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舒坦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周二,晚,八点。  

关心老鼠爱大米热点的人,都守在了电视机前面。  

就连晚上回去一直学习的戴乐乐,都难得的坐在了电视机前面。  

白天的时候,戴乐乐问过洪泽,采访里他怎么说的。  

洪泽却没回答,而是让她看节目。  

戴乐乐只能来看节目。  

高二八班的同学们,很多都守在了电视机前面,甚至整个高二年级的不少同学,也都守在了电视机前面,等着看洪泽。  

方颀也打开了电视,看洪泽是怎么回应的。  

齐刀更是相当关心这件事,他有点担心洪泽这小孩,口不遮拦的,再把两人打赌的事给曝光出去,那他这边可就要热闹了。  

当然,这些人里面,最最最关心这个节目的,无疑是郑琛。  

卓良平和郑琛两个人,本来没想着这么早就开始踩着洪泽上位。  

可老鼠爱大米的火爆程度,超乎了想象。  

特别是MV发布后,谁都看得出来,这是要冲击中歌榜。  

于是,卓良平跟郑琛商量后,决定中歌榜当天爆出来这件事,借力中歌榜、老鼠爱大米两大热度,肯定一举成名。  

事实不出所料,郑琛果然一夜之间出名了,网络上、报纸上,到处都充斥着他的名字。  

计划推行的很顺利,甚至飞扬的声明,都在卓良平的预料之内。  

不过,焦点人物可不在他的预料中。  

卓良平的预料是,洪泽可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或者直接告上法庭。  

不论洪泽怎么选,他都有招应对。  

但焦点人物这个节目是央视的,以央视的覆盖能力,覆盖程度,洪泽说的话,会被更多人听到。  

央视的影响力,在这个年代,比报纸乃至网络都强几分。  

也因此,卓良平必须认真看这一期节目,看一看洪泽这个十六岁的小孩,到底说了些什么。  

洪泽本人也在看电视。  

节目录制跟节目播出不一样,后期制作下来,完全可以把一期节目剪成另外一个样子。  

洪泽也想看看自己的首次专访。  

央视3套焦点人物,八点钟准时开播。  

上来是标准片头,片头过后。  

孙坤磁性的嗓音响起:“11月4日,央视3套最新节目歌唱山河首播,三十多位歌手献唱京城北方体育场,在这些歌手里,有两位歌手是非常特殊的。一位是邰颖,她以嘹亮高亢的嗓音,以一首摇滚,点燃了整个体育场的夜。另一位,他唱歌时挺安静,他的歌却在其后,点燃了整个华夏,并在上周中歌榜发布时,空降新歌榜第一。老鼠爱大米是他第一首歌,还是一首网络歌曲。他就是今天,焦点人物嘉宾,洪泽。”  

随着他的声音,电视屏幕里,背景音乐响起了老鼠爱大米的伴奏,同时,还配有洪泽演出的画面,以及老鼠爱大米的新闻。  

从贴出来的一些报纸中可以看到诸如16岁天才少年一曲火爆华夏、老鼠爱大米成为网络歌曲新的现象、堪比浪蝶的神曲——老鼠爱大米之类的头条报道。  

除此之外,还有网络媒体的一些报道,也被贴出来。  

更有中歌榜的片段,以及“我唱”网站的排名。  

在片头过后,洪泽出现在了镜头中。  

并不是直接坐下的样子,而是走过来,跟孙坤交流的场面,最后才是坐下,甚至打板的场景,都被录入画面中。  

接下来,镜头一转,已经是洪泽单独出现在画面中。  

孙坤的旁白问题出现:“听说你猜十六岁?”  

整个采访过程,倒是跟那天的采访过程没多少区别。  

不同的是,在中间穿插了一些画面。  

其中就包括了洪泽在学校年级第一的光荣榜照片。  

为了帮助隐藏信息,只拍了“2006年11月,月考高二年级第一名:洪泽”,没把洪泽的语录拍上去,也没把学校信息拍上去。  

洪泽的采访回答,也让不少人看的愣。  

16岁,但回答问题,这么皮的?  

一开始就幽默了一下,然后回答问题一本正经的,但怎么听都有点不对味。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年级第一,应该是那种一心学习的孩子,老实巴交,话不多。  

可洪泽,简直颠覆了这个形象。  

虽然他话也不是很多,但每句话都回答的,让人觉得他思维有点不一样。  

洪泽同学的家长们,很多都陪着自家孩子看电视。  

看到洪泽的与众不同,他们问自家孩子:“这个洪泽,平时也这样?说话这么奇怪?”  

洪泽的同学们见多识广道:“这才哪到哪?已经很收敛了。”  

方颀看完洪泽对个人信息的回应,忍不住揉了揉额头,她想起几次碰到洪泽的场面,貌似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齐刀面无表情的看着,对洪泽的话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卓良平和郑琛不太关心这些,他们只想看洪泽怎么回应他们的。  

吃瓜群众们,可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小孩。  

你说他锋芒毕露吧,他说话挺温和的,可你说他温和吧,那回答就是有点怪怪的。  

特别是“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这句,简直让人惊为天人,合着学习秘诀就是这个?你开玩笑的?  

终于,孙坤开始问关于音乐的话题。  

开始问的问题,也还好,但跟着,洪泽那一句“哪有什么公平,就连公平这两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