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白面谢三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愣。  

只见水面之上一片广阔,水波粼粼地反射了清晨的阳光,竟然什么都没有,干净地就像往日的灞水一样。  

魏六赶紧给他解释。  

“启禀高御史,此处就是昨夜里的发火地点…”  

高明不信。  

“水上残骸何在?”  

魏六回答。  

“启禀高御史,昨夜大风,乃是从东向西二来,灞水流淌,乃是从西向东…  

此处失火之后,火借风势,一路逆流而上,逐一点燃停靠在此处的商船、漕船,在天威之下,火势蔓延极快,顷刻之间,就成了席卷之势,最终烧毁漕船、商船若干…  

您一路行来,看到的船只残骸,大部分就是如此了…  

一场大火,不但烧毁了船只上的漕粮,还将缆绳、锚绳烧断,这些船只,在灞水的水流带动下,自然会顺流而下,最早失火的船只残骸,估计在灞水的下游…  

至于上游被烧毁的船只么…”  

魏六伸手一指。  

“在那一处,乃是灞水水钱之处,又有两艘船只被烧毁严重,已然沉入水底,阻拦住了航道,顺流而下的船只残骸,被阻挡了下来,积少成多之下,竟然完全阻挡住了航道…”  

高明抬眼一看,果然,在魏六手指之处,有不少船只的残骸挤在一起,明显比灞水上游的船只残骸要多,再向下游看去,一片水波粼粼,倒是也说不好有没有船只残骸顺流而下。  

高明左右看了看,又想了一想,随即摇了摇头。  

“不对!”  

魏六一愣。  

只见高明转向了他,狭长的双眼微微眯起,开口问道:  

“照你所说,此处乃是第一艘失火船只所在之处,火势逆流而上的时候,同时烧断了第一艘失火船只的缆绳、锚绳,致使第一艘失火船只顺流而下。  

如果是这样的话,相对于其他身陷火场之中的船只,这第一艘失火的船只,火势很是轻微才是,即便拯救不及,也不会完全烧毁才是…  

现在第一艘失火的船只,何在!?”  

魏六脸色一变,按照高明所说,抬头向灞水下游张望,还真没看见是什么船只的残骸,这一下子弄得他心里也有点没底了,琢磨了半天,这才不确定的说道:  

“也许…那船只残骸…飘远了?  

高御史,您也知道,这顺流而下,日夜不息,即便没有人操穿控舟,一夜时间,飘荡下去二三十里水路,也是平常…  

要不,小人派人向下游搜寻一番?”  

高明嘿嘿一笑,突然把脸一板。  

“还敢狡辩!?  

平常时节,舟楫不系,借助水力,夜行几十里,自然是有的!  

但是!  

昨夜乃是百年不遇的一场大风,即便停舟靠岸,降下风帆,船体巨大,迎风而动,自然和水流向下之力相抵,即便缆绳、锚绳,全被大火烧断,一只无人操控的舟楫,又能跑到哪里去!?  

因何如今根本看不见!?”  

说到这里,高明突然一声冷喝!  

“来人!  

给我拿下!  

不说实话,就让他好好尝尝厉害!”  

一语出口,高明身边的一名壮汉,猛然近前,一脚就把魏六踹翻了。  

“老小子,还敢不说实话!?  

你这点心眼,准备糊弄谁呢!?  

你也不打听打听,我家少爷是何许人也!?  

白面谢三郎!  

听说过吗!?  

我家少爷,乃是侯爷的开山大弟子,没有入朝为官之前,就跟在侯爷的身边鞍前马后!  

实话告诉你吧,我家少爷当初统领盐铁幕府缉私营的时候,曾经亲自驾驶舟楫,在扬州左近水网中追杀过盐枭,后来侯爷开拓海疆,我家少爷,还曾经跟随刘太守,一同杨帆出海!  

你这点子水面的事儿,想跟我家少爷玩心眼,想瞎了心了!?”  

一边说着,一边斗大的拳头举起来,就魏六的身上锤,直锤得他哭爹喊娘。  

到了最后,魏六实在是受不了了,不得不声嘶力竭地高喊!  

“高御史饶命!  

证人!  

小人有证人,那还是他亲口所言,正是在这里失火的…  

小人句句都是实言,还请高御史饶命啊!”  

高明一听,眼中精光一闪,却没有叫停壮汉。  

壮汉名叫周全,人长得雄壮,年岁却不大,今年不过十九岁而已。  

他乃是谢直刚刚抵达扬州的时候,开府建衙招募的缉私队后人,跟谢直在扬州搜罗的一众孤儿一样,从五六岁的年纪开始,就由谢家抚养长大,不但供给饭食,还教他们读书习武,在忠诚度这方面,根本不用多考虑,等到长大成人,愿意读书,谢直供给资财,愿意经商,谢直安排进商队,愿意从军,淮南陆军、海军,随便挑。  

这位周全呢,小的时候,虽然也跟着读书习字来着,不过天生不喜这种文事,反而对练武极有兴趣,等到长大成人,谢直原本是想把他安排进淮南军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士,周全自己却不愿意。  

他自己说了,他除了有一把子力气之外,别无长处,上阵拼杀,自然不怕,但是要是让他看个阵图,背个操典,那算是要了他的老命了。  

谢直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如今淮南军逐渐壮大,最是强调“纪律”二字,真要是把周全放进去,且不说他的一身武艺有没有用武之地,仅仅“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一条,就能让他在军中把小黑屋坐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