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高下立判(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让高明开始点验他的随行人员,这种紧张,也并没有缓解,甚至还有更加严重的倾向。  

弄得满朝文武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这双方人马就在长乐驿的正堂干起来。  

直到现在,安禄山开始出言夸耀高明,整个气氛这才缓缓地舒缓开来,到了这个时候,满朝文武一边听着安禄山的言语,又一边回想刚才的情境,竟然发现,高明刚才的“市井手段”,竟然是当时局面之下最好的选择。  

也难为人家高明高御史,竟然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不说他们,只说高明,更懵了。  

他才不信安禄山有这么好心,一路天花乱坠地夸耀,把自己说得天上少有、地上难寻的,是真为了自己扬名,就算是帮自己扬名,也没有踩自己儿子的道理,还是个嫡长子…  

所以,高明听了安禄山长篇大论的夸赞之后,非但没有开心,反倒是面色凝重地盯着安禄山,等着他翻开底牌。  

却没有想到,这样的表现,落在安禄山的眼中,却引来了他的一阵大笑。  

“哈哈哈…看看,看看,这就是高御史!  

刚才我顺嘴夸了续儿两句,他什么表现,一张大嘴都要裂开了。  

你们现在再看看人家高御史,听着这么多的好话,竟然面如平湖、不露声色,隐隐之中,还带着一丝戒备…  

这份心性,又是高下立判!”  

说着,安禄山又是一阵失笑。  

良久之后,笑声渐歇。  

随着笑声消散在长乐驿正堂之中,安禄山脸上的笑容也全然不见,倒是有了一份若有若无的感慨。  

“这些年,我和汜水侯,一直明争暗斗,我从来没有服过他!”  

一句话出口,整个长乐驿的正堂,又是为之一静,很多人都脸色凝重,这么多年了,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安禄山和谢三郎之间,会在公开的场合评价对方,以前从来没有过,今天,却见到了,不少人都意识到,恐怕要出事!  

只听得安禄山说道:  

“但是,今天,见到了你高明高御史,我却不得不承认,在教导下一辈的这一方面,我安禄山,不如汜水侯!”  

信手一指,指向安庆绪。  

“刚才说了,他乃是我的嫡长子,从小就被我悉心培养,在幽州一地,也算是年轻一代的俊彦了,但是和你高御史相比,差得远。  

说实话,自从开元二十三年,汜水侯砍了我两刀,史思明又回射了他一箭之后,我和汜水侯之间,就已经结下了死仇!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安禄山的年岁也越来越大,有的时候也再想,这个仇,在我安禄山的有生之年,还能不能报了?  

如果不能报,是不是要留给下一代了?  

说句不怕你高御史笑话的话,在今天之前,我看待我儿安庆绪,还真是信心十足!  

结果今天见识了你高御史的种种,我就知道,我想错了!  

如果真把我和汜水侯的仇怨留给下一代,他们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这里,安禄山竟然微微躬身,如同苍鹰一般,居高临下地盯着地上的猎物,缓缓说道:  

“所以,这场仇怨,还是在我这一代了解了吧!”  

“东平王慎言!”  

“万万不可!”  

“东平王,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一番话出口,长乐驿大堂之上,竟然如果开了锅一般,说不清的朝廷重臣纷纷开言,就算一时之间没有开口的,也纷纷面色凝重。  

终于,要到了这么一步了吗?  

安禄山统领者幽州、河东两镇边军,军事势力在大唐首屈一指。  

谢三郎,手握天下盐铁之利,执掌扬州舰队、威震大唐海疆,还通过多年积累,锻炼出来一支新军、坐镇淮南。  

这两位,都是大唐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们要是真打起来来,恐怕大半个大唐都要卷入战乱之中!  

纵然早就知道这二位的恩怨难解,也有有识之士,知道幽州跟淮南之间早晚都要做过一场才行,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而且这个契机,也是分外让人无语。  

竟然是因为高明高御史的表现太过出彩,完全压住了安禄山嫡长子的风头,这才逼得安禄山下定了决心!  

意料之外,仔细想想,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也对啊,明显自己下一代不如人家,还不赶紧把恩怨了解了?等啥呢?等着自己死了之后,人家年轻一代成长起来,把自家的下一代子弟全灭了?  

这么等下去,不怕人家连你的坟圈子都给你平了!?  

说实话,设身处地为安禄山想一想,长乐驿在场的这些大唐精英,有大部分都要做出和安禄山一样的选择。  

绝对不能!?  

如果真把这场恩怨留给下一代,那不叫“等”,那叫遗祸子孙!  

想明白了这一切,刚刚纷纷出言的文武百官,竟然不知道如何劝慰下去,难道劝安禄山以苍生为念,把脖子洗干净了,等谢三郎来砍吗?安禄山洗不洗脖子,不知道,但是真要是有人怎么说,安禄山当场就能抽刀子!  

却不说文武百官阻拦一句之后,竟然不知道如何继续,只说安庆绪。  

“父王,儿臣无能…儿臣…”  

这位东平郡王府的嫡长子,满脸通红半跪在安禄山的面前,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六尺高的汉子,竟然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安禄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