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天地道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安靖悟道的次数很多。  

第一次悟道,是在勘明城,天道反馈,让他领悟了执天时一系的修法真意。  

第二次悟道,是在天元界,窥破妖丹本质,打下了真灵血一系的真意。  

第三次悟道,是在临江城周边战场,那一次,安靖领悟了天地根真灵血·祖龙种,彻底完整了自己的阵基。  

三次悟道,打下了安靖的无敌根基,虽然听上去有些俗套,但安靖还真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在没有任何有实体文字传承的情况下,凑齐了一整套最顶级的神异。  

而接下来的武脉境界,安靖也打造出了最高等级的太始太一之阵界。  

不过,因为等级太高,所以安靖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继续下去。  

其他人阵界,别的不说,就说自己老师明光尘,他的体内阵界‘六阳玄光’就是以六阳法意衍化一界,其中正阳为云,少阳为风,太阳为炎,玄耀为承载之天穹;夕阳为霞,残阳为虹,心阳为天地之神,幽光为万物之基石。  

如此六阳八景,已经化作了一个完整的光耀之界,内外轮转通透,可以独立存在,长存不朽。  

此阵界基于明光尘命格的‘日月光耀’,所以精进方向一开始就卓显了,明光尘因为性格原因,也极其适合这一道途,故而便坚定走下去,根本不需要多思考。  

事实也证明如此,明光尘就在日月光耀之道上大步前行,没有任何心魔,也没有任何阻塞,整个大天显圣的过程,除却被人劫阻碍外,他自己本身是没有出任何问题的。  

那就是他的道,他的命格,他的意志。  

这或许,也是武道修者进度远胜仙道的原因:因为武者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天道的认可,知晓自己最应当走什么路,故而一往无前,无需回首,无需迷茫。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天道赐下的命格道路,等同于宿命,好似有人规定了武者只能去做这一件事,哪怕这件事就是你天生的禀赋,就是你天赋发扬之所在,也有种被人压着头去做的不甘感。  

因为命格,所以不自由。  

没办法去修行自己不适合的道路,没办法走岔路,撞南墙,没办法犯错。  

命格的存在,就好似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钦定了未来一生的结局,哪怕是可以通过奋斗抬升命格,无非也就是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结局可以向后推迟,做的更好,但结果还是一样。  

其他方向,是不存在的。  

这很不好。  

武道修者中,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有的想要超脱命格的束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走出超迈先人与天道之外的道路。  

所以,他们开发出了种种改命仪祭,种种可以快速提升命格的秘法,想要超脱天道的束缚,并认为,这才是让武道更进一步的关键。  

但这些,都仅仅是天命之下者的苦恼。  

他们的苦恼在于,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想象能力间的冲突,觉得人生应该有另一个方向。  

仅仅是这样,反抗宿命的注定,那其实也是一种宿命,因为不满于自己命格的极限,而去尝试提升改易命格,这也是一种命格。  

而安靖遭遇的问题,更加简单,也更加复杂。  

因为天命什么都有,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能做。  

安靖的七煞劫,日月五星七曜俱全,阴阳五行七道皆具,人世天地间的一切,他要是想要去做,就一定会找到与之对应的星耀之命。  

安靖早已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天命,都是他的命格,没有任何约束拘束,他只要活着,就将会改变这个世界,履行自己天命。  

他什么都可以做。  

当宿命将一切都赠予时,所谓的宿命,也就成了自由。  

安靖就因得享这一自由,以至于一时间要思考,自己究竟要前往哪个方向——同理,太始太一实在是太过强大,以至于他根本想不清楚应该从哪里下手为好。  

最困难的不是生万物,而是道生一。  

若万事皆许,一切自由,你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那么在这随心所欲的大道之境下,你将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那是否,是你真正的本性本心?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太始太一的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呢?  

是以金为始,顺衍五行,再生阴阳;还是尝试五行齐聚,以开辟为阳,破灭为阴,造就七曜轮转?  

是开天辟地,太始化太极,太极衍五行四象八卦,还是说构筑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有亿万星辰,宙宇神光,衍化无极太虚?  

无数种可能,反而让安靖停驻,就像是握有最好的开局,所以反而不敢开始游戏,怕自己一个操作失误,糟蹋了一切,对不起这开局的完美。  

所以,这第四次悟道,若不是阵法方面,和体内阵界有关的领悟,安靖根本就不想要。  

似乎是听到了安靖的呼唤,这一次的悟道迅猛无比,呼应了他的要求。  

在这一瞬间,通过三中秘藏的最高等级阵法秘藏釜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天元界不借助天命,也不启发安靖自己的智慧感悟,而是直接像是灌水一样,将大段大段的玄妙道韵,甚至是这片天地铭刻的最初塞进了安靖脑海!  

——哦,厉害,还有这种悟道?你洗脑我得了!  

要不是安靖天生宿慧,又修行清静剑观,历经苦战,精神足够坚韧,在这强制天道感悟下,恐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