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老成谋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是这也变得太快了吧?  

结果,张九龄仿佛不知道众人心中想法一样,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之中,满脸笑容地说道:  

“天子欲归西京长安,自然并不不可,不过还要多做准备才是…”  

然后,张九龄就仔细解释了一下为啥要准备,都要准备个啥…  

第一个,长安的家里,是不是得收拾收拾?  

大家伙离开长安也三年多了,现在长安城的家宅如何,谁也不知道啊,有没有漏雨的地方,有没有坍塌的墙角,这个都说不准了吧?  

别人不说,只说天子。  

天子回到长安,自然要回到宫城居住,虽然也有人给看着吧,但是天子一走三年,他们可有什么懈怠的地方?是不是回去之前,得系统性地里外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该收拾就收拾、该调整就调整,最不济了,也得派人好好打扫打扫吧?  

第二个,沿途的路上,也不是也得准备准备。  

天子出行,事涉国威,全套仪仗都得摆开了,还有随性的这么多的官员,官员还带着这么多家属以及伺候主家的家仆侍女,别的不说,一上路,好几万人!  

这一趟从洛阳到长安,说近可是真不近啊,这也好几百里地呢,稍微一耽误,就是二十多天,咱们从长安来洛阳,不也走了这二十多天的时间吗?  

这二十天,这好几万人,吃啥,喝啥,住在哪,全靠当地衙门支应。  

是不是得提前跟这些地方衙门打声招呼,给人家一个准备的时间啊?  

别的不说了,到了哪不得喝口水啊,喝水你得煮开了吧?烧水得有柴火吧?地方衙门要是没有准备,咱们这些人怎么办?总不能自己带吧?那还不得把洛阳北邙山给砍秃了!?再说了,满朝文武、天子仪仗,一人背着一捆柴火赶路,这也太不像样子了吧?  

所以,还得让地方衙门提前准备好啊。  

但是,地方衙门这块吧,良莠不齐,有的地方穷,能够投入的准备,有限,这个是客观条件,咱不好多说啥,不过呢,也有好多地方官员,为了自家所谓“廉洁”的名声,他就硬抗着不做准备,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起码上回从长安到洛阳,不就碰上一个吗?对于这种官员,事后如何处理,咱就不多说了,但是,总不能让天子在那受这份委屈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咱们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具体而言,怎么准备呢?  

派人,给咱们打个前站!  

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大军前行,不仅仅有斥候探路,还得有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咱们这回,也安排这么个人,给咱们探路去!  

派他走一趟长安。  

去的路上,通知各地衙门,让他们早早做好迎驾的准备。  

到了长安,持令牌进宫城,与留守长安宫城的宦官一起,整饬长安皇宫,直到彻底达到天子的入住条件。  

回城路上,检查各地的准备工作,以此来督促各地衙门。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让他帮着把天子回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到了前头。  

有了这么一位“先锋官”,是不是能够让天子返京的这件事情更加顺畅?  

而且,时间刚刚好。  

从洛阳到长安,二十天。  

到了长安之后,因为长安宫城一直有人驻守,这次回去,主要是监察监督,所以时间不会太长,就算是耽误点时间,二十天的时间也足够了。  

回城从长安到洛阳,二十天…呃,这回二十天可不成了,涉及到要沿途监察各地的准备情况,所以时间肯定会更长一些,不过考虑到,这同时也是监察之类的工作,就算耽误时间,也耽误不到哪去,十天,二十天的,肯定能办了。  

这么一算,连来带去,七十天到八十天。  

如今刚刚八月初,如果这三两天就把人员选定下来的话,十月中旬也就该回来了。  

正好。  

那个时候天子启程回京,啥事也不耽误…  

众人一听,纷纷暗赞,张相果然不愧是张相,这么一安排,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考虑到了,相对于李林甫李相那种只会嚷嚷着回京的政事堂相公而言,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如果非要评价一番的话,那就是四个字,老成谋国!  

李林甫却不知道有多糟心,挺好的谋划,就被张九龄派出一个“先锋官”给破解了…这些理由听着挺强大的,其实说到底,他还是反对天子“现在”回京!  

注意,不是反对“回京”这件事本身,而是反对“现在”这个时机。  

说到底,他还是怕天子仪仗把农田给踩了。  

还说什么派人通知地方衙门做好迎驾准备,哪是通知迎驾啊?  

还不如说的直白一点,让“先锋官”过去,跟这些地方衙门说一声,天子可就准备近期回京了哈,你们秋收的工作,抓紧点…  

至于回程的时候,说什么检查地方衙门的准备工作,不如说好好看看他们秋收、上税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了,要是实在不行,再帮着拖两天…  

想明白这一切,李林甫不由得心中大恨!  

这张九龄,太阴险了!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隐藏在这位“先锋官”的背后,一大堆理由说得冠冕堂皇的,还不是心疼那点子庄稼!?  

为了点粮食,就敢明目张胆地糊弄天子,还老成谋国!?屁!  

不提李林甫对“老成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