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因为案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持着一种宁静,金殿之上,唯有李老三的气喘之声…  

良久之后,李老三的这口气才算是勉强喘匀了。  

把堂堂大朝会开成这个德行,自从他登基一来,就从来都没有过,简直气得肝疼!  

但是不继续还不行,那还跪着一个呢…  

任海川!  

人家毕竟敲响了登闻鼓,要是一般事儿,一句“命有司严加勘察”也就应付过去了,但是今天不成啊,既然已经派王鉷去捉拿邢縡、看管王銲了,总归要等一个结果出来才好…  

哦,对了,金殿之上还跪着一个呢,比任海川跪的时间还长…  

安庆绪!  

这哥们今天上金殿来参加大朝会,本来是以幽州、河东两镇节度使府长安留守的名义,替他老爹安禄山,向朝廷请示一下——请朝廷在陇右发兵,合围契丹王账,以此来扩大战果…  

结果刚刚把要求提出来,还没等他按照老爹在私信之中的指点,利用种种话术打动大唐的满朝文武呢…  

谢三郎就蹦了出来,这顿怼!  

那简直是从他老爹安禄山“说开去”,上怼天子,下怼朝臣,中间还没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  

那强横,直压得满朝文武都哑口无言…  

也就是“天子面前的红人”王鉷,还能“仗义执言一二”…  

安庆宗以为找到了对付谢三郎的“盟友”,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呢,登闻鼓就响了…  

后续的发展,简直一言难尽,反正给安庆绪看得一愣一愣的…  

九五之气,邢縡下落,由韦会身死引出王瑶和王銲、王准叔侄的恩怨…  

还没等安庆宗反应过来呢,王鉷已经大败亏输,就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这位“曾经”的“天子面前的红人”,跌跌撞撞地跑出了金殿,据说,要亲手去抓捕自家的兄弟,户部郎中王銲…  

安庆宗都吓傻了!  

骑士冲锋,当面拼杀,安庆宗自问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多年,还真不怕…  

但是,他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路数?  

别说见血了,人家谢三郎连话都没说几句,找了个老道敲响登闻鼓,三言两语就拿下了“天子面前的红人”…  

太他么吓人了!  

安庆宗想到自家老爹和谢三郎的恩怨,不由得由衷地佩服自家老爹,得罪了谢三郎,还能从开元二十三年活到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也是不易啊…  

且不说安庆绪如何在金殿之上胡思乱想,这哥们反正就那么一直跪在原地。  

这就有点显眼了…  

李老三刚刚生了一肚子气,这才刚刚缓和了下来,一眼看见了安庆宗,还挺高兴,正好处理处理这事儿,也好让自己换换脑子…  

“幽州、河东节度使府留守,安庆宗是吧?  

刚才你上报的什么来着?  

安禄山奏请陇右兵出塞,是吧?  

朕来问你,如果陇右兵出塞的话,东平郡王安禄山,能否保证和陇右军一起配合,一举覆灭契丹王账?”  

安庆宗听了,顿时大喜过望!  

本来以为经过谢直谢三郎这么一搅和,调陇右军出塞作战这件事情,肯定黄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天子在经历了谢三郎的“强横”之后,竟然有点不想搭理他,却把话题重新引回了“陇右军出塞”一事上。  

安庆宗来不及多想,神色激动地朗声说道:  

“陛下放心,破灭契丹王账,易耳!  

家父奉令出塞,五天急驱三百里,早就到了契丹王账的左近,如果仅仅要破灭其王账,只要全军出击,破灭王账,旦夕之间!  

只不过家父考虑大唐边疆的长治久安,不但要将契丹王账一举破灭,还要给我大唐边疆打出十年的太平,这才请陛下下令出动陇右军,好一战功成…”  

安庆宗也不知道是真对安禄山有信心,还是替他老爹吹牛逼,反正这话说得太硬气了——  

天子您别担心,不就覆灭契丹王账这点小事儿嘛?我爹安禄山现在就能办!  

也就是他心怀天下,准备一举给大唐边疆打出来十年的和平,这才启奏调用陇右兵。  

说白了,有没有陇右兵,对于是否能够覆灭契丹王账,根本就没有影响…  

因为,我爹是安禄山,自己就能把这事儿给办了!  

有了陇右兵,不过效果更好而已…  

李老三一听,倒是挺高兴,今天大朝会,终归算是有了点好消息…  

刚想说话,却被人打断。  

“一派胡言!”  

谁敢抢在天子开口之前呵斥安庆宗?  

当然是谢三郎!  

李老三也算是看出来了,今天的大朝会,他要想痛快点,费劲了…  

自然,他就有点不高兴了,不由得开口:  

“三郎有异议?  

难道东平郡王提调五万唐军出塞,还不足以击溃契丹王账不成?”  

说到这里,可能是李老三也确实被谢直气得不轻,终究没忍住,又加了一句不轻不重的言语。  

“三郎,朕知道你和安禄山早有恩怨。  

一来,冤家宜解不宜结…  

二来,也别让恩遇蒙蔽了你的双眼啊!”  

谢直仿佛都没有听出来这番话之中的揶揄,反而一笑。  

“多谢陛下关怀!  

不过,既然陛下提到了谢某和安禄山之间的恩怨,那么就不妨聊聊…  

也省得说我谢三郎堂堂汜水侯,在金殿之上欺负安禄山家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说完之后,还特意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