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便桥前(2/3)
的…
“半个时辰之前,谢某派金吾卫向咸阳县传信,令你等准备的引火之物,可曾齐备?”
听了谢直的问话,徐主事赶紧作答。
“好叫谢御史得知,时间仓促,我等只能准备了干材若干,火油若干,如今已然搬运到便桥左近,还请谢御史点验。”
谢直点头,冲着牛佐示意,牛佐二话不说,领命前去点验引火之物。
谢直这才大手一挥,命令金吾卫等人下马休息。
他们从长安城开始策马奔腾,到了便桥这边,仔细一算,也得跑了十多里路程,虽然算不得长远,但是一会就有一番拼杀等着他们,自然还要简单地养精蓄锐才好,就算人不累,也得让战马休息一下,要不然的话,一会就该没有力气冲刺了。
张朗将听令行事,带着一种金吾卫翻身下马,准备修整。
那徐主事也是个明白人,前来助战之前,除了按照谢直的命令,准备引火之物之外,还在咸阳县令的提示下准备了干粮、清水,以及大量的草料,一见谢直一行人下马休息,连忙安排人送了过来。
张朗将,刚刚要接,却被谢直拦下了。
“行军在外,焉能随意饮食!?兵部下发的操典,你金吾卫都不看吗!?”
一句呵斥,骂得张朗将满脸通红。
谢直却也不再理他,转向了徐主事,这哥们脸色也有点讪讪,明明是好心准备了清水、干粮,让谢三郎这么一说…还有没有个基本的信任了?
谢直却也不以为意,直接开口。
“不是信不过你徐主事,也不是信不过你家县尊,但是大军行进,行走进退,自有规程,轻易不得违反。
再者,刘志诚就是本地人,如今谋反,造就了好大的声势…在他谋反之前,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这固然有他可以隐藏行迹的缘故,你家县尊却也逃脱不了干系,最起码一个‘失察’是躲不过去的…
另外,谢某怀疑在你咸阳县衙之中,有人可以为他遮掩行迹!”
此言一出,徐主事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了,刚刚张口欲言,却被谢直挥断。
“有还是没有,日后严查之后,自然会给你们一个清白…
但是现在,还是小心为上!”
谢直见他满脸愤愤,还是有点不服,不由得加重了语气,说道:
“你一行三十一人,你敢担保所有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徐主事终于不说话了,谢直的顾虑,肯定没问题啊。
刘志诚,本地人,咸阳、长安两地的关系盘根错节,不说别人,就是他徐主事,也曾是刘志诚的座上宾,虽然那仅仅是婚丧嫁娶的礼节性往来,但那也是往来不是?他徐主事能保证自己没有参与到刘志诚的叛乱之中,却哪里敢保证咸阳县衙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别人不说,就这一行三十一人之中,万一有哪一个脑子有坑的,在干粮、清水之中做了手脚,等一会拼杀起来,万一真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这个事儿,谁负责?
他徐主事吗?
他有几个脑袋!?就算全砍了,也赔不起八十名金吾卫的性命啊,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国朝最声名卓著的监察御史谢三郎呢!
徐主事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谢直不让金吾卫用他带来的干粮清水,看似不近人情,其实是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好事,至少不用他来承担这种风险不是?
想到这里,徐主事的心气也就平和了,刚要说话,却被旁边的张朗将给把话头抢过去了。
“启禀谢御史,斥候回报,刘志诚率领乱民,直奔便桥而来。
一刻之后,能见人影!
两刻之后,可以接战。
请早做准备!”
谢直点头。
“传令,再修整一刻钟,然后整备上马!”
张朗将领命,还没来得及走,就看见又有人来,却是咸阳县尉,安排好了咸阳县城的一切,押解一部分武器装备,前来支援。
正所谓来得早来得巧。
谢直哈哈一笑,和咸阳县尉略作寒暄,就抄起了一件皮甲。
张朗将都懵了。
“不是,谢御史,您这是…”
谢直套好了皮甲之后,平静说道:
“一同破贼!”
张朗将当时就不会了,大哥咱别闹行不行!?你一个监察御史,就算是“钦差”,也用不着亲自上阵吧,老老实实地待在后边“指挥”不香吗?还“一同破贼”!?这要是万一有个闪失,就算是能把刘志诚千刀万剐了,我也没法向天子李老三交代啊…
想到这里,张朗将不得不说话了。
“谢御史,战阵之上兵危将险的,恐有闪失啊…
如今长安城内人浮于事,刘志诚此次叛乱又事发突然,实在是需要谢御史以钦差名义统领平乱啊…
您要是与我等一同冲阵的话,万一…
岂不是让我等群龙无首?
说不好,就要葬送了平乱的大好形势啊…
故此,属下斗胆,还请谢御史坐镇后方,为我等金吾卫观阵!”
谢直听了,嘿嘿一笑,他自然知道张朗将担心什么,根本没在意,依旧示意谢勇按部就班地帮他扣紧皮甲上的皮扣,很随意地问张朗将。
“只问你一句,你是喜欢上官高喊‘给我上’,还是喜欢上官带着你们冲锋的同时,高喊‘跟我上’?”
一句话噎得张朗将哑口无言,都是当兵吃粮出身,谁愿意跟着那种
“半个时辰之前,谢某派金吾卫向咸阳县传信,令你等准备的引火之物,可曾齐备?”
听了谢直的问话,徐主事赶紧作答。
“好叫谢御史得知,时间仓促,我等只能准备了干材若干,火油若干,如今已然搬运到便桥左近,还请谢御史点验。”
谢直点头,冲着牛佐示意,牛佐二话不说,领命前去点验引火之物。
谢直这才大手一挥,命令金吾卫等人下马休息。
他们从长安城开始策马奔腾,到了便桥这边,仔细一算,也得跑了十多里路程,虽然算不得长远,但是一会就有一番拼杀等着他们,自然还要简单地养精蓄锐才好,就算人不累,也得让战马休息一下,要不然的话,一会就该没有力气冲刺了。
张朗将听令行事,带着一种金吾卫翻身下马,准备修整。
那徐主事也是个明白人,前来助战之前,除了按照谢直的命令,准备引火之物之外,还在咸阳县令的提示下准备了干粮、清水,以及大量的草料,一见谢直一行人下马休息,连忙安排人送了过来。
张朗将,刚刚要接,却被谢直拦下了。
“行军在外,焉能随意饮食!?兵部下发的操典,你金吾卫都不看吗!?”
一句呵斥,骂得张朗将满脸通红。
谢直却也不再理他,转向了徐主事,这哥们脸色也有点讪讪,明明是好心准备了清水、干粮,让谢三郎这么一说…还有没有个基本的信任了?
谢直却也不以为意,直接开口。
“不是信不过你徐主事,也不是信不过你家县尊,但是大军行进,行走进退,自有规程,轻易不得违反。
再者,刘志诚就是本地人,如今谋反,造就了好大的声势…在他谋反之前,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这固然有他可以隐藏行迹的缘故,你家县尊却也逃脱不了干系,最起码一个‘失察’是躲不过去的…
另外,谢某怀疑在你咸阳县衙之中,有人可以为他遮掩行迹!”
此言一出,徐主事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了,刚刚张口欲言,却被谢直挥断。
“有还是没有,日后严查之后,自然会给你们一个清白…
但是现在,还是小心为上!”
谢直见他满脸愤愤,还是有点不服,不由得加重了语气,说道:
“你一行三十一人,你敢担保所有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徐主事终于不说话了,谢直的顾虑,肯定没问题啊。
刘志诚,本地人,咸阳、长安两地的关系盘根错节,不说别人,就是他徐主事,也曾是刘志诚的座上宾,虽然那仅仅是婚丧嫁娶的礼节性往来,但那也是往来不是?他徐主事能保证自己没有参与到刘志诚的叛乱之中,却哪里敢保证咸阳县衙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别人不说,就这一行三十一人之中,万一有哪一个脑子有坑的,在干粮、清水之中做了手脚,等一会拼杀起来,万一真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这个事儿,谁负责?
他徐主事吗?
他有几个脑袋!?就算全砍了,也赔不起八十名金吾卫的性命啊,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国朝最声名卓著的监察御史谢三郎呢!
徐主事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谢直不让金吾卫用他带来的干粮清水,看似不近人情,其实是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好事,至少不用他来承担这种风险不是?
想到这里,徐主事的心气也就平和了,刚要说话,却被旁边的张朗将给把话头抢过去了。
“启禀谢御史,斥候回报,刘志诚率领乱民,直奔便桥而来。
一刻之后,能见人影!
两刻之后,可以接战。
请早做准备!”
谢直点头。
“传令,再修整一刻钟,然后整备上马!”
张朗将领命,还没来得及走,就看见又有人来,却是咸阳县尉,安排好了咸阳县城的一切,押解一部分武器装备,前来支援。
正所谓来得早来得巧。
谢直哈哈一笑,和咸阳县尉略作寒暄,就抄起了一件皮甲。
张朗将都懵了。
“不是,谢御史,您这是…”
谢直套好了皮甲之后,平静说道:
“一同破贼!”
张朗将当时就不会了,大哥咱别闹行不行!?你一个监察御史,就算是“钦差”,也用不着亲自上阵吧,老老实实地待在后边“指挥”不香吗?还“一同破贼”!?这要是万一有个闪失,就算是能把刘志诚千刀万剐了,我也没法向天子李老三交代啊…
想到这里,张朗将不得不说话了。
“谢御史,战阵之上兵危将险的,恐有闪失啊…
如今长安城内人浮于事,刘志诚此次叛乱又事发突然,实在是需要谢御史以钦差名义统领平乱啊…
您要是与我等一同冲阵的话,万一…
岂不是让我等群龙无首?
说不好,就要葬送了平乱的大好形势啊…
故此,属下斗胆,还请谢御史坐镇后方,为我等金吾卫观阵!”
谢直听了,嘿嘿一笑,他自然知道张朗将担心什么,根本没在意,依旧示意谢勇按部就班地帮他扣紧皮甲上的皮扣,很随意地问张朗将。
“只问你一句,你是喜欢上官高喊‘给我上’,还是喜欢上官带着你们冲锋的同时,高喊‘跟我上’?”
一句话噎得张朗将哑口无言,都是当兵吃粮出身,谁愿意跟着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