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逆天改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神教秘法,百命转劫。  

槐大娘修行的秘法,百劫归命,  

安靖并不了解这两种秘法间的区别,但是他能明白,这就是天意魔教对命数命格研究至极深层次之后,开发而出的增进,针对命格进行改易利用的秘法。  

或许…天意教从最初的神秘教派,蜕变成如今这般食人魔教,就是因为这些秘法的滥用,亦或是失去了天道的约束。  

但槐大娘不同。  

即便修行秘法,安靖也能看出,对方真的如她自己所说,从未害过一人。  

她从未将自己的劫数转移至他人身上,而是默默地帮助其他人,背负,解决他们的劫数,继而给自己蕴养出了极其庞大的本质。  

然后…在一个似乎命中注定的情景中,将这一切都奉献出来,去给一位她命中注定要付出的人挡劫。  

或许是自己,或许是幽如晦。  

这就是槐大娘的‘命数’与‘命劫’!  

“不行不行!”  

而幽如晦极其激烈地摇头反对道:“无论是什么秘法都不可以!我明明一直承受大娘恩惠,结果最后还要大娘为我而死——这太荒谬了!”  

“哦?”可槐大娘却不以为意:“那你要浪费我的生命吗?”  

“我本就快要死了,你宁愿我一生积累的命力化作虚无,也不愿意被我帮助,不愿意背负,背负我希望你这样的孩子可以幸福的期许?”  

——宿命。  

长叹一口气,安靖此刻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感想。  

他只是感觉到了一种浓浓的荒谬,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不可阻挡感。  

因为他看出了一点。  

那就是,槐大娘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好活了。  

但凡是修行过武艺,能看出血气者,都能看出,槐大娘已是将死之身。  

在许多年前,她被北巡使救出时,大概就已经是半死之身,是勘明城地脉延续了她的性命,而槐大娘的命格也蕴养了地脉,双方互相成就,让槐大娘成为了这片大地的地缚灵,不能见阳光,也不能离开地脉。  

槐…木鬼。扎根于地脉,不能挪移,人之柱也。  

槐大娘的原本并非姓槐,是她自知自己的一生,故而以槐自称!  

是的,幽如晦身怀的那个宝物,的确可以让槐大娘重归自由之身…  

但那又如何?  

她已经老了,老的本就快要逝去。勘明城的一系列异动,对于对地脉极其敏感的槐大娘来说,不亚于一个老人几天内就承受了高温极寒,她已经察觉到了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才想要在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帮幽如晦一把。  

更不用说,她熟悉的人,无论是药副使还是威阳拳,都已经先她而去——她对死亡没有任何忌讳,反而迫不及待。  

即便是地狱,她也去的心甘情愿。  

——如果没有我的话,槐大娘的存在,将会帮助幽如晦逃过这次追踪…甚至更早。  

在真魔教展开行动前,槐大娘就会用自己的力量将幽如晦送出城,然后勘明城将会被真魔教毁灭,肆虐的天魔将会掩盖一切信息。  

而被槐大娘命数遮掩的幽如晦,甚至可以不用神通就逃入尘黎,继而被可能存在的接应接走。  

此刻,安靖心中对这一切的走向了然了。  

因为,这就是…宿命。  

“去你妈的宿命!”  

但即便是想明白了这些,安靖心中却仍然有一团火正在燃烧。  

因为,这宿命,已经被自己打开一道口子!  

事到如今,勘明城已经不再会毁灭,而幽如晦的命运轨迹,也将会因为自己而偏移。  

现在,唯一的要点在于。  

自己,能不能让槐大娘的命运也偏移…就如一颗大星的存在本身,就会让其他星辰也随之偏移那样!  

“所以说,槐大娘,你不觉得这一切太过生硬了吗?”  

沉默了一会,安靖开口道:“一切的发展似乎早有定数,而你…却打算顺其道而行?”  

“我知道伱想要做什么,想要说什么。”  

而槐大娘转过头,看向眼前这位经常被药副使和舒峥提起的‘小魁首’,她目光平静:“你一路反抗而来,破悬命庄,又灭崇义楼…这就是你的性格,你不会因此而后悔。”  

“我也是如此,孩子。我从未后悔过,我也看得见命数。但我不会因为命数要让我做什么,我就非要不去做什么…”  

“我会去做,那些我认为对的事情。”  

——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不要去思考什么命数,什么命中注定。做那该做的事,做那正确的事。  

“受教了。”  

此时此刻,无论是安靖还是幽如晦,都完全将其理解。  

后者毫无迟疑地催发了最大程度的地遁神通,要一瞬之间,遁转至百里开外。  

——如若只有槐大娘一人,她说不定就接受了对方的好意,但现在还有安靖在场,她不愿意露出任何破绽,将这位‘无辜者’也扯入。  

而前者取出了断剑。  

——扯入我?  

——哈哈,现在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被天命扯入!  

与此同时,地脉震动了起来。  

天地之间,以勘明城官府为中心,一道并不存在于现实,但却在地脉幽界震荡的波纹凭空出现。  

它以超越声音的速度,均衡地横扫天地间的每一個生灵,一路所过,就连冬眠的虫豸都被惊醒,感觉到自己那微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