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足够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白马渡就是白马寺对面,和朝廷的积润驿相距不远,乃是洛阳城东最重要的码头,北上过黄河,或者顺流而下,都需要在白马渡坐船。  

谢二胖子在等待谢直返洛时间里面,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刘普会的一举一动,自然知道了史思明出面为安禄山张罗北返幽州的相关事宜,他们的计划,就是从白马渡坐船顺流而下,然后到了黄河下游再弃舟登陆,谢二胖子不仅仅知道这些,还发动了手边所有的力量给他们捣乱,由此迟缓了安禄山、史思明的行程,最后终于等到了谢直返洛。  

现在,谢直攻破刘普会的刘家别业,安禄山、史思明却不管刘普会,带着身边二十名边军,直接跑路了!  

谢直能干吗!?  

他从长安城快马回洛阳,是为了刘普会?是为了平灭叛乱?是为了效忠朝廷?!  

是,也不是!  

说是,这些事情,刘普会的叛乱,确实是他谢三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私人关系,不管他谢三郎是什么动机,这一次平灭刘普会的功劳,就实实在在地落到了他的头上,瓷实得不得了。  

说不是,谢直愿意要这份功劳吗?说实话,按照正常流程,他应该坐镇长安,把京兆刘志诚叛乱的案子办瓷实了,至于洛阳这边的刘普会,派人回来送个信也就行了,何必奔袭八百里,还以自身为饵,调动刘普会彻底暴露了他参与谋反的所有实力,差点就把自己陷到刘家别业!  

就这路拼命的劲头,都震得一众朝堂大佬一愣一愣的。  

是因为谢直功劳大吗?  

自然不是,不过是平灭了两场说民变不是民变、说叛乱不是叛乱的“民间谋反”而已,比这个大的功劳,多的是。  

真正震撼了一众朝堂大佬的,恰恰是谢直这种不计生死的拼命劲头!  

而谢直为啥这么拼命?  

是为了区区刘普会吗?  

当然不是!  

他自然是为了杀安禄山!  

杀刘志诚,是因为他安排了长安东市的那场刺杀!  

杀刘普会,是因为他一力救援安禄山,并且在谢直追杀安禄山的时候,挡了路!  

现如今,所有的障碍,都被谢直一脚踢飞了,安禄山、史思明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落荒而逃,谢直哪能放过了他!?  

所以,在攻破了刘家别业之后,提审了几个刘普会的贴身护卫,一得知安禄山的消息,刘家别业这些弥勒教的人都不管了,直接甩给谢二胖子,带着谢家部曲就追了出来!  

谢二胖子当时拦都拦不住,生怕谢家部曲刚刚经历了一场混战,如今追击安禄山史思明以及二十名精锐的边军,怕他们吃了亏,又拦不住,怎么办,只能派了大车帮田大壮带着一帮大车帮的帮众,赶紧追。  

谢直却根本没心思理会这些,带着谢家部曲就是一顿玩了命的追!  

白马渡,遥遥在望!  

结果,在谢直等人的面前,却又出现了拦路之人,而且是谢直万万没有想到的人。  

谢老爷子!  

不仅仅是他,还有谢家的老管家,独臂谢忠,以及一对宫中传旨的宦官。  

“老爷子,您怎么来了?”  

这要是别人,就谢直都快急疯了的劲头,直接就冲过去了,但是面对自家祖父,却不得不勒住了战马。  

“没大没小的,你现在是朝堂的监察御史,不是在汜水县瞎混的谢家子弟,没看见天使在这呢?有旨意!”  

谢老爷子也有点无奈,却向着三孙子甩了一个眼神,看向了身边的宦官。  

谢直那张大黑脸,看着自家祖父还勉强算是柔和,但是把目光转向宦官,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脸色了。  

传旨的宦官哪敢怠慢,别说人家谢三郎以前的种种威名,就说今天,宫中一位前辈去传旨,在洛阳东城门,不但没把天子的旨意传下去,就因为耽误了人家谢三郎一点功夫,差点挨了谢直一鞭子,现在轮到自己,他哪敢拿捏什么“天使”的架子。  

“不敢,不敢!小子不敢打扰谢校尉和谢御史一家团聚…”  

“有屁就放!”  

谢直现在哪里有心思听他说这么没用的客气话,要不是谢老爷子在这,马鞭子早就甩过去了。  

“你不是替天子传旨来了吗?  

谁他么跟你拉家常!?  

快点!  

我还有事呢!?”  

宦官被谢直一顿训斥,脸都僵了,别说他自己了,就是传闻,也没听说过谁家接旨敢这么横,下马跪拜之类的都不用说了,张嘴就是“放屁”、“他么”?这是要连天子一起臭骂一顿才痛快吗?但是他是真不敢说什么,硬生生地憋着,展开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监察御史谢直,忠君爱国,勇于任事,平灭叛乱,于国有功…  

成皋折冲府旅率谢节等人,忠心耿耿,不畏险阻,堪称国之干材…  

成皋折冲府果毅校尉谢顺,恪尽职守,教导有方…  

现,令监察御史谢直、成皋折冲府果毅校尉谢顺,旅率谢节等人,即可入宫觐见,另有封赏!”  

宦官念完圣旨之后,满脸堆笑地冲着谢家众人纷纷拱手为礼。  

“恭喜谢御史,恭喜谢校尉,也恭喜谢节诸位贤达了…  

谢御史奔袭八百里,一举平灭了洛阳刘普会的叛乱,再加上平灭了京兆刘志诚叛乱,同时破获了弥勒教的惊天阴谋…  

如今天子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都已然了解得清清楚楚…  

天子龙颜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