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混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己师父,一时之间没有忍住而已,这才絮絮叨叨得给谢直显摆功劳,随后就要质问李老三,你凭啥骂我师父!?  

结果刚刚带出来点这么个意思,就被严挺之拦住了话头,尤其严挺之这话说得也讲究,褒贬。  

褒贬谁?  

褒贬天子!  

一个小小的黄口孺子,褒贬天子,这不是给自己招灾惹祸吗?  

小高明听了之后,立刻明白了严挺之言语之中的提醒,赶紧躬身一礼,不再说话了。  

李老三一见,还真没啥脾气,他堂堂开元天子,总不能跟一个十岁孩子较劲吧?  

再说了,听小高明给人家师父谢直邀功扬名,说的这些,一想,还真挺有道理的,总不能说人家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多事情,都不是为了他李老三好吧,最起码,人家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事情,比第一时间到李老三的面前邀功要好得多…  

当然,现在也邀功了,却不是自己亲自出面,倒是派了一个十岁的开山大弟子来替他邀功,这种操作…逼格还挺高…  

闲话休提,正事要紧!  

李老三不说话了,张九龄身为首相,得问问啊,谢直这么费劲把消息送来了,咱们如何应对?  

严挺之最是直接,这还有啥想的,谋反乃是十恶不赦!那是诛杀九族的罪名,别说像刘志诚那样,纠集了两千乱民直趋长安城,就是在家里商量商量这事,也是谋反!  

既然人家谢三郎已经确定了这件事,咱还有啥可商量的?  

动手吧!  

出动十二卫,也不用多了,三千人出马,足以平灭刘普会!  

李林甫却有不同的看法,谢直说刘普会谋反,人家刘普会就谋反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他汜水谢三郎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谋反?  

我怎么那么不信呢!?  

你就看看谢直,入仕不过一年时间,都平灭三场“谋反”了!  

一场在洛阳北市,一场在通济渠…  

那都是谋反吗!?  

通济渠还勉强有那么点样子而已,说白了,也就是民壮闹粮而已,就算里面掺和了一点漕帮的人,也不过是向谢直寻仇而已,结果呢,大帽子一戴,谋反。  

再说洛阳南市那一回,不就是漕帮赖三带着漕帮帮众去闹事吗,结果可好,谢直一出面,又是一顶大帽子飞了过去,还是谋反!  

俗话说得好,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人家谢三郎可是真不忌讳这个!  

有了这两回打底还不成,怎么到了长安城又是谋反!?  

还八十破二千,生擒刘志诚!?  

焉知是不是他在东市受了刺杀之后,肆意报复!?  

是,刘志诚可能参与了对谢直的刺杀,但是长安那边的具体消息还没有传递过来,就这么听谢三郎的一面之词,确定刘志诚谋反?是不是有点武断?  

既然刘志诚谋反,都用武断之嫌,那么刘普会呢?难道就能这么确定他也是谋反!?他现在的情况,可跟刘志诚的情况不一样,不管怎么说,人家身边又没有两千人跟着…  

刘普会本就是洛阳世代的豪商,就因为谢三郎的一句话,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拿下来,合适吗!?  

开元二十一年的时候,天子还驻跸长安城,曾经因罪查抄了一家京兆商户,抄家所得,六十万贯!消息一出,天下哗然,所有人都被这巨大的数字给吸引住了目光,很少有人去探究这位京兆富商到底是犯了什么罪过,甚至还有传言,说什么天子内库空虚,要拿这些治下的巨商开刀…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却在民间口口相传,颇有就是这么回事的架势…  

现在天子马上就要出洛返京了,结果临走临走,又把洛阳巨富刘普会给拿下了!?真要是让有心人跟开元二十一年的那一场事情联系起来,天子在民家这名声,还要得吗!?  

严挺之不干了,照你这么说,就因为他刘普会身为一个洛阳巨富,即便他谋反,咱们还不能抓他了!?  

李林甫也上脾气了,这半天你听啥来着,我说不能抓刘普会了吗?我说的是,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宜轻举妄动!  

就这样,严挺之和李林甫当场就吵起来了。  

到最后,都给张九龄听烦了。  

严挺之说的有道理不?  

他是毫无保留地相信谢直,一心为了大唐着想,要把刘普会的叛乱消灭在萌芽之中。  

李林甫说的有道理不?  

也有。  

他对谢直的信任吧,有所保留,也不说全信也不说不信,但是仅凭一句话,反正存疑,需要至少有其他佐证,才能彻底认可谢直。除此之外,他也是为了天子的名誉着想,这才劝说镇之以静。  

真要是说起来,两个人的分歧也不算多,无非两点,第一个,对谢三郎的信任程度,第二个,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严挺之是为了大唐考虑,李林甫是完全为了天子考虑——这在一众朝堂大佬的眼里,其实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天子就是大唐,大唐就是天子!  

既然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那么,他们就对了吗!?  

不对!  

哪里不对!?  

时机不对!  

刘普会马上就要谋反了,你们还吵个啥!?真等着人家兵临城下了才着急吗!?  

不单单张九龄,就连一直很是佛系的裴耀卿都看不下去了,懒得搭理他们两个,直接转向了李老三。  

“陛下,如今争论此事,毫无意义,御史谢三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