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巨鼠出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王忠和赛里斯代表把酒言欢的同时,菲利波夫正率领部队进入新的村庄。  

斯卡纳村,距离普洛森尼亚市中心49公里。  

菲利波夫是团长,他进村的时候村庄已经被拿下两个小时了。  

一群俘虏正在村子旁边的开阔地上挖坑。  

菲利波夫拍了拍司机的肩膀:“停下来。”  

吉普车停在了挖坑的俘虏们旁边。  

“教士!”菲利波夫对着看守们喊,“这是要做什么?”  

“让他们埋葬自己的战友。总不能把尸体都放着吧?我们有想过堆起来烧了,但快天黑了,那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炮兵指示物。”  

教士顿了顿,说:“放心吧团长同志,我们不会枪毙俘虏的,虽然他们当年就是这样逼着我们的同志给自己挖坑,然后全部打死啦!”  

菲利波夫点点头,对司机示意继续前进。  

吉普车一溜烟开进村子。  

菲利波夫看着屋檐下挂着的那些女人和孩子的尸体,骂了一句。  

这时候他的通讯兵问:“团长,怎么吊死的都是女人和孩子?”  

“男人要么死了,要么已经在人民自卫军了。要我说他们就是咎由自取,别同情他们,一点也不要!”菲利波夫说。  

通讯兵:“可是不是说,普洛森人民是我们可以团结的对象吗?”  

菲利波夫:“是啊,元帅和别林斯基大牧首这么说的。但是拿着枪的,我们不认为是普洛森人民。”  

吉普车开到了村庄的中心。  

普洛森每一座村庄好像都是这样,以教堂、村公所和邮局为中心。  

不过这个村庄中心还多了一样东西:绞刑架。  

菲利波夫大感好奇,让车子在绞刑架前停下,问旁边的花甲老头:“这绞刑架怎么回事?”  

老头:“什么怎么回事?”  

菲利波夫:“其他尸体就这么挂在屋檐下、路灯上,没有专门修绞刑架啊!”  

老头:“哦,你问绞刑架啊,这是专门搭建来吊死叛国者的,吊死之后要挂在这里示众,结果后面叛国者太多了,就到处随便吊了。”  

菲利波夫“哦”了一声,又问:“真有这么多叛国者吗?”  

老头摇头:“我不知道,也许有吧。”  

这时候率领前锋占领村庄的一营长过来向菲利波夫敬礼:“报告团长,全村已经搜查完毕,没有发现藏匿的普洛森士兵。根据居民的供述,敌人已经向后退却。”  

菲利波夫回礼,问:“居民的状况怎么样?他们还有足够的生活物资吗?”  

一营长:“他们缺铁质生活用具,说是都捐给了国家。像是咖啡香烟等一切生活用品也处于短缺状态。不少人营养不良,夜盲症就向我们报告了几十例,几乎人人都有。”  

菲利波夫点点头:“告诉他们,教会上来就会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在那之前我们只能分一点斯帕姆罐头给他们。”  

“是。”  

菲利波夫正要问其他问题,一营长忽然说:“不到五十公里了,团长同志。”  

虽然菲利波夫仓促一下没有听清楚一营长问的什么,但他猜出来了,便顺畅的接上去:“是啊,不到五十公里了。我小时候爷爷带我去赶集,就要走这么远的距离,我们和敌人首都心脏,就差一次赶集的距离。”  

说着菲利波夫看向西南方,视线落在西南方的邮局上。  

他周围的人也全都看向西南方。  

普洛森尼亚,皇宫正门广场。  

36名少年拍着整齐的队伍,努力学着大人们昂首挺胸。  

普洛森皇帝正在检阅他们。  

“你几岁了。”皇帝停在一名少年面前。  

“十岁,陛下!”  

皇帝又问:“击毁了几辆安特坦克?”  

“三辆。”少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不是坦克,是三辆敌人的装甲车。”  

皇帝回头问随从:“这是怎么回事?”  

“是三辆坦克,陛下。”  

少年:“是装甲车,虽然有炮塔,但是用轮子跑的。”  

安特部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灰狗装甲车,作为侦查单位,这位少年应该击中的就是这些前出的侦查单位。  

皇帝看起来有些失落,低声呢喃“三辆装甲车”,“不是坦克”。  

少年:“我会击毁坦克的!我一定会的!”  

皇帝看了他一眼,笑了,用手轻轻抚摸男孩的脑袋:“我知道你会,击毁三辆装甲车也是不错的战果了,至少十个入侵我们国家的侵略者被你消灭了!这枚十字章是你应得的,孩子。”  

这时候负责仪式的军官上前一步:“还没到授勋环节呢,陛下。”  

皇帝歇斯底里的大喊:“我说要给他授勋!把勋章拿过来!”  

孩子被吓一跳,下意识的想要后退,结果脑袋被皇帝按住。  

装十字章的盒子被拿过来,军官从中挑出应该颁给这位十岁小孩的,递给皇帝。  

皇帝粗暴的把十字章别在孩子脖子上,又用力搓了搓他的脑袋,这才走到下一个孩子面前。  

“你几岁?”  

“十二岁!陛下,我真的击毁了一辆谢尔曼坦克!而且还在敌人步兵的火力中逃走了!”  

“很好,孩子,你做得很好!”  

皇帝说着往旁边一伸手。  

军官赶忙递上十字章。  

被打乱节奏的授勋仪式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进行下去。  

等所有36枚勋章颁发完防空警报仿佛算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