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提审任老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引路的。  

又一人,迈步进了房间。  

面目微黑,双目微眯。  

正是谢三郎。  

任海川一见,顿时倒吸一口冷气,硬生生地把“忘恩负义”这四个字给憋回去了!  

他虽然没有见过谢直,但是哪能没有听说过谢三郎的赫赫威名?  

都不用说谢三郎本身如何牛逼,只说他坐镇扬州之后干过什么就行了。  

改盐法,开海贸!  

改盐法!  

改盐法的过程之中,打击私盐走私,那才是重中之重。  

“陆地大鹏”张德全,“草上飞”刘七,“一把金刀镇淮南”黑三…哪一个不是鼎鼎大名的盐枭,那都是在江湖上跺一脚乱颤的主儿!  

现在呢?  

三颗人头就挂在扬州城头之上,皮肉早就烂透了,只剩下了森森白骨,仿佛正用自己悲催的经历警告江湖上的好汉,想活命,就离扬州、离淮南远着点!  

开海贸!  

寻找航线、互通有无之外,就是让扬州舰队为商船保驾护航,针对的是谁?  

海盗!  

“东海龙王”成东、“腾蛟”戴发财、“暴风贼”汤全胜…那都是海疆之中赫赫有名的一方大佬!  

现在如何!?  

在扬州城头,跟大小二十七路盐枭作伴呢!  

事实上,这些年一来,随着谢三郎改盐法、开海贸的程度越来越深,淮南谍报司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甚至在江湖上,竟然得了一个阎王殿的诨号,谍报司的好手,自称阎王座下小鬼卒,判官就是谍报司首领谢小义…  

那么,你猜,阎王爷是谁!  

当然是汜水谢三郎!  

一来,人家在《夜审杨七》的案子之中,曾经扮演过阎王爷。  

二来,淮南谍报司虽然奉“笑面神”谢小义为首领,但是谁还不知道谢三郎才是真正的主心骨?  

说实话,就“阎王爷”谢三郎的名号,在江湖上,都有小儿止啼的效果!  

至于任海川为啥没见过谢直,却能一眼就把他认出来…  

一来,高明是堂堂的“淮南大少爷”,能让他在淮南进奏院之中,亲自开口,侧身引路的人,能有几个?  

二来,行走江湖,为了安全起见,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小册子,上面记录了行走江湖的种种禁忌,也记录了江湖之上绝对不能招惹的人物,这样的小册子,还被好事之人起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名字——《英雄谱》,也不知道是说小册子上记录的人是“英雄”,还是行走江湖却不去招惹这些人,就能算是个“英雄”了…  

这些暂且不说,只说江湖人行走江湖不能招惹的排名…  

排名第三的,就是“阎王爷”谢三郎,这还是人家身为淮南节度使,对谍报司的具体事务插手不多的原因,这要是谢直亲自出手次数超过一定数量的话,绝对是“英雄谱”上第一名的强有力竞争者!  

任海川行走江湖多年,自然也看过这样的小册子,为了自己的安全,恨不得将小册子背下来,然后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对于与“英雄谱”上第三名的“阎王爷”,他又怎么能不印象深刻?  

任老道清晰的记得,上面不但有“阎王爷”谢三郎的简易画像,还有八字描述——面色微黑、双眼微眯!  

这还能认不出来!?  

认出来怎么办!?  

任老道特干脆,双腿一软,直接就跪了!  

“见过阎…不是,见过淮南王…”  

谢直进门,还没等看清任海川还张刀条子脸呢,这哥们直接就跪了,一听他的称呼,顿时一声冷哼。  

“大唐哪有淮南王?”  

任老道听了,顿时冷汗直冒,他实在没有想到今天能够见到“阎王爷”谢三郎,心神激荡之下,把人家的外号给叫出来了。  

谢直身为天下盐铁使、海疆防御使、淮南节度使,自从坐镇扬州以来,在淮南一地的权势,堪比王侯,甚至天子李老三的命令,在淮南一地,都不如他这个节度使的命令好使,在这种情况下,朝野、民间,都有戏言,谢三郎就是有实无名的“淮南王”!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谢直人家自己肯定不能认啊,他在大唐的爵位,根本就不是王爵…  

“见过汜水侯…”  

任海川赶紧改口。  

谢直一声冷哼。  

随后进屋的小义有眼力见,赶紧搬过来椅子,请谢直落座。  

而高明呢?  

看着自己的“救命恩人”现在还跪在地上,多少有点心软,上前一步,刚想搀扶他起来,被谢直狠狠瞪了一眼,顿时吓了一跳,不得不把手收回去了。  

而任老道呢?  

一见高明过来搀扶,顿时大喜,想都没想,手上就要递过去,然后双腿用力,就要借势起身…  

结果,高明把手收回去了。  

任老道大惊,身上的力道歇了。  

“彭!”  

刚刚离开地面的双膝,又砸回了地面之上!  

这一回,是意外,可比刚才顺势跪倒狠多了,疼得任老道一阵龇牙咧嘴。  

谢直坐下之后,先看了看房间之中的陈设。  

这就是普通的客房,纵然淮南一方向来不幕奢华,但是在客房的布置上也算是用了心,这样的房间,要是在中等人家,都能当做主人的卧房了。  

看来谍报司虽然受命“食水减半、晾他两天”,却也没有在居住条件上难为了任老道。  

随后,谢直才把目光转向了任海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