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不要乱放(1/2)
领导接起电话,脸色在对方的汇报中慢慢变化,从生气、愤怒、震惊到喜悦。
“多少?你再说一遍?”
“扯淡!你不要乱放卫星!吃的亏还不够么!”
“确定?真的确定?这可开不得玩笑啊!”
“有省农科所的同志全程拍照为证?”
“好!好!太好了!你们安排草海县的基干民兵,把这些收获给我看紧喽!少了一个,拿你是问!我们马上会有人下来!”
他放下电话,重新又把电话拿起来,正想打电话出去,又停住了。
他放下电话,满脸喜色的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踱了几步之后,他直接亲自向另一栋楼的另一间办公室走去。
这里是他的搭档的办公室。
“你怎么有空过来?”
领导进来让他的搭档吃了一惊,什么事儿不能电话里说么?这一天天忙得,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一般没有必要,他们是没空碰头的,黔山穷是穷,但是事情同样不少,根本没那时间。
“好消息!好消息啊!”领导神色激动。
“什么好消息?”看他这样子,事情小不了。
“你记得前不久来我们这里调研三线产业建设的那位高副组长吧?”领导卖了个关子。
“记得啊,印象深刻,年轻有为,技术高深,而且为我们黔山办了不少实事、大事。他不是增补了科学委员么,怎么,又有好项目给我们了?哈哈哈。”对于这位隐隐承担着当时专家组事实上的组长职责的年轻科学家,搭档印象深刻。
人家是真为黔山办事啊。
“对,也不对,这回是直接给了我们黔山人一个自己的好东西!”
“黔山人自己的好东西?”这就真搞不懂了。
“对,你可能不知道,他曾经托我们的同志办了一件小事,托我们种了一批洋芋,这事儿你不知道吧?”领导笑道。
“哟,这我还真不知道。”对于搭档来说,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小了,领导自己也不会拿这件事情上会去说。
“前不久啊,我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省农科所的同志,然后省农科所的同志发现这个品种可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好品种。我觉得情况好像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才和高委员通了电话,得知这是他无意中发现的,就送给我们种种看,如果品种好,也不失为一桩美事。”领导笑道。
至于他预想的到底是些什么情况,他没说,搭档也不会问。
不过搭档倒是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一点门道来:“难道这个品种真的是个好品种?”
他甚至比领导还激动,他负责的工作更具体、和群众的温饱更靠近一些。
领导点了点头:“你猜对了,是个好品种啊,产量高、大果率高、营养好、口感也好…”说到口感的时候,他莫名的顿了一下。
搭档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而是被领导的描述深深的吸引了,负责具体的民生工作的他,可太清楚这几句话代表着什么了。
“产量有多高?”别的先扔一边,他最关心这个。
“你猜,哈哈哈哈”黔山领导大笑起来,开怀至极。
“1500斤?”这是他想象的极限,这个数字已经在现有平均亩产的基础上增产了至少25,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
没想到领导笑着摇了摇头:“不是,再猜!”
“1400斤?”看来没那么高。搭档不敢往上猜了,只好往下猜,1400斤这个数字也是个很好的数字,不能太贪心呐。
“哈哈哈胆子太小了!”黔山领导的取笑听在他搭档的耳朵里,犹如天籁之音,随便取笑,只要你说的是真的。
胆子小了?好,那我就胆大包天一把,搭档的话都有点说不囫囵了:“难道是两…两千斤?”
领导不折磨他了,知道再是大胆,他打死也猜不出那个数字来,两千斤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自己不也一样?
“不逗你了,我告诉你实数吧。3500斤!”
“3…不可能!该不会是下面的同志又在…”搭档的反应和领导如出一辙,这绝对不可能!
搭档的脸上,浮出了一点愤怒的表情。
领导摆了摆手:“别生气别生气,我反复问过同志们,而且有省农科所的同志们在实验田收获过程中的照片为证。”
有照片为证?这作假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哪怕照片不是录像,但是从种植规模、单株结果情况这些还是能分析出真假的。
搭档此时后知后觉的在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3500!这个数字能解决黔山的大问题!
高委员先是帮助黔山解决了工业产业的出路问题,现在又用一个无意中的发现解决了黔山农业上的一个大麻烦——吃饱肚子。
至于大家一直诟病的洋芋的那些缺陷,在这个事情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不好吃,噎嗓子?吃饱了再说。
不耐储存?可以加工!
营养不够均衡?还是那句话,吃饱了再说,而且黔山也没穷到什么副食品都没有的程度。
他一下子跳了起来:“我要下去看看!一定要看看!不亲眼看看我这心里不踏实!”
领导很是理解他的心情,笑道:“行,那就你下去。本来我想自己下去的,不过你为这个事情下的心血更多一些,想来你去更合适一点。我们俩也不能都走掉了,那样工作可就麻烦咯。”
搭档点点头:“
“多少?你再说一遍?”
“扯淡!你不要乱放卫星!吃的亏还不够么!”
“确定?真的确定?这可开不得玩笑啊!”
“有省农科所的同志全程拍照为证?”
“好!好!太好了!你们安排草海县的基干民兵,把这些收获给我看紧喽!少了一个,拿你是问!我们马上会有人下来!”
他放下电话,重新又把电话拿起来,正想打电话出去,又停住了。
他放下电话,满脸喜色的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踱了几步之后,他直接亲自向另一栋楼的另一间办公室走去。
这里是他的搭档的办公室。
“你怎么有空过来?”
领导进来让他的搭档吃了一惊,什么事儿不能电话里说么?这一天天忙得,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一般没有必要,他们是没空碰头的,黔山穷是穷,但是事情同样不少,根本没那时间。
“好消息!好消息啊!”领导神色激动。
“什么好消息?”看他这样子,事情小不了。
“你记得前不久来我们这里调研三线产业建设的那位高副组长吧?”领导卖了个关子。
“记得啊,印象深刻,年轻有为,技术高深,而且为我们黔山办了不少实事、大事。他不是增补了科学委员么,怎么,又有好项目给我们了?哈哈哈。”对于这位隐隐承担着当时专家组事实上的组长职责的年轻科学家,搭档印象深刻。
人家是真为黔山办事啊。
“对,也不对,这回是直接给了我们黔山人一个自己的好东西!”
“黔山人自己的好东西?”这就真搞不懂了。
“对,你可能不知道,他曾经托我们的同志办了一件小事,托我们种了一批洋芋,这事儿你不知道吧?”领导笑道。
“哟,这我还真不知道。”对于搭档来说,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小了,领导自己也不会拿这件事情上会去说。
“前不久啊,我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省农科所的同志,然后省农科所的同志发现这个品种可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好品种。我觉得情况好像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才和高委员通了电话,得知这是他无意中发现的,就送给我们种种看,如果品种好,也不失为一桩美事。”领导笑道。
至于他预想的到底是些什么情况,他没说,搭档也不会问。
不过搭档倒是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一点门道来:“难道这个品种真的是个好品种?”
他甚至比领导还激动,他负责的工作更具体、和群众的温饱更靠近一些。
领导点了点头:“你猜对了,是个好品种啊,产量高、大果率高、营养好、口感也好…”说到口感的时候,他莫名的顿了一下。
搭档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而是被领导的描述深深的吸引了,负责具体的民生工作的他,可太清楚这几句话代表着什么了。
“产量有多高?”别的先扔一边,他最关心这个。
“你猜,哈哈哈哈”黔山领导大笑起来,开怀至极。
“1500斤?”这是他想象的极限,这个数字已经在现有平均亩产的基础上增产了至少25,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
没想到领导笑着摇了摇头:“不是,再猜!”
“1400斤?”看来没那么高。搭档不敢往上猜了,只好往下猜,1400斤这个数字也是个很好的数字,不能太贪心呐。
“哈哈哈胆子太小了!”黔山领导的取笑听在他搭档的耳朵里,犹如天籁之音,随便取笑,只要你说的是真的。
胆子小了?好,那我就胆大包天一把,搭档的话都有点说不囫囵了:“难道是两…两千斤?”
领导不折磨他了,知道再是大胆,他打死也猜不出那个数字来,两千斤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自己不也一样?
“不逗你了,我告诉你实数吧。3500斤!”
“3…不可能!该不会是下面的同志又在…”搭档的反应和领导如出一辙,这绝对不可能!
搭档的脸上,浮出了一点愤怒的表情。
领导摆了摆手:“别生气别生气,我反复问过同志们,而且有省农科所的同志们在实验田收获过程中的照片为证。”
有照片为证?这作假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哪怕照片不是录像,但是从种植规模、单株结果情况这些还是能分析出真假的。
搭档此时后知后觉的在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3500!这个数字能解决黔山的大问题!
高委员先是帮助黔山解决了工业产业的出路问题,现在又用一个无意中的发现解决了黔山农业上的一个大麻烦——吃饱肚子。
至于大家一直诟病的洋芋的那些缺陷,在这个事情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不好吃,噎嗓子?吃饱了再说。
不耐储存?可以加工!
营养不够均衡?还是那句话,吃饱了再说,而且黔山也没穷到什么副食品都没有的程度。
他一下子跳了起来:“我要下去看看!一定要看看!不亲眼看看我这心里不踏实!”
领导很是理解他的心情,笑道:“行,那就你下去。本来我想自己下去的,不过你为这个事情下的心血更多一些,想来你去更合适一点。我们俩也不能都走掉了,那样工作可就麻烦咯。”
搭档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