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仿制K-5?(2/2)
汇报,高振东决定,不浪费大家时间了,这个恶人,就让自己来当吧。
在他根据现场的观察来看,甚至连导研院的同志自己,都对这东西有点儿嫌弃,颇有一点捏着鼻子作报告的感觉。
这种报告高振东前世听导师说过,明知道是一坨,还得硬着头皮做下去,做完之后简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报告刚做完,高振东一反常态,和以往喜欢先听同志们发言不同,高振东这次第一个要求发言。
这让其他同志大惊,这可不多见,高振东同志是习惯先听别的同志意见的,这回发言这么早这么主动,看来这个东西让他很难忍受啊。
高振东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这个弹,暂时不要继续了,还是先慎重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做后面的工作吧。”
来了来了,那个熟悉的“高大炮”又来了。
“说说你的理由吧。”防工委领导的话是让阐述理由,可是语气和神情却是一副“赶紧毙掉这玩意,让同志们解放出来干点儿别的”的感觉。
高振东也不迟疑:“这个弹,它没有用武之地,从机动性来看,只能尾追大轰炸机这种东西,可是从它的射程来看,完全支撑不起啊。”
K5采用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制导方式——雷达架束制导。
这种方式在后来的雷达空空弹上是完全绝迹了,原因很简单,难用啊。对了,花旗佬的AIM7麻雀,最早的A型也是这个鸟样,结果和K5差不多,甚至花旗佬反应更快一点,撤装的速度比老毛子还快。
雷达架束看起来原理上和激光架束制导差不多,载机发射一束雷达波指向目标,导弹通过弹尾的雷达接受装置探测这束雷达波,获得偏差量,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看起来导弹就好像骑着雷达波一路飞过去的一样,所以叫架束制导。
看起来挺好,但是有一个问题,雷达波的指向性,是根本无法和激光相比的,这就导致了这个导弹的悲剧。
它的制导方式和本身的机动性,都决定了它打不了高机动目标,只能打打轰炸机这类目标。
导研院的同志还是要挽救一下的,无论如何,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高总,这个弹在得到你搞的推进剂之后,最大射程已经从原本的4.5公里扩大到6公里了。”
K5这个导弹的结构实在是非常罕见,说是空空导弹中为数不多的奇葩也不为过。
这东西由于采用了雷达架束的制导方式,在弹体尾部必须布置雷达信号接收装置,老毛子“能用就行”的习惯在这里起到了反作用,其火箭发动机和赤剑73反坦克导弹一样——在弹体中后部,侧向喷口。
这就导致其一部分推力施加在侧向,虽然对称布置的喷口可以相互抵消这个侧向推力,保证导弹不会偏航,但是这部分推力是实打实的浪费掉了。
在这一点上,K5还不如麻雀A。
雷电1得到了新推进剂之后,自然也会考虑应用到雷电2上面,只是雷电2这个结构,不但是侧向喷口,而且还短粗一些,射程增加并不太多,至少是没有雷电1的射程大。
但是这并不是K5/雷电2在射程上的致命伤,真正的致命伤,在制导方式带来的射程拉垮上。
高振东笑道:“可是制导射程还是那么多,3公里左右,对吧?”
导研院的同志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是的,雷达只能制导那么远。”
在他根据现场的观察来看,甚至连导研院的同志自己,都对这东西有点儿嫌弃,颇有一点捏着鼻子作报告的感觉。
这种报告高振东前世听导师说过,明知道是一坨,还得硬着头皮做下去,做完之后简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报告刚做完,高振东一反常态,和以往喜欢先听同志们发言不同,高振东这次第一个要求发言。
这让其他同志大惊,这可不多见,高振东同志是习惯先听别的同志意见的,这回发言这么早这么主动,看来这个东西让他很难忍受啊。
高振东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这个弹,暂时不要继续了,还是先慎重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做后面的工作吧。”
来了来了,那个熟悉的“高大炮”又来了。
“说说你的理由吧。”防工委领导的话是让阐述理由,可是语气和神情却是一副“赶紧毙掉这玩意,让同志们解放出来干点儿别的”的感觉。
高振东也不迟疑:“这个弹,它没有用武之地,从机动性来看,只能尾追大轰炸机这种东西,可是从它的射程来看,完全支撑不起啊。”
K5采用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制导方式——雷达架束制导。
这种方式在后来的雷达空空弹上是完全绝迹了,原因很简单,难用啊。对了,花旗佬的AIM7麻雀,最早的A型也是这个鸟样,结果和K5差不多,甚至花旗佬反应更快一点,撤装的速度比老毛子还快。
雷达架束看起来原理上和激光架束制导差不多,载机发射一束雷达波指向目标,导弹通过弹尾的雷达接受装置探测这束雷达波,获得偏差量,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看起来导弹就好像骑着雷达波一路飞过去的一样,所以叫架束制导。
看起来挺好,但是有一个问题,雷达波的指向性,是根本无法和激光相比的,这就导致了这个导弹的悲剧。
它的制导方式和本身的机动性,都决定了它打不了高机动目标,只能打打轰炸机这类目标。
导研院的同志还是要挽救一下的,无论如何,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高总,这个弹在得到你搞的推进剂之后,最大射程已经从原本的4.5公里扩大到6公里了。”
K5这个导弹的结构实在是非常罕见,说是空空导弹中为数不多的奇葩也不为过。
这东西由于采用了雷达架束的制导方式,在弹体尾部必须布置雷达信号接收装置,老毛子“能用就行”的习惯在这里起到了反作用,其火箭发动机和赤剑73反坦克导弹一样——在弹体中后部,侧向喷口。
这就导致其一部分推力施加在侧向,虽然对称布置的喷口可以相互抵消这个侧向推力,保证导弹不会偏航,但是这部分推力是实打实的浪费掉了。
在这一点上,K5还不如麻雀A。
雷电1得到了新推进剂之后,自然也会考虑应用到雷电2上面,只是雷电2这个结构,不但是侧向喷口,而且还短粗一些,射程增加并不太多,至少是没有雷电1的射程大。
但是这并不是K5/雷电2在射程上的致命伤,真正的致命伤,在制导方式带来的射程拉垮上。
高振东笑道:“可是制导射程还是那么多,3公里左右,对吧?”
导研院的同志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是的,雷达只能制导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