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还不归位,更待何时(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算谢三郎对军阵也算熟悉,但是再熟悉还能熟悉过兵部侍郎去?  

既然已经请了兵部侍郎张侍郎以备咨询,何必又请谢三郎?  

面对杜九郎的这个问题,辛评事撇了撇嘴。  

“请谢御史前来参与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塘会审,自然有其缘由…  

刚才说了,谢三郎对军阵之事非常熟悉…  

至于律法方面自然不必多说了…  

在你杜九郎的眼睛里,汜水谢三郎乃是一位军事专家,前来参与三堂会审,就是以备咨询,自然职能之上和兵部张侍郎重叠了…  

但是,在我们大理寺的眼中,在政事堂的一众相公眼中,汜水谢三郎,却不仅仅是一位军事专家而已…”  

说着,辛评事又瞥了杜九郎一眼,眼神之中的鄙视毫不掩饰,随即转向了谢三郎,正色说道:  

“汜水谢三郎,在我等眼中,是我大唐司法官员之中最懂军阵之事的,也是懂得军阵之事官员之中,对大唐律法最熟悉的!”  

这话说得…  

即便谢直长期脸僵,基本在正式场合,都是以面无表情来应对各种情况,听了辛评事这样的夸耀,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杜九郎更是气愤填膺。  

辛二你他么是不是有病啊!?就算你要抱谢三郎的大腿,一心想要吹捧他,你好歹也看看场合吧!?你一个大理寺的评事,在大理寺二堂,当着刑部、兵部、御史台、大理寺的一众四品官员,尤其还是在大理寺少卿袁仁敬在场的情况下这么吹捧…我这个代表御史台出面的监察御史都他么听不下去了好吗!?  

就算是谢直,在懂律法里面最懂军阵,在懂军阵里面最懂律法,又能怎样?  

比律法,别说不好说,主审官,大理寺少卿袁仁敬,跟他差不多吧?  

比军阵,兵部侍郎肯定比他强吧?  

就算他都懂又能如何?  

占了个“全”而已,律法上面前算得上“精”而已…这有个屁用!?  

在场之人,都能覆盖了他的这些所谓的能耐,还要他干什么用!?  

结果,还没等杜九郎问出来呢,辛评事直接揭示了答案。  

“重在调和!  

军阵之事,张侍郎说了,如果多用军中术语,我等司法官员必然听得云山雾罩,难以精准把握其中的分寸。  

另外,张侍郎对大唐律法不熟悉,难以把握何处何事才是我等司法官员最为看重的地方,一个不经意,就有可能疏漏过…  

所以,就要麻烦谢三郎亲自调和了!  

我的司法官员需要落实的证据,查证的事实,由谢三郎用军中术语向张侍郎解释,明明白白!  

张侍郎表达的军中术语,经谢三郎转述之后,能够让我等司法官员听得清清楚楚!”  

说到这里,辛评事转向自家上官,大理寺少卿袁仁敬,躬身一礼。  

“正是有此考量,我家少卿袁大人这才传书政事堂,不但要求三堂会审之中要增加军事专家,还特意点出了汜水谢三郎的特殊作用。  

没有谢三郎,事倍功半!  

有了谢三郎,事半功倍!”  

说完之后,辛评事最后转向了杜九郎,甩出来一份公文。  

“这是我大理寺上报给政事堂的公文,上面有政事堂相公的签押。  

裴相、李相,都有签押。  

尤其张相,亲自批示,以这次三堂会审为试点,如果效果突出的话,以后在三堂会审之中,推动咨询制度,而且特意提到,不但要请相关专家参与进来、以备咨询,还要考虑调和双方的人物,也应该参与到三堂会审之中!  

具体到这一次,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政事堂提议提点我大理寺,要请汜水谢三郎参与进来,正好与我家少卿不谋而合!  

故此,汜水谢三郎这才出现在三堂会审的公堂之上!  

杜御史,请问,这样解释,御史台还满意吗?”  

杜九郎能说啥?  

人家把政事堂的批文都拿出来了!  

有了政事堂的公文,别说请谢三郎来参加三堂会审,就算是牵条狗来,他也没啥可说的,因为完全符合程序!  

最让杜九郎难受的,却是辛评事最后的那句问话。  

不问杜九郎,只问御史台!  

这是啥意思?  

就差指着杜九郎的鼻子说,你是代表御史台来监督三堂会审的,说是监督,但是只能监督程序,别的不用你管!  

如果你杜九郎没事这个那个地再挑毛病,别以为我们大理寺就能听之任之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到御史台告你吗?  

李尚隐,你御史台没人了,找了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东西来参加三堂会审?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问起来个没完没了!?  

真要是这话被传出去,就算你杜九郎成功从洛阳粮案里面脱身,你在御史台也再也待不下去了!  

杜九郎也不傻,机会在第一时间,就把我到了辛评事言语之中的意思,一张老脸顿时涨得通红。  

按照道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有个人给杜九郎一个台阶下,还是那句话,他杜九郎纵有千般不对,也是代表御史台前来参加三堂会审的,不给他杜九郎面子,也得给御史台的面子啊。  

最简单的,随便是谁说上一句,杜御史快快入座,咱们马上就要开始了。  

杜九郎就能入座,这件事情,也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现场就没人愿意给他这个台阶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