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河东(2/3)
东节度使,高举“为国效力”的朝廷大义,逼得杨光河东节度留守这个河东节度使府的“三把手”不得不低头,同意安禄山将他麾下的大部分嫡系河东兵马都带到了塞外!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安禄山走通了李林甫的路子,让吉温不得不配合安禄山?
这是吉温的自作主张!
为啥?
因为吉温要投向安禄山!
吉温,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这些年一直帮着他干着脏活累活,甚至不惜顶着一个“酷吏”的名头,李林甫也在一力提拔他,本职升任侍御史,使职升任了河东节度使副使,纵然还算不得朝堂一方大佬,却也是中层官员的顶级了。
但是,吉温并不满足!
他的追求,是入相!
可惜,李林甫满足不了他了。
当然,如果按照正常速度发展下去,李林甫早晚也能将吉温提拔进入政事堂。
但是,现在不行了。
因为,李林甫的年岁太大了!
吉温知道,自己在李林甫致仕之前,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另外,比入主政事堂更加严重的问题,他在朝廷的靠山,没了…
就以他这些年头顶的那个“酷吏”的名声,要是在朝堂之上没有个靠山,那就真不是能不能成功入主政事堂的问题了,而是生死问题!
对于吉温来说,当务之急,是给自己找一个靠山,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找一条退路出来!
在谢三郎还没有入京之前,留给吉温的选择,并不多。
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只有这三个人而已。
按照一般的逻辑,吉温应该选择王鉷才对。
因为王鉷算是李林甫的政治盟友,尤其刚刚在李林甫的支持下,打败了杨国忠升任了御史大夫之后,更是跟李林甫一系混得蜜里调油。
以吉温内心的猜测来说,如果李林甫致仕之后,王鉷是最有可能全盘接收李林甫政治遗产的人,甚至再加上他本身乃是天宝年间天子面前最红的那一个,甚至有可能直接接任李林甫的大唐首相。
这么一说,作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吉温投靠王鉷,才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但是,吉温就是有点不愿意。
投靠了王鉷之后,很可能在第一时间之内,从“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变成“王鉷的左膀右臂”,听着好听,其实呢,还是那些脏活累活。
说句实在的,吉温真是干得够够的了,谁没事还想背着个“酷吏”的名头过日子?
可别忘了,武后朝的那些酷吏一个个都是什么下场!
既然吉温自身不愿意直接投靠王鉷,他的思路就豁然开朗,投靠羽翼未丰的杨国忠,投靠远在幽州的安禄山,哪一个不必投靠王鉷的结果要好?
锦上添花,哪如雪中送炭?
吉温算是想明白了,王鉷、杨国忠、安禄山,这三方面之中,无论他吉温投靠了谁,对方不说倒履相迎,也得欣喜非常。
既然这样的话,投靠谁,那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投靠谁才能给吉温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前思后想之后,吉温选择了安禄山。
一来,三方比较之后,只有投靠安禄山,才能让他的身份地位更高一些。
投靠王鉷,不过是跟现在的情况一样,从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变成王鉷的左膀右臂。
投靠杨国忠,能够极大提升杨国忠的势力厚度,帮助他尽快丰满自己的羽翼,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如果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吉温甚至可以跟他“平起平坐”。
投靠安禄山,吉温的地位最高。
为啥?
因为安禄山乃是幽州、河东的双料节度使,一般时间,都要坐镇幽州范阳府统领大唐边军,也就是他不在长安城!
这样的话,从安禄山的角度来说,他更需要一个“朝堂大佬”在大唐中枢为他说话,如果吉温能够充当这个角色的话,那么,两人之间就不是简单的“上下级”的关系,而是“政治盟友”,那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
二来,投靠安禄山,吉温入相的机会,更大。
安禄山,胡将!
严庄能够看出来,他吉温自然也能够看得出来!
胡将这个身份,注定了安禄山不能入相!
而王鉷呢,人家有可能直接接李林甫的班直接入相…
杨国忠呢,有可能在贵妃的枕头风吹拂下,同样也挺进政事堂…
也就是说,投靠了他们两个之中的任何一个,吉温如果还想入住政事堂的话…等着吧!
说不定李林甫走了,王鉷去当大唐首相…
王鉷不干了,杨国忠接着干…
至于吉温…
我摔!老子不想等!
所以,吉温选择了安禄山!
安禄山身为胡将,不能入相,但是安禄山也希望在政事堂之中有人帮他说话,如果吉温成为了他的政治盟友,那么,吉温甚至可以借助安禄山的力量推荐他进入政事堂!
在吉温明确了要投靠安禄山做新的靠山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接近安禄山。
在长安?
不好!
因为安禄山天宝十载入长安,由于李老三的拉拢,安禄山堪称众矢之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他,吉温在李林甫还没有致仕之前,作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贸然接近安禄山的话,不但难以取信安禄山,还容易引起李林甫的警觉。
但是吉温也不着急。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安禄山走通了李林甫的路子,让吉温不得不配合安禄山?
这是吉温的自作主张!
为啥?
因为吉温要投向安禄山!
吉温,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这些年一直帮着他干着脏活累活,甚至不惜顶着一个“酷吏”的名头,李林甫也在一力提拔他,本职升任侍御史,使职升任了河东节度使副使,纵然还算不得朝堂一方大佬,却也是中层官员的顶级了。
但是,吉温并不满足!
他的追求,是入相!
可惜,李林甫满足不了他了。
当然,如果按照正常速度发展下去,李林甫早晚也能将吉温提拔进入政事堂。
但是,现在不行了。
因为,李林甫的年岁太大了!
吉温知道,自己在李林甫致仕之前,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另外,比入主政事堂更加严重的问题,他在朝廷的靠山,没了…
就以他这些年头顶的那个“酷吏”的名声,要是在朝堂之上没有个靠山,那就真不是能不能成功入主政事堂的问题了,而是生死问题!
对于吉温来说,当务之急,是给自己找一个靠山,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找一条退路出来!
在谢三郎还没有入京之前,留给吉温的选择,并不多。
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只有这三个人而已。
按照一般的逻辑,吉温应该选择王鉷才对。
因为王鉷算是李林甫的政治盟友,尤其刚刚在李林甫的支持下,打败了杨国忠升任了御史大夫之后,更是跟李林甫一系混得蜜里调油。
以吉温内心的猜测来说,如果李林甫致仕之后,王鉷是最有可能全盘接收李林甫政治遗产的人,甚至再加上他本身乃是天宝年间天子面前最红的那一个,甚至有可能直接接任李林甫的大唐首相。
这么一说,作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吉温投靠王鉷,才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但是,吉温就是有点不愿意。
投靠了王鉷之后,很可能在第一时间之内,从“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变成“王鉷的左膀右臂”,听着好听,其实呢,还是那些脏活累活。
说句实在的,吉温真是干得够够的了,谁没事还想背着个“酷吏”的名头过日子?
可别忘了,武后朝的那些酷吏一个个都是什么下场!
既然吉温自身不愿意直接投靠王鉷,他的思路就豁然开朗,投靠羽翼未丰的杨国忠,投靠远在幽州的安禄山,哪一个不必投靠王鉷的结果要好?
锦上添花,哪如雪中送炭?
吉温算是想明白了,王鉷、杨国忠、安禄山,这三方面之中,无论他吉温投靠了谁,对方不说倒履相迎,也得欣喜非常。
既然这样的话,投靠谁,那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投靠谁才能给吉温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前思后想之后,吉温选择了安禄山。
一来,三方比较之后,只有投靠安禄山,才能让他的身份地位更高一些。
投靠王鉷,不过是跟现在的情况一样,从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变成王鉷的左膀右臂。
投靠杨国忠,能够极大提升杨国忠的势力厚度,帮助他尽快丰满自己的羽翼,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如果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吉温甚至可以跟他“平起平坐”。
投靠安禄山,吉温的地位最高。
为啥?
因为安禄山乃是幽州、河东的双料节度使,一般时间,都要坐镇幽州范阳府统领大唐边军,也就是他不在长安城!
这样的话,从安禄山的角度来说,他更需要一个“朝堂大佬”在大唐中枢为他说话,如果吉温能够充当这个角色的话,那么,两人之间就不是简单的“上下级”的关系,而是“政治盟友”,那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
二来,投靠安禄山,吉温入相的机会,更大。
安禄山,胡将!
严庄能够看出来,他吉温自然也能够看得出来!
胡将这个身份,注定了安禄山不能入相!
而王鉷呢,人家有可能直接接李林甫的班直接入相…
杨国忠呢,有可能在贵妃的枕头风吹拂下,同样也挺进政事堂…
也就是说,投靠了他们两个之中的任何一个,吉温如果还想入住政事堂的话…等着吧!
说不定李林甫走了,王鉷去当大唐首相…
王鉷不干了,杨国忠接着干…
至于吉温…
我摔!老子不想等!
所以,吉温选择了安禄山!
安禄山身为胡将,不能入相,但是安禄山也希望在政事堂之中有人帮他说话,如果吉温成为了他的政治盟友,那么,吉温甚至可以借助安禄山的力量推荐他进入政事堂!
在吉温明确了要投靠安禄山做新的靠山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接近安禄山。
在长安?
不好!
因为安禄山天宝十载入长安,由于李老三的拉拢,安禄山堪称众矢之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他,吉温在李林甫还没有致仕之前,作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贸然接近安禄山的话,不但难以取信安禄山,还容易引起李林甫的警觉。
但是吉温也不着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