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三个不对(2/3)
而现在,如果高明的猜测准确的话——张姓中侯知道那一船火药运送到长安,到底是要干什么——那么,他就不仅仅是个坐探那么简单了也就是说,张姓中侯,在黑衣人和一船火药齐聚长安城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外围成员,还有可能对他们的目的了如执掌!
这样的话,人家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了——都接触到核心机密了,难道还不是核心成员吗?
基于此,张姓中侯的地位,在高明的心中,急剧升高。
也正是因为这“第一个不对”,才有了高明不顾后背的伤势,刚刚能下床之后,就亲自前来张守珪废园,要设身处地的代入张姓中侯的立场,“身历其境”的模拟一番他的心里过程。
到了张守珪废园,或者更准确地说,到了张姓中侯的居所,高明仔细回忆三天前的场景:
张姓中侯是在这里为高明三人开门…
在这里将三人让进屋子…
在这里泡茶,在这里下药…
在这里暴起伤人,一刀刺伤了刘安的左肩…
在这里逃跑…
等等!
这里不对了!
高明站在张姓中侯家中的后院,仔细观察环境之后,发现的端倪。
后院不大,除了一面与正堂相接之外,剩下三面,全是院墙。
左面一面,与邻家比邻。
右面一面,临街。
后面一面,正对张守珪废园的后花园。
高明设身处地的“替”张姓中侯想了一想,如果是他,在高明三人上门的情况下,一刀伤了刘安,想要逃跑的话,应该选择右面的那一面院墙。
高明虽然没有在谍报司供职过,但是也曾受过谍报司的基本培训,又有自家师父谢三郎天天在他耳边耳提面命,对逃跑这种事情,还算是熟悉,他清楚地记得,师父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把一滴水藏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藏到大海之中。具体到逃跑过程中的隐藏痕迹,不要去考虑人迹罕至的路径,反而要考虑人多的地点,这样才方便摆脱追踪。
所以,如果是高明的话,他选择右边的院墙,翻过去就是小街,奔行三十步,就能进入永宁坊的十字街。
永宁坊虽然破败,但是十字街作为整个坊市的主干道,也有不少人来来往往,如果张姓中侯真进了十字街,高明三人在刘安受伤的情况下,也得先救助了刘安,然后才能出门追踪他,这样一来,张姓中侯能够逃出生天的几率就会大增。
高明详细,即便张姓中侯没有听说过“大海藏水”这样的道理,但是他“坐探”长安城整整十年,不可能不考虑自己身份暴漏的退路,甚至高明猜测,这哥们平常都“预演”过好几次,他不可能不知道从右侧院墙翻出去进入十字街,才是最理想的逃脱路径。
况且,就算是选择左侧的院墙,翻进左侧的邻居家也好啊…
结果,人家张姓中侯,就偏偏选择了张守珪的废园。
这就不对了。
废园废园,破败荒芜,一人进去难免会留下踪迹,三天前,高明不就是带着周全、刘安两个人,进入废园之后,顺着张姓中侯留下的痕迹,一路追踪到中院了吗?
如果说,张姓中侯特意进入废园,引诱高明等人追踪他,好安排黑衣人围杀…这个倒是有可能…
因为张姓中侯本来就是和黑衣人是一伙的,自然知道黑衣人的藏身之处,甚至有可能,藏身张守珪的废园,就是张姓中侯给黑衣人安排的,况且,作为“本次行动的核心成员”,张姓中侯也能使唤得动黑衣人,安排黑衣人出面围杀高明,倒是没有问题…
但是,这里面,就有第二个不对的地方了。
张姓中侯,是怎么知道,高明一定要追杀他呢!?
如果,高明没有那么“冒失”,发现张姓中侯逃入张守珪废园之后,就停止追击,派人通知金吾卫或者京兆府,甚至直接找到淮南进奏院,以他堂堂国朝监察御史、淮南大少爷的身份,还怕调动不了人员吗?
等到那个时候,一群人包围张守珪废园,然后地毯式搜查…别说围杀高明了,恐怕黑衣人这处藏身之地都要暴漏了!难道张姓中侯还想带着黑衣人一起跑路不成?那还跑得了吗?他一个人的时候,好跑,要是带着三十多个黑衣人一起跑,那还怎么跑?都不用高明这样的“办案小能手”出马了,随便一个京兆府的捕头,恐怕就能抓住他们的踪迹了吧?
作为“本次行动的核心成员”,张姓中侯,就这么敢赌高明的“冒失”,他是怎么知道高明不会“谨慎”的?
这第二个不对,解释不通!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不对!
如果张姓中侯,真的是要诱杀高明三人,潜逃至张守珪废园之外,也许有什么后续的招数,逼迫着高明三人不得不追踪,那么,围杀高明三人的时候,张姓中侯在哪里?
纵然周全中毒、刘安受伤,高明三人的战斗力大打折扣,黑衣人一方出动了足足六名好手,从实力对比来说,也是达到了二比一,按照道理来说,围杀高明等人,十拿九稳。
但是,如果张姓中侯的目的,真的是围杀高明三人,他自己为什么不出面?且不说什么亲眼看到高明被杀、以绝后患之类的话,最起码,多一个人参与围杀,是不是把握更大一点?
但是,张姓中侯,就不见了!
自从他进入张守珪废园之后,就一直活不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