,足足跟了他十多年了,竟然斗殴不知道,自家这位兵马使,还能发出如此爽朗的笑声。
“某家张瑝!”
张奉珪笑过之后自爆家门,随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这么说的话…你家三叔与你提起过我兄弟二人?”
谢文听了,赶紧点头。
“我家三叔不止一次,向我兄弟几人,提起过二位叔父,说二位叔父的豪气名满大唐…
只可惜,二位叔父被派入幽州敢死营之后,就断了联系…
后来又因为我淮南一方和幽州方面的紧张关系,也不方便直接相询…
实不相瞒张瑝叔父,我家三叔也曾命令淮南谍报司暗中探访,但是多年以来所得甚少…”
说完,谢文已经起身,正冠,弹袍。
“如果我家三叔知道小子在平原郡得遇叔父,同时知道叔父如今风华正茂的消息,必然欣喜…”
随即,谢文一躬到地。
“小侄,谢文,见过张瑝叔父!
小子不知是叔父当面,刚才多有得罪,还请叔父赎罪!”
这是谢文正式承认了双方的关系,俗称,订交!
张奉璋,不,张瑝听了,连连叫起之后,满脸笑容地开口。
“好,好!
谢家后继有人,作为你家叔父的故人,张某高兴还来不及呢,如何还会见怪?
另外,见面不相识,也怪不得小文贤侄,也是张某隐姓埋名之故…”
原来。
张瑝、张琇兄弟两人,在洛阳城得谢三郎的照顾,终究逃得一命,被安排进了幽州敢死营,这个结果,自然比当街开刀问斩好得多得多了,但也是生死两难的境地。
敢死营,以“敢死”二字为名,不是说的勇气,而是说的身份地位——炮灰!
接战之时,最危险的任务,第一个上,撤退的时候,最后一个跑,再加上器具缺失、组织无力…
敢死敢死,你不敢死,就第一个死,敢死的话,能不能活下来,看命!
事实上,敢死营之中,基本都是被流放到幽州的各地囚犯,以及在幽州得罪了各处权贵的倒霉蛋。
之所以把他们集中到一起成立敢死营,各种原因,什么直接杀人动静太大,什么生死两难比直接杀了他还解气,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这且不多说。
简单而言,敢死营的存在,不过是对这些“将死之人”废物利用罢了。
张瑝张琇兄弟,就是进入的这样的敢死营。
能不能活下来,又能活下来多长时间,谁都不知道。
好在,张瑝张琇兄弟,乃是谢三郎通过关系硬塞给张守珪的,有了这个幽州节帅亲自出面将他们二人扔到敢死营之中,最起码不会有人去故意谋害他们兄弟二人。
再加上兄弟二人年富力强,又能兄弟齐心,被逼到了如此境地之后,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最终,成功地熬过了三场必死的大战。
按照幽州敢死营的规矩,熬过三场大战,便恢复自由之身!
兄弟俩终于成功离开了幽州敢死营!
离开之后,兄弟两人一商量,没地方去啊…
投奔谢三郎?
当然可以。
但是,兄弟两人谁都不愿意。
他们本是嶲州大都督的公子,因为父亲和朝廷监察御史之间的恩怨争斗,最终被判流放岭南,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敢独行上万里去找仇人报仇,还敢当街砍杀国朝的监察御史…
这样的兄弟俩,内心之中,能一点傲气都没有么?
他们受谢三郎的恩惠良多!
一到洛阳被漕帮追杀,就被谢直带人救下,随后砍杀御史,又是谢直身为河南县尉,一路给他们“保驾护航”,才让他们哥俩免于处斩街头,到了最后,又是人家谢三郎出面走通了关系,最终让他们在幽州敢死营之中博得了一线生机。
报恩,那是必然!
如何报恩?
投靠谢三郎,给他鞍前马后地做一个随行的打手?
就算是哥俩愿意,人家谢三郎能愿意吗?
合着人家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就弄了两个打手回来?有那功夫,在洛阳大车帮之中挑选一番多好…那些贫苦子弟也是受了人家谢三郎的恩惠才能吃上一口饱饭,这种“活命之恩”,还真不见得比对张氏兄弟的“救命之恩”差到哪里去…
哥俩商量好了,就算是要报恩谢三郎,也不能采取这么“低端”的方式…
怎么办?
张瑝突然有了主意。
杀安禄山!
两人身在死囚营的时候,自然消息闭塞,等到恢复自由之身之后,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头两年进入死囚营的那个“有背景”的胖子,就是安禄山,他和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