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还有可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估计,王鉷和李林甫商量之后,也不可能会去直接奏请,不过呢,我想,即便他们不奏请彻查安禄山的府邸,也得想天子上报案情,毕竟三千斤火药隐藏在长安城,乃是一件捅破天的大事,即便李林甫再能弄权,也不敢隐瞒不报…算算时间,他们现在不是在商量,就是已经进宫面圣去了…  

这个时间,咱们算的出来,黑衣人,自然也算得出来。  

咱们知道李林甫和王鉷不会奏请彻查,即便奏请,天子也不会同意,但是,黑衣人他们不知道,或者说,即便他们知道,也不敢去赌…  

不敢赌的结果,那就直接了,只能按照最坏的结果去考虑。  

如果李林甫和王鉷,离开长乐驿之后直接进宫,天子听闻三千斤火药之事下令彻查,我等前往安禄山的府邸找到蛛丝马迹,再一路追索的话…恐怕今天晚上之前就能追踪到这里吧…  

黑衣人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来考虑问题的话,那么,今天晚上就是他们提前发动的最后时机!  

如果错过了今天晚上,就算他们再想发动,也得问问咱们淮南人答应还是不答应了!”  

小义闻言点头,就是这个道理,高明在长乐驿一场大闹,打草惊蛇的效果太好了,给了黑衣人绝大的心理压力,换位思考,如果小义是黑衣人的话,如果条件允许,他也想今天晚上就发动了…  

想到这里,小义突然福灵心至。  

“少爷,既然这样的话,咱们不如守株待兔!  

既然确定黑衣人今天晚上就要发动,咱们又何必冒险强攻,不如在这坊间道路上设伏,等到他们黑衣人运送装载火药的大车出来,咱们直接伏击不好吗?”  

高明闻言,摇了摇头。  

“小义哥,这个…恐怕是不行啊…  

你想,那天逃走的黑衣人,一共是六个,运送装载火药的大车,却有八辆,就算再把我追踪的那个张姓中侯算上,也不过是七个人而已,他们怎么能赶着八辆大车离开?  

说明除了那六名黑衣人和张姓中侯之外,他们肯定还有同伙,隐藏在长安城中,只不过没有进入咱们的视线而已…  

这个就麻烦了,身份什么的暂且不说,只说人数,就是一个大问题。  

设伏好办,击杀也方便,但是人数上有了差异,万一有人趁咱们不注意,引爆了火药怎么办?  

三千斤火药啊,半个光宅坊就没了…  

小义哥,这个光宅坊,居住了不少朝廷的七品官、八品官,即便普通百姓,也多是祖上曾经为朝廷效力之人,如果任由他们遭受了无妄之灾,我于心不忍啊…”  

小义听了,只能点头,这个确实是他考虑不周了,黑衣人一方运送火药出门,人和车,就在一起,骤然突袭,虽说能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也难保没有人能引爆火药,更何况还涉及到未知的敌人,更是让人无语。  

至于伤及无辜一事,小义更是没的说,事实上,因为谢三郎的关系,无论是淮南军还是谍报司,在具体行动的时候,都特别注意这一点,淮南军律之中,甚至有明文规定,肆意伤及无辜者,问罪!视情况严重程度,最高,论斩!  

说实话,小义在平常安排谍报司行动的时候,也都经常对手下耳提面命,毕竟都是人命,少造一些杀孽也是好的…  

不过,眼前这局势…  

小义的脸色变得很是难看。  

果然!  

高明开口。  

“正要跟小义哥商量一下,一会正式开始行动之前,还是要疏散一下…”  

小义无言。  

提前疏散光宅坊中人,避免黑衣人最后引爆火药误伤的危险,这没啥可说的,这也是淮南一直以来的行事规则。  

不过…  

“光宅坊人员众多,要想疏散的话,最少也得疏散上千人…  

这么大的动作,你就不怕被黑衣人注意到?  

一旦黑衣人有所察觉,他们必然要观察外围的情况,咱们将刘神威的旧宅团团包围,即便我谍报司的好手都善于隐匿行迹,但是在有心的观察之下,也难免露出了行迹…  

如果黑衣人确定了他们被包围,说不定就直接引爆了火药…”  

小义说到这里,停下了言语,却又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一旦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光宅坊的人们固然能够逃出一劫,但是谍报司的这些好手呢!?为了保证对刘神威旧宅的绝对控制力,断然没有远远包围的道理,三千斤火药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别人不知道小义还能不知道吗?无论怎么布置,淮南谍报司的好手也难完全避开火药的爆炸范围…  

也就是说,高明此举,非常有可能,让淮南谍报司的好手,替光宅坊的百姓,去死!  

这些被小义带到长安城的行动队员,可都是他从淮南谍报司千挑万选出来的好手,说一句谍报司的精华所在,也是当之无愧,如果在正面拼斗之中命丧长安,那是命,没啥可说的,但是,因为高明的一个决策,把危险无限扩大…  

作为淮南谍报司的老大,小义能干吗?  

高明静静地看着小义,见“淮南笑面神”脸上的笑容都没有了,就知道这位儿时的“大哥”到底是怎么想的,想了一想,摇头一声苦笑。  

“小义哥,你道我为什么要一直坚持强攻?”  

小义一愣,他还真没想到,高明竟然有把话题转移到了这里,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怎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