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师徒相承(2/3)
里面,就有点带刺了,意思很明确,你怕不怕,我不知道,但是,估计杨家也不会怕你个小小的监察御史,人家连公主都敢打,你这个监察御史的身份,难道比公主还高不成?
高明听了,不以为忤,嘿嘿一笑。
“驿长,实不相瞒,高明这个监察御史的身份,虽然比不得公主高贵,但是对上杨家,却比公主的身份要好使得多…”
“啥意思这是?”驿长愣了。
“说白了,一句话…”高明挺立在长乐驿的大门之外,傲然说道:“高某不才,做的是朝廷的官员,不是天子的私官!”
长乐驿的驿长彻底不明白了,这回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只听高明给他解释。
“高某身上这个监察御史的印信,是通过进士及第、制科中举之后,选官正字,随即天子赦授而来,一切流程,都完全符合朝堂官员选拔的程序,即便天子看不上高某人,想要给高某免官,也得专门下旨,通过了中书省、门下省之后,才能到御史台执行,仅凭天子中旨,没有中书门下的认可,不成!
但是公主却不是如此,她本是皇家血脉,在天子舐犊之情之下,这才得封公主…
至于杨家,我不说,驿长也知道,一切荣辱,全系于宫城之内的贵妃身上…
公主与杨家相抗,比的不是别的,比的,正是天子的宠信,天子宠信自家血脉,那就是公主能赢,天子宠信贵妃,那就是杨家能赢,天宝十载西市门口那件事情,仔细说起来,还真跟时间的前因后果关系不大…”
高明看着驿长依旧有点懵懵懂懂的,不由得展颜一笑,就冲人家刚才的那一份好心,也可以向他多解释两句。
“至于高某,与杨家之间,天子宠信重要吗?自然重要,要不然的话,恐怕杨家人都不敢站在高明的面前!
但是,说天子的宠信能有多重要,却也不尽然…
这么说吧,我和杨家人之间的争斗,只能是朝堂上明面上的东西,或者是规矩,或者是事理,甚至是官职,唯独,不会单单是天子的宠信!
说白了,杨家人还想像当初一样,交出来一个家仆,就能把我欺负得跟广平公主一样无言以对,根本不可能!因为,这场争斗,天子都没资格一眼可决!”
话音落地,投地有声!
给长乐驿的驿长震得头晕眼花,他不过是长安城左近一个富户,找了朝廷里面的关系才当了这个驿长,即便生、长都在长安城,也听说过朝廷的旨意,都需要天子下令,中书门下审定才能下发,如果没有中书门下用章的话,好像是叫“中旨”,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朝廷官员的任免,仅仅天子开口还不行,也得走这么一套程序!
怪不得老听说御史台的御史上书弹劾的时候,有事没事连天子都敢骂,原本以为人家就是厉害而已,现在才弄明白,敢情是人家御史都知道,骂了天子之后,天子不高兴,也都得走一套程序才能把他们罢免…人家御史这不是厉害,这是有恃无恐啊…
不过,这种说法,对驿长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即便听着非常有道理,他也还是有点拿不准。
“这个…高御史,即便是这样…您不怕杨家人,好像也犯不上…不是,我是说,万一天子大怒的话,恐怕对您也…”
“无妨。”
高明甩下这么两个字,就笑而不语了。
倒是旁边的小义开口了。
“驿长不必为他担心,我家少爷如此行事,也算是家传吧…”
“家传?”驿长一时之间还真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这是?
小义嘿嘿一笑。
“驿长可知高御史的师承?”
“高御史师从汜水侯谢三郎,被誉为淮南大少爷、白面小三郎,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那你可知,我家三爷当初是如何调任监察御史的?”
小义这么一问,倒真把长乐驿的驿长问懵了。
汜水侯谢三郎,虽然如今名震天下,但是主要的名声都是人家改革盐法、发展海贸、然后给大唐一年带来“万万贯”的收益,着实让大家心生敬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唐办案第一人”的名头,不过具体的案件,还真就说不好了,真要是说起来,熟悉一点的,也就是借魏家班常年演出的《谢公案》,什么夜审杨七,什么炮轰金銮殿之类的,具体到民间百姓,说起来人家汜水侯,恐怕“三郎茶”、“瘦金体”才是他们最熟悉的…
至于刚才小义所问,谢直到底是因为什么调任了监察御史,长乐驿的驿长,还真说不好了。
也就是他在长乐驿时间太长了,不了解归不了解的,却多少也听说过一句半句的,想了一想,突然灵光一闪,试探着问道:
“以死开道?”
小义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
“不错,正是以死开道!
当时我家三爷还是东都洛阳的河南县尉,天子爱女咸宜公主大婚,外围警戒工作,恰恰交给了我家三爷的河南县衙,我家三爷带着河南县的一种衙役,为咸宜公主的车队开道。
那个时候,我家三爷正在推动洛阳城的‘扫黑除恶’,大肆针对洛阳城中作奸犯科的各大帮派,怕他们在公主大婚之上捣乱,便亲自出马,请河南县的戴捕头以及我家表爷牛佐二爷,亲自横刀出鞘,在洛阳地面上拖出来两条并行的‘死亡之线’,并且明令洛阳百姓,敢逾线者,死!
高明听了,不以为忤,嘿嘿一笑。
“驿长,实不相瞒,高明这个监察御史的身份,虽然比不得公主高贵,但是对上杨家,却比公主的身份要好使得多…”
“啥意思这是?”驿长愣了。
“说白了,一句话…”高明挺立在长乐驿的大门之外,傲然说道:“高某不才,做的是朝廷的官员,不是天子的私官!”
长乐驿的驿长彻底不明白了,这回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只听高明给他解释。
“高某身上这个监察御史的印信,是通过进士及第、制科中举之后,选官正字,随即天子赦授而来,一切流程,都完全符合朝堂官员选拔的程序,即便天子看不上高某人,想要给高某免官,也得专门下旨,通过了中书省、门下省之后,才能到御史台执行,仅凭天子中旨,没有中书门下的认可,不成!
但是公主却不是如此,她本是皇家血脉,在天子舐犊之情之下,这才得封公主…
至于杨家,我不说,驿长也知道,一切荣辱,全系于宫城之内的贵妃身上…
公主与杨家相抗,比的不是别的,比的,正是天子的宠信,天子宠信自家血脉,那就是公主能赢,天子宠信贵妃,那就是杨家能赢,天宝十载西市门口那件事情,仔细说起来,还真跟时间的前因后果关系不大…”
高明看着驿长依旧有点懵懵懂懂的,不由得展颜一笑,就冲人家刚才的那一份好心,也可以向他多解释两句。
“至于高某,与杨家之间,天子宠信重要吗?自然重要,要不然的话,恐怕杨家人都不敢站在高明的面前!
但是,说天子的宠信能有多重要,却也不尽然…
这么说吧,我和杨家人之间的争斗,只能是朝堂上明面上的东西,或者是规矩,或者是事理,甚至是官职,唯独,不会单单是天子的宠信!
说白了,杨家人还想像当初一样,交出来一个家仆,就能把我欺负得跟广平公主一样无言以对,根本不可能!因为,这场争斗,天子都没资格一眼可决!”
话音落地,投地有声!
给长乐驿的驿长震得头晕眼花,他不过是长安城左近一个富户,找了朝廷里面的关系才当了这个驿长,即便生、长都在长安城,也听说过朝廷的旨意,都需要天子下令,中书门下审定才能下发,如果没有中书门下用章的话,好像是叫“中旨”,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朝廷官员的任免,仅仅天子开口还不行,也得走这么一套程序!
怪不得老听说御史台的御史上书弹劾的时候,有事没事连天子都敢骂,原本以为人家就是厉害而已,现在才弄明白,敢情是人家御史都知道,骂了天子之后,天子不高兴,也都得走一套程序才能把他们罢免…人家御史这不是厉害,这是有恃无恐啊…
不过,这种说法,对驿长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即便听着非常有道理,他也还是有点拿不准。
“这个…高御史,即便是这样…您不怕杨家人,好像也犯不上…不是,我是说,万一天子大怒的话,恐怕对您也…”
“无妨。”
高明甩下这么两个字,就笑而不语了。
倒是旁边的小义开口了。
“驿长不必为他担心,我家少爷如此行事,也算是家传吧…”
“家传?”驿长一时之间还真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这是?
小义嘿嘿一笑。
“驿长可知高御史的师承?”
“高御史师从汜水侯谢三郎,被誉为淮南大少爷、白面小三郎,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那你可知,我家三爷当初是如何调任监察御史的?”
小义这么一问,倒真把长乐驿的驿长问懵了。
汜水侯谢三郎,虽然如今名震天下,但是主要的名声都是人家改革盐法、发展海贸、然后给大唐一年带来“万万贯”的收益,着实让大家心生敬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唐办案第一人”的名头,不过具体的案件,还真就说不好了,真要是说起来,熟悉一点的,也就是借魏家班常年演出的《谢公案》,什么夜审杨七,什么炮轰金銮殿之类的,具体到民间百姓,说起来人家汜水侯,恐怕“三郎茶”、“瘦金体”才是他们最熟悉的…
至于刚才小义所问,谢直到底是因为什么调任了监察御史,长乐驿的驿长,还真说不好了。
也就是他在长乐驿时间太长了,不了解归不了解的,却多少也听说过一句半句的,想了一想,突然灵光一闪,试探着问道:
“以死开道?”
小义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
“不错,正是以死开道!
当时我家三爷还是东都洛阳的河南县尉,天子爱女咸宜公主大婚,外围警戒工作,恰恰交给了我家三爷的河南县衙,我家三爷带着河南县的一种衙役,为咸宜公主的车队开道。
那个时候,我家三爷正在推动洛阳城的‘扫黑除恶’,大肆针对洛阳城中作奸犯科的各大帮派,怕他们在公主大婚之上捣乱,便亲自出马,请河南县的戴捕头以及我家表爷牛佐二爷,亲自横刀出鞘,在洛阳地面上拖出来两条并行的‘死亡之线’,并且明令洛阳百姓,敢逾线者,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