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当初、如今(2/3)
朝会上,安禄山辞行,又下旨满朝文武前去长乐驿相送!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必当初张守珪收了安禄山做干儿子更能收买人心?
这一份恩宠,大唐立国百年,无人能及!
那么,安禄山又该如何?
难道不应该赶紧取得一场大胜,好以此来回报天子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安禄山的心态,和当初开元二十二年又有何区别?
四个字,急于求成!
贪功冒进!
开元二十二年那一场出塞作战,安禄山就是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之下,率领边军一路疾行,连斥候都来不及派出去,就直奔草原深处,结果一头扎进了胡人的包围圈之中。
如今,也是如此!
虽说安禄山此次出征,倒是不一定连斥候都不会派,也不见得还会钻进什么胡人的包围圈,但是他依旧是一路疾行,三天五百里的行军速度,甚至比开元二十二年那一次的行军速度更快…
即便现在暂时还不知道结果,但是想到开元二十二年的那一场战斗,满朝文武都面面相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测难以说出口…
贪生怕死!
开元二十二年那一场出塞作战,骤然被围之下,安禄山的反应实在是太让人无语。
见事不好,转头就跑!
还令自己身边的曳落河砍杀挡路的唐军军士!
几万唐军的士气,瞬间崩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安禄山这个唐军主帅临阵脱逃!
如今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安禄山率军直扑契丹王账,如果一切顺遂还好说,一旦事有不协,谁有敢保证他不会故态萌发?
一旦战局不利,安禄山再给来一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那么,跟着他出塞直奔契丹王账的数万唐军,岂不是要跟开元二十二年那一批唐军一样丧身塞外!?
想到这里满朝文武的脸,都黑了。
再看李老三,一张脸,黑得跟锅底一样!
谢三郎却根本不管这个,听了杨国忠的问话,很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随即点了点头,直言不讳。
“此战,必败!”
这个说话,就有人不乐意了。
安庆宗。
“谢中丞此言何意!?
家父纵然在开元二十二年有过败绩,也是非战之过,被胡人早早侦查出我大军动向,随即在草原上设伏,故而才有那一场战败…
就算家父在那一场战斗中,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又能如何?
难道一战失利,便要每战失利不成!?
哪位将军又能保证终生不败!?
难道战败一次就不能知耻而后勇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还有将军愿意为我大唐出战吗?”
安庆宗也是真急眼了,急赤白脸的一顿嚷嚷,
谢三郎却根本不愿和他在这件事情上掰扯,直接一摆手。
“为将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
其他暂且不论,只说天文一道…
二月初离京,三月中出征,一路疾行之下,抵达契丹王账,正是三月底四月初…”
谢直转身,正面相对安庆宗,颇有点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随后问道:
“我听说你也就在幽州边镇,知道不知道草原上的天时,只分雨季旱季?
现在我来问你。
草原上的雨季,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一句话,问得安庆宗脸色大变!
“说话!”
谢直却不给他发呆的机会,顿时一声厉喝,声震金殿。
安庆宗被吓了一大跳,抬头,正好碰上谢三郎阴冷的目光,心神激荡之下,顺口就回答了谢直刚才的问题。
“草原上的雨季,正是这个时候…”
此言一出,金殿哗然。
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就算没有亲自领军作战过,却也多多少少知道点军务上的事情。
三天疾行五百里,这个速度,已经对大唐军士的体力,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考验。
如果再碰上连绵不绝的大雨…
在草原上那种没处藏没处躲的地方,又当如何?
恐怕要耗尽了唐军的最后一丝力气!
如果这样的话,还如何突袭契丹王账!?
在满朝文武的哗然之中,谢三郎恨恨开口。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安庆宗!
你最好盼着今年草原上的雨季能晚一点来!
这样的话,说不定此战还有一线生机。
如若不然,下次见面,必定是在审理安禄山丧师辱国的公堂之上!”
一语出口,无人能驳!
如果今年草原上的雨季如期而至,那么安禄山统领的幽州军、河东军,绝对情况堪忧,如果再考虑上安禄山本身“贪生怕死”的属性,说不定这货一见战局不利,又会转身逃跑…最后的结果,恐怕又是一次大败亏输!
到了那个时候,安禄山丧命塞外也到还是罢了,如果他回到幽州方镇的话,恐怕等待他的,就是朝廷派出去捉拿他的好手!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安禄山被押解回京受审!
覆巢之下无完卵!
既然安禄山这个东平郡王都成了阶下囚,那么安庆宗这个东平郡王世子,幽州、河东方镇进奏院留守,安庆宗,岂不也要一同受审?
而在如今的朝堂之上,能够审理东平郡王的,除了谢三郎,还能有谁!?
所以,谢三郎当朝放出来这么一句狠话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必当初张守珪收了安禄山做干儿子更能收买人心?
这一份恩宠,大唐立国百年,无人能及!
那么,安禄山又该如何?
难道不应该赶紧取得一场大胜,好以此来回报天子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安禄山的心态,和当初开元二十二年又有何区别?
四个字,急于求成!
贪功冒进!
开元二十二年那一场出塞作战,安禄山就是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之下,率领边军一路疾行,连斥候都来不及派出去,就直奔草原深处,结果一头扎进了胡人的包围圈之中。
如今,也是如此!
虽说安禄山此次出征,倒是不一定连斥候都不会派,也不见得还会钻进什么胡人的包围圈,但是他依旧是一路疾行,三天五百里的行军速度,甚至比开元二十二年那一次的行军速度更快…
即便现在暂时还不知道结果,但是想到开元二十二年的那一场战斗,满朝文武都面面相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测难以说出口…
贪生怕死!
开元二十二年那一场出塞作战,骤然被围之下,安禄山的反应实在是太让人无语。
见事不好,转头就跑!
还令自己身边的曳落河砍杀挡路的唐军军士!
几万唐军的士气,瞬间崩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安禄山这个唐军主帅临阵脱逃!
如今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安禄山率军直扑契丹王账,如果一切顺遂还好说,一旦事有不协,谁有敢保证他不会故态萌发?
一旦战局不利,安禄山再给来一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那么,跟着他出塞直奔契丹王账的数万唐军,岂不是要跟开元二十二年那一批唐军一样丧身塞外!?
想到这里满朝文武的脸,都黑了。
再看李老三,一张脸,黑得跟锅底一样!
谢三郎却根本不管这个,听了杨国忠的问话,很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随即点了点头,直言不讳。
“此战,必败!”
这个说话,就有人不乐意了。
安庆宗。
“谢中丞此言何意!?
家父纵然在开元二十二年有过败绩,也是非战之过,被胡人早早侦查出我大军动向,随即在草原上设伏,故而才有那一场战败…
就算家父在那一场战斗中,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又能如何?
难道一战失利,便要每战失利不成!?
哪位将军又能保证终生不败!?
难道战败一次就不能知耻而后勇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还有将军愿意为我大唐出战吗?”
安庆宗也是真急眼了,急赤白脸的一顿嚷嚷,
谢三郎却根本不愿和他在这件事情上掰扯,直接一摆手。
“为将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
其他暂且不论,只说天文一道…
二月初离京,三月中出征,一路疾行之下,抵达契丹王账,正是三月底四月初…”
谢直转身,正面相对安庆宗,颇有点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随后问道:
“我听说你也就在幽州边镇,知道不知道草原上的天时,只分雨季旱季?
现在我来问你。
草原上的雨季,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一句话,问得安庆宗脸色大变!
“说话!”
谢直却不给他发呆的机会,顿时一声厉喝,声震金殿。
安庆宗被吓了一大跳,抬头,正好碰上谢三郎阴冷的目光,心神激荡之下,顺口就回答了谢直刚才的问题。
“草原上的雨季,正是这个时候…”
此言一出,金殿哗然。
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就算没有亲自领军作战过,却也多多少少知道点军务上的事情。
三天疾行五百里,这个速度,已经对大唐军士的体力,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考验。
如果再碰上连绵不绝的大雨…
在草原上那种没处藏没处躲的地方,又当如何?
恐怕要耗尽了唐军的最后一丝力气!
如果这样的话,还如何突袭契丹王账!?
在满朝文武的哗然之中,谢三郎恨恨开口。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安庆宗!
你最好盼着今年草原上的雨季能晚一点来!
这样的话,说不定此战还有一线生机。
如若不然,下次见面,必定是在审理安禄山丧师辱国的公堂之上!”
一语出口,无人能驳!
如果今年草原上的雨季如期而至,那么安禄山统领的幽州军、河东军,绝对情况堪忧,如果再考虑上安禄山本身“贪生怕死”的属性,说不定这货一见战局不利,又会转身逃跑…最后的结果,恐怕又是一次大败亏输!
到了那个时候,安禄山丧命塞外也到还是罢了,如果他回到幽州方镇的话,恐怕等待他的,就是朝廷派出去捉拿他的好手!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安禄山被押解回京受审!
覆巢之下无完卵!
既然安禄山这个东平郡王都成了阶下囚,那么安庆宗这个东平郡王世子,幽州、河东方镇进奏院留守,安庆宗,岂不也要一同受审?
而在如今的朝堂之上,能够审理东平郡王的,除了谢三郎,还能有谁!?
所以,谢三郎当朝放出来这么一句狠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