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神魂神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突破必须要尽快,不然的话,可能就连接下来魔教那边派来的真正精锐都打不过。”  

安靖抖了抖手,手掌表皮的焦炭便被挥去,就像是金铁拂去表面的一层飞灰。  

“你这炼体修法,当真不凡,绝对是真传秘典级的炼体法。”  

明光尘目光微凝。  

他原本想要提醒安靖,小心自己的‘瞳中火’,但考虑到有些苦就得吃,就像是小孩子最好要被火烫过一次手指才能知道不能玩火那样,他希望这次小亏能让安靖对内壮境界多点敬畏之心。  

现在看来,效果斐然,安靖提高了警惕,不至于被其他大宗门内壮暗算。  

但他这个炼体术…被暗算的究竟会是谁?  

——好纯粹的庚金…吞服过什么高阶金属灵物吗?  

“总之继续。”  

微微摇头,将猜测放到一旁。  

明光尘知道,如果安靖真的如他所想,和尽远天有关系,那么对方有什么机缘都正常。  

他继续为安靖讲述内壮境界的诸多要点:“内壮五景并非定数,如果命格特殊,血脉神异,便可以多凝聚一两个,对应六合与七曜。”  

“这对进阶武脉有利有弊,且需要特定的功法,我们就按照五神异为基础来讲。”  

“五个神异,必须覆盖囊括全身,外家一般偏向四肢五体与骨骼,而内家一般偏向五脏六腑与经络。”  

“而第五神异,必须是‘神魂’。”  

“小心点。”明光尘操控自己的法躯,提醒安靖:“提起精神,坚固念头,不然的话,可能会难受一两天。”  

在提示后,法躯微睁双眼,看向安靖。  

全神贯注的安靖,感应到一股宛如无形锋刃般的利刃神意猛地切入了自己的神魂。  

身躯微微一晃,安靖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修持‘无欲无我’以及清静剑观,他的神魂也相当强大,宛如坚固的盾牌那般挡住了这利刃神意。  

但即便如此,在碰撞期间,安靖仍然察觉到了自己的一部分浅层思维被明光尘读取,就像是被刀锋切开的心灵,切的越深,就越能看见本质。  

“好浑厚的神魂,不愧是宿慧!”  

这次明光尘就不怎么惊讶,他在知道安靖是宿慧后就知道自己的法躯不全力以赴,是没办法真的伤害到对方的,但却没想到就让安靖晕乎乎都办不到,只是念头一顿。  

看见安靖惊异的表情,他便笑道:“如何?如果是在生死战斗时,你中了这么一下,行动一顿,是不是就要身死当场?”  

“哪怕挡住,你也会被读取一些原本想要的攻防举措,熟练的武者便可借此取得接下来战斗的优势,压制住你。”  

“这就是内壮巅峰的实力吗?”安靖还在琢磨。过了一会,回过神来的他感慨道:“神意勃发,毫无预兆,而且神意加持,举手投足间都可能夹杂神魂攻击,让人防不胜防…这才是真正的内壮巅峰!”  

不过…  

虽然表面上在为大宗门内壮巅峰的实力而赞叹,但实际上,安靖心中却想到了自己领悟的‘执天时’。  

同为神魂秘法,体感时间加速和精神攻击附加部分读心孰优孰劣不好说,都是不同武道构筑的部分,需要搭配不同的武技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功能。  

但如果安靖悟道没错的话…执天时,应该是他武道之路上,需要凝聚的第一個神异。  

而在明光尘的说法中,所有神魂相关的神异,都要在最后凝聚。  

两者完全相反,这又是为何?  

“所以说…”  

安靖斟酌词汇,询问道:“神魂神异的凝聚,必须要最后一个吗?”  

“就知道你要问这个。”明光尘笑道:“假如是你这般宿慧者,神魂天生强于常人,自然有足够的基础。”  

“但对于常人来说,他必须要不断地精研武艺,蕴养肉体,继而反馈精神,才有足够的神魂强度凝聚神异。”  

“更不用说,如果没有强大的体魄,这些神魂异能运用起来又有什么意义?”  

这么一说,安靖的确能理解。  

简单来说,如果不是能凭借肉体压制住敌人,哪怕能让敌人原地发愣几秒钟也没用啊,他也打不上输出,遇到个炼体的甚至破不了防。  

如此看来,执天时在这方面的确远优于神意锐了,因为这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也能起到关键作用,哪怕是第一个凝聚也不妨碍战斗力的核心神异。  

明光尘继续为安靖阐述武道之路:“当武者内息充盈周身时,便要借命格之力凝聚神异。前四神异需要囊括周身,将躯壳打造为一个整体。”  

“在那之后,想要达成天人循环,在武道上更进一步,须得打破天地玄关,铸就登天武脉。”  

“这一步的关键,就是神魂神异,以我做比方,‘神意锐’的‘锐’,绝不是为了和人交战时去攻击他人神魂,那只是它真正用法的衍生。”  

“神意锐,乃是要锐利地察觉天地灵炁的变动,又如剑刃刀锋般锋锐,斩开天地玄关,继而以我象驾天象,以我意御天意,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天地。”  

“天意?”安靖眉头微皱:“这不就是天意魔教…”  

“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天地?”  

安靖想到了明光尘之前出手,镇压整个勘明城内地脉魔气时展示的神通。  

那宛如将天地都执掌在自己手中的神通,完全符合‘小天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