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你好,世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刻,安靖已经开始理解整个怀虚界武道体系的设计思路。  

从武脉开始的体内阵界,从一开始就是武者模仿现实的一个‘虚拟设计’。就像是通过虚拟数据,来提前预演武者想要创造的世界。  

譬如说一个模拟种田游戏,体内阵界就是要在体内积累大量木元灵煞,构成一个生生不息,可以让木气勃发壮大的循环。  

这个循环可以模拟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奇观,天地大阵,亦或是通过先人设计的武脉阵图来复刻前人的设计结果,就像是有了设计蓝图后,再创造一个一样的建筑就比从零开始设计排列要简单一万倍那样。  

而从神藏开始创造的小世界,便是要具体其细节,不仅仅是大而化之的‘灵煞运转’,这个种田游戏中需要种植哪些植物?这些植物需不需要重新育种?田地的排列构造,维护灵田的灵煞生灵…所有的细节都必须要准备好。  

如果说,依照原本的世界规则,这个灵田注定就无法郁郁葱葱,无法成长壮大,那么就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天地法理,改造世界,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而这些‘改变过的细节’,本质上就是一种‘全新的天地真意’。  

从神藏至大天显圣,小世界在体内‘虚拟’的一切,要在大天地化作‘现实’,需要的就是这么一种‘天地真意’!  

可以完全和现实一致,这样突破起来比较顺畅,而且能在原本的条件下就完成目标,也足以证明修者对天地本质的领悟。  

但也可以和现实不一样,这样的话,可能要经历一些磨难,经历一些‘劫’。  

但若是能被大天地认可,那么这种改造过后,可以让大天地变得更好的‘新法理’,也可以为修者带来更多的权限。  

显圣境界,至少创造亦或是掌握了一条大天地认可的,可以被他掌控的‘天地法理’!  

就像是天元和怀虚界都有的天地道则噬恶还真,这道则在最初,说不定就是某位强大的修者为了对付天魔而创造的,而天地认可此道,让它成为了一种自然规则。  

持有这一道则的修者,在天地间的权限大得肯定难以想象,所有天魔面对他,都会像是耗子遇到猫。  

力量,反倒是次要的,若是只是为了力量去模拟,最后只会走上歧途。  

“如此一来,反倒是简单不少!”  

想通了这点后,安靖顿时感觉无比畅快,他开始在自己的体内阵界铭刻道纹,即便是境界相较于瀚越天尊根本就是天地之差,甚至更大,但他已经把握住精髓,可以调动自己体内的太始元煞,去构筑一些他想要创造的结构。  

当然,在此之前,他必须要想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瞬间,安靖回忆起了许多。  

天意魔教的血腥野蛮。  

大辰帝朝的漠然压迫。  

天元集团的收割压榨。  

各界天魔的恶意破灭。  

安靖原本是没什么特别梦想,也没什么特别欲望的人。  

若是可以平静,他就会平静生活。  

但,天地间总是会有一些不知所谓,可厌可憎的玩意,去令他不得安生,不得平静。  

那些令人恼怒的玩意,实在是不应该存在!  

所以…  

怎样才能改变这样外有天魔侵染,内在人人互害的世界?  

“我要拥有可以彻底毁灭一些根深蒂固事物的能力。”  

“我要拥有可以持续创造一些亘古不朽事物的能力。”  

“造化与破灭…”  

因为是天命,拥有所有的可能,所以安靖就贪婪地将所有的可能都握在手中。  

创造亘古不朽的。  

破灭永恒不磨的。  

秉持这一愿望,太始太一开始逐渐分化。  

那原始混沌,由众多太始元炁构筑而出的炁团,逐渐分化出了两个漩涡。  

清浊开始分化,轻重开始出现,正如仙尊创世那样,原始混沌的太一之卵被打破,继而上下,左右,前后,以及一切水与火,冷与热。  

一个清之又清,似是在孕育那将创造一切的永恒真灵。  

一个浊上加浊,似是在凝聚那将破灭一切的终焉大星。  

借着之前悟道得来的感悟,安靖流畅地在自己的阵界中撰写诸多细节规则,譬如说五行生灭的基础反应模式。  

只有他在神藏境界,完整掌握了五行生灭的法理,他才能借此反推回阴阳,继而真正地在自己体内创造出‘破灭真意’与‘造化真意’,就如那曾经与师父战斗过的上玄教剑客那样,以自己的力量斩出破灭一切的剑光。  

武脉第一关,七窍五感明己心至此大成!  

不过,这也只是开始。  

太始太一的分化,至此停止,只是初步形成了两个分开了清浊的漩涡。  

一个最初的设想,需要一生去完善。正如一个梦想,需要一世去实现。  

安靖那有关于‘造化与破灭’的阵界设计,在武脉境界能有这么两个漩涡就够了。  

而且,只有后者是稍微实在一点的,因为后者可以模拟素灵剑莲中寄宿的大破灭剑意,通过五煞轮转真的模拟出一丝磨灭之力。  

而前者目前只是一个模拟模型,类似于贴图,单纯好看,并没有实际作用,需要更多技术细节填充。  

接下来的修行,安靖要做的,就是丰满两个漩涡的细节。  

“说到底,不就是写程序吗?”  

写着写着,安靖不得不感谢天元界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