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箱已经验收好了!”  

“演员可以通过光线的明暗与色彩变化来判断做出动作,同时led屏也能根据演员的翻转,下坠等动作进行调整,准确模拟出太阳光,地球反射光等等光源应该出现的位置。”  

按照正常方式打光,演员的脸一边是暗,一边是亮。  

但灯箱就不一样了,内部模拟星球反射光,打造虚拟场景的图案,全方位匹配演员的主观视角。  

配合卡梅隆团队打造的虚拟摄影机,可谓是珠联璧合。  

“那相对运动呢?”甄杰诚喜上眉梢,追问道,“机械臂怎么样了?”  

传统拍摄中,演员在翻转的过程中需要还原太空失重的逼真度。  

所以翻转不能全翻,最高倾斜度只能达到45°。一旦超过,重力的痕迹便被暴露。演员脸部会呈现出血液上涌,肌肉也会条件反射般绷紧。  

为了更好的拍摄同时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甄杰诚采用了演员不动,摄影机转动的方法。  

例如制造下坠效果,只需翻转镜头,让摄影机逼近演员即可。最后配合led与后期,达成以假乱真。  

所以,一个用来安装安放ARRI和Alexas摄影机的灵活机械臂,成了关键。  

关于这套设备,华呐找到了汽车巨头,以他们提供的工业机器人为基础进行改造。  

“问题不大!”曹玖平点点头,“郭凡一直在跟进,这小子又稳又细,他说差不多那就肯定行。”  

“OK!那就调整一下拍摄方案,咱们先怼长镜头!”  

拍“人文”元素的线,甄杰诚可以很自信的拍着胸脯,能做到比诺兰更精,更细。  

不论是镜头语言的铺垫与暗示,还是蒙太奇手法的使用。  

拍“科幻”太空的震撼人心,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掌机的《地心引力》给了甄杰诚足够的参考。  

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甄杰诚可以游刃有余的取长补短,排列组合。让原版《星际穿越》中规中矩的工整镜头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了老曹,通知一下工业光魔。”  

“在后期的特效制作中,我要看到全景效应!”  

“全景效应?”闻言,曹玖平一惊。  

作为团伙的非正式但常驻的一员,接触《星际穿越》剧本这么久了,他自然对太空有所了解,对“全景效应”也有所认知。  

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弗兰克怀特提出的太空理论:当人类从浩瀚的宇宙中俯视地球时,其独特的宇宙景象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的一种天文现象。  

不同的人,影响程度不一。稍稍严重点儿的,会衍生出其他症状。比如:巨物恐惧症。  

“是的,全景效应!”甄杰诚点点头,“我知道这并不简单,但我也并没有要求完全复刻,只需要做出感觉即可。”  

“我也知道这会对观众不友好,但换个角度,除了展现真实外,只要电影的质量足够好,它也能成为卖点不是?”  

“我对我的作品质量,有足够的信心!”  

说着,甄杰诚兴奋的搓了搓手,  

“超大led灯箱!虚拟摄影机!机械臂!”  

“创新的用光学取代力学,光影模拟失重。”  

“我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努力了,如果不玩的更放肆点儿,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辛苦?”  

伸出手,张开胳膊,  

“想象一下,在ix影院里。观众们的目光随着银幕一起冲破大气层,飞入太空。”  

“跟着我们精心设计的镜头看向湛蓝的星球,落在无边无际的深邃黑暗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虚无的,压抑的,孤独的,窒息的,甚至绝望的!”  

曹玖平闭上眼,于脑海中构建出对应的画面。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做与太空有关的美术布景,素材积累的足够多,构建出的画面也分外真实。  

代入思维情绪,下一秒,不受控制的打了个寒颤!  

“你是导演,你说了算!”  

“淦!”  

“靠北!”  

“踏马的!”  

“顶你个肺!”  

麦康纳不法克了,李屏斌和鲍德熹开始了。  

从粤语到闽南语,到普通话。  

从中文到英文,到西八语,八嘎话。  

两个老东西给老外们全方位展示了什么叫骂街的博大精深。  

也不点名道姓,就骂!  

一边骂一边揉胳膊,骂完揉完继续兴致冲冲的投入到与甄杰诚的讨论商议中,然后再拍,再调整方案,再接着骂,揉胳膊,循环往复!  

景恬给鲍德熹按肩,郭凡为李屏斌泡茶。  

路铮又请来了按摩师,为太子加码。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拍摄进度却始终处于动态停滞中。  

“嗨,周,上次你说的那个电影的长镜头,导演拍了多久来着?”麦康纳拉住周一韦,问道。  

“你说的是《让子弹飞》?”  

“对!就是它。”  

“好像是一个礼拜。”周一韦回答道。  

“哦,才一个礼拜啊!”麦康纳大概数了下,点点头,“看来也不算太久,起码没有这次久。”  

人是一种适应能力超强的生物,所以才能统治地球。  

在剧组呆久了,麦康纳已经熟练的使用起筷子,摒弃了刀叉。  

咔十次,真快!  

拍二十次,不多!  

不就是一个长镜头十天半个月吗?很合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