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当浮一大白(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颜真卿在天下盐铁使府,掌书记,一干就是整整四年。  

这四年,正是谢三郎处置扬州立足不稳的时候,可以说,正是由于颜真卿帮他掌管了盐铁使府的所有内务,才能让谢三郎专心致志地跟众多盐枭周旋,最终彻底改革了大唐盐法,将所有盐务收入都纳入掌控。  

在这个过程之中,颜真卿,功不可没。  

也是在这四年之中,颜真卿和谢三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不但是事业上的好伙伴,也时常在一起切磋,等到四年时间过去,颜真卿和谢三郎都已经成了通家之好,俩人就差拜把子了…  

当然,不能提书法,一提书法,俩人立马翻脸,你说我媚俗,我说你风骨不显…  

只要这两位提起了书法,身边不管是谁,全都躲得远远的…吵吧,都吵了四年了也没个结果,看这意思,还得继续…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颜真卿终究是国朝的进士及第,到了守选结束,还是希望能够进入朝堂。  

谢直虽然不舍却也理解,不但亲自为颜真卿践行,还通过淮南在大唐的影响力帮助颜真卿青云直上。  

那个时候的淮南一方,已经彻底在扬州站稳了脚跟,每天万万贯地向朝廷进献着,不敢说举足轻重,也能够保证足够的影响力…  

完全可以说,颜真卿离开淮南之后,在李林甫执掌相权的这些年中一路仕途通顺,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淮南一方对他不遗余力的支持…  

淮南一方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对颜真卿进行支持,原因有三。  

一来,颜真卿本身的风骨,极其令人钦佩,又和谢三郎交情莫逆,从私人这个角度,无论如何也要支持一二。  

二来,颜真卿在盐铁使府出任掌书记的四年,帮助淮南一方度过了初期最艰难的那一段时光,上到盐铁使谢三郎下到盐铁使府一个最普通的吏员,都感念于心,支持颜真卿,也是应该。  

三来,颜真卿着实为大唐其他守选学子和中低层官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你们不是观王么?看看,颜真卿,一个守选的进士,在盐铁使府做了四年掌书记,不但谢三郎帮着请封,在入仕之后,淮南一方还能不遗余力地支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谢三郎后期组建大唐海疆防御使府和淮南节度使府的时候,再向天下招募属官,不但操作上容易了很多,还能够招募到相当强力的人员。  

要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谢文前往范阳,也不会在平原郡落脚…  

拜访颜真卿是必然的,当然,别提书法就是了…  

要不然的话,谢文也不会在穆主薄求字的时候百般推脱。  

至于现在…  

“清臣叔父,您别难为我…  

要是让我三叔知道我拜您为师,别的还好,只是书法一道,我是真不敢…  

他跟您,就是吵架…  

跟我…真动手啊…”  

谢文言语说得可怜,又引得一片哄笑。  

就连颜真卿听了,也不由得摇头苦笑,还一个劲埋怨谢三郎“误人子弟”…  

就在安德县驿站之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时候,门外突然有人前来报信。  

儒家连锁安德县分店的掌柜,求见!  

众人听了就是一愣,随即把目光投向了谢文…  

“叫进来。”  

谢文在平原郡、安德县众多官吏古怪的眼神之中,仿佛没事人一样,反而越俎代庖直接下令。  

众人又是一愣。  

按照道理,谢文,可没有资格下达这样的命令。  

一来,今天虽说是给谢文送行,但是主导送行酒的是平原太守颜真卿,与会的都是平原郡、安德县的各级官吏,说白了,颜真卿才是主人,他谢文乃是主宾。  

主宾,就是客人,再主要,也是客人,断然没有越过主人直接下令的道理。  

二来,纵然在场之人都知道,儒家连锁和淮南一方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儒家连锁的掌柜,在平原郡的这些官吏眼中,就是一个商贾,以大唐的主流观点,他根本没有资格出现在今天的饮宴之上,没看见饮宴上唯一的安德县豪商,还得挂着一个士绅的名号,才能勉强在列么?这半天,光陪笑脸了,愣是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说出来过。  

一句话,儒家掌柜,身份不够。  

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谢文竟然想都没想,就直接越过了颜真卿直接下令了…  

前来报信的驿长也是一愣,犹疑之中,却把目光投向了颜真卿颜太守。  

却不料…  

颜真卿还没来得及表态呢,驿长的耳边,就传来了一个冷哼。  

却是谢文身边那位老仆。  

他自从进入安德县驿正堂之后,就抱着横刀站在谢文身后闭目养神,即便正堂之上笑语晏晏,他也没有丝毫反应,久而久之,众人干脆拿这位老仆当做了一截木头,渐渐地忘了他的存在。  

却没有想到,他竟然在这个时候出声了…  

驿长转头看过去…  

只见那老仆已经睁开了双眼,双目之中精光四射,正盯着驿长!  

捧刀姿势已变,右手持刀,左手持鞘,仿佛在下一刻,就要横刀出鞘!  

驿长距离那老仆足足一丈的距离,却仿佛在这一瞬间被下山猛虎盯上了一样,他没来由毫不怀疑,只要自己不能让那老仆满意,下一刻,老仆就能扑到自己面前,一丈距离,根本毫无安全感。  

转身。  

出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