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有人谋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储藏运输,数据汇总…那真是要多麻烦有多麻烦…  

州衙门,等县衙门汇总出来结果之后,汇总归汇总,还得派人去清点,不能下级部门报多少就是多少,好歹得有个监督的过程,一切顺利还好,要是数目不对,或者弄虚作假,还涉及到司法部门的介入…  

全国州县都把这些工作弄的差不多了,再上报给户部。  

户部统计全国的数字,做好数据分析,上报政事堂。  

政事堂再根据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粮食,归司农寺,布匹,归宫中或者户部,劳役,考虑到有没有全国性的工程,如果有,征调…  

这还是一般的情况。  

要是出点特殊的,比如哪里受灾了,哪里兵变了,还得调动一切资源进行补充…多一句,这就是史书上常见的那个词汇——调和阴阳!  

总之,秋收过后的这段时间,正是全大唐各级衙门最忙乎的时候!  

你李老三,想这个时候“搬家”,这不是裹乱吗!?  

子返京,可不是你李老三一个人,打好铺盖卷,溜溜达达地回长安,是要带着整个中枢班子一起回去的!  

十六,时间看着不长!  

但是得分人,分事!  

别的不,真要是在路上走半个多月,除了必须紧急处理的政务外,全大唐的政务,就得停摆十六!  

正赶上忙乎的时候,那还不全乱套了!  

沿途州县,数据别统计了,迎驾吧。  

州县数据汇总上来,到洛阳一看,卧槽,户部呢!?我这公文给谁去!?往长安追?追上了有啥用!?除了知道子在行宫,谁知道户部尚书在哪睡觉呢!?就算找到了户部尚书也没用啊,这东西得上交给户部本司员外郎,谁知道这哥们现在是在哪个草稞子里面忍着呢!?  

还有,今年淮南一地年景不好,各个州县的告急文书,早就送到政事堂了,政事堂就等着秋收结果汇总上来,然后调配附近州县支援粮食赈灾呢。  

实话,张九龄正因为这事上火呢。  

赈灾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言。  

不过呢,大唐幅员辽阔,几乎每一年都有闹灾荒的地方,赈灾这件事,纵然重要,却也见惯不惯了。  

事实上,朝廷对这种规模的赈灾,早有有了一般性的流程——大唐各地都有常平仓,原来的做法,都是直接调配过去就行了。  

但是,今年,不成!  

为啥?  

陈思问!  

堂堂朝堂九卿,司农寺的老大,竟然大肆贪赃枉法,私下里贩卖了常平仓的粮食,长安粮案、洛阳粮案,全是他的锅,除此之外,经过全国性的大清查,发现各地的常平仓都有私下贩卖粮食的情况,只不过各自严重的情况不同而已。  

张九龄现在正摁着大理寺追索犯官呢,哪里敢让各地州县把今年的新粮送到常平仓去?  

可是常平仓要是没有粮食,或者粮食不够,如何才能赈灾?  

只能从淮南左近的各处州县直接调拨。  

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了新的问题,调拨多少合适?这些粮食综合到一起,够不够赈灾?如果不够的话,从哪里再进行调拨?  

没有确认之前,张九龄的一颗心总是悬着呢。  

没办法,只能前期送去一部分,然后等全国各地的情况都汇总过来,通过综合考虑,才能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实话,张九龄,现如今,正因为这件事焦头烂额呢,一心等着全国的统计数据汇总到户部,早日把淮南赈灾的事情安排周全了。  

结果,李老三还在这个时候跟他出幺蛾子,一搬家,全国政务停摆半个月,淮南一地,得饿死多少人呢!?  

张九龄能干吗!?  

这位大唐首相也真是急眼了,相传整个开元朝最具风度的大唐贤相,生生让李老三气坏了,在朝会上,当着一众朝廷大佬,逮着李老三就是一顿喷。  

除了这个,还提到了另外的一件事。  

你看着谢直现在干事挺快的,你就动心了?人家那工作还没有干完呢好不好!?  

谢直这一趟快马返京,沿途做的工作是啥?  

检查,安排,布置!  

这些工作,做了吗?做了!  

整体工作,做完了吗?没做完!  

差啥?  

检查!  

事情交代了下去,你得检查一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啊,合格的,表彰,不合格的,该处理谁就处理谁,然后安排人继续把工作完成到合格的程度。  

人家谢直就是这么安排的,前往长安的一路上,把事情交代下去。  

在长安,亲自盯着整饬宫城。  

返程的时候,再挨个检查各地行宫的准备工作。  

这才是一个整体的,完整的工作流程。  

现在人家正在干工作呢,辛辛苦苦地给你做返京的一切准备工作,刚刚干了一半,你就要回去?  

你回去不怕,到了那个时候,要是有安排得不合心意的话,算谁的?  

算你的?  

你是子,谁敢你的不是啊?  

算地方官员的?  

人家能服气吗?好了一个月以后的准备工作,结果半个月就来了,弄不完,别找我!  

算人家谢三郎的?  

快拉倒吧!就他那脾气,谁敢在他面前胡袄,他就敢当场再抡一回“大铁棍子”!  

你你这不是穷折腾吗?自己衣食住行都不舒服,还找不到责任人,你这小子当得憋屈不憋屈!?  

李老三听了,也不由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