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国策和册封(2/3)
无参政权。
去掉大将军和杂号将军,大齐的将军,分四个品级。
一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官职等同三公。
二品:分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地位等同九卿。
上二品,有前、后、左、右将军
中二品,有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征将军
下二品,有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镇将军
三品:同样分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
上三品,有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安将军。
中三品,有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平将军。
下三品,有扫东、扫南、扫西、扫北,四扫将军
三品及三品以上将军,为大军主将人选,都有独立领军权,甚至开府建牙的权力。
且,每个职位独属一个人,位置有限。
所以,每一个三品将军,都堪称位高权重。
四品:有校尉,游击,裨将三个将军名号,分列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
四品将军无人数限制,军功足够或主将看重,可立刻上任。
无论文官亦或武将,皆可虚领品级军衔,享受军队俸禄,同时彰显地位,但无相应军权。
这便是大齐帝国的官员制度,和军队将衔。
然后,是‘征伐策划部’。
独属军队的机构。
最高军事机构。
三品及以上品级将军,悉数入列。
每逢战争,都由‘征伐策划部’商讨,定出计划,出征人选等等事宜。
除了官职和将军外,大齐王朝还有全新的爵位制度。
依旧是仿秦汉。
爵位,分纯以军功衡量的军爵,和按总体功劳计算的位爵。
军爵,享受丰厚俸禄,和显赫身份,但无领地,不可世袭。
位爵,拥有领地,除了定期向朝廷交税外,领地的一切,可任由自己做主。
并且可以世袭,但每隔一代降一级爵位,同时,必须遵守‘推恩令’制度。
位爵当然高于军爵,但一般情况下,没有军功,压根不可能积攒出位爵所需功劳。
所有政务、商业、民事等等职位积攒的功劳,一旦兑换为军功,都会大幅缩水!
唯有军功,最容易得到位爵!
所谓的军爵和位爵,其实是将原本的汉朝爵位制度分开了算,每一个位爵,都可看做原本的侯爵。
所以,每一个位爵,最后一个字都是‘候’!
和赦封气运尊位不同,官职册封,随意性大增,完全按照吕布心意而定。
当然,吕布不可能乱来。
事实上,所有职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官职,同样有王朝气运加身,位置越高的官员,享受的王朝气运越多。
当然,这些气运,和神将、神兵的气运尊位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以上,为大齐国策和朝廷制度。
接下来,就是满朝文武的官职、爵位册封了。
第一个被曹性念到名字的,依然是贾诩。
虽然对贾诩着墨不多,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在吕布核心麾下尽是莽夫的情况下,贾诩的功劳是何等之高。
即使折算成军功,依然稳居第一!
曹性不疾不徐的将册封诏令念出来。
贾诩虚领二品前将军,左庶长军爵,乡候位爵,并三公之首太尉一职。
另外两个三公,即司空和司徒,均空置,职能由九卿替代。
三公地位太高了,若按军功,除了贾诩,没人能当。
张辽和高顺的军功倒是够了,可他们都不是当三公的料。
曹操,荀彧,周瑜这些人,当然有当三公的能力。
但一方面,他们毫无军功,另一方面,吕布对他们别有安排。
所以,司徒和司空这两个三公,就这么闲置了下来。
李儒,陈宫,荀彧,鲁肃,诸葛亮,诸葛瑾,法正,张松,张昭九人,列入九卿。
这些擅长政务能力的人,进军队的作用比不上入朝当官,吕布思虑再三,最后,还是让他们位列九卿,好好的治理天下算了。
虽然作为降臣,荀彧、鲁肃等人寸功未立,但人家能力在这放着,闲置是不可能的。
当然,除了李儒和陈宫外,他们这些人,只有官职,没有爵位。
爵位册封,同样遵循军功制度,没有足够军功,什么爵位都不可能有。
吕布的意思很清楚,给你们位置好好干活,等有了功劳,再说爵位的事情。
这些人都是当世人杰,相信有了相应的职位后,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慢慢获得爵位,甚至气运尊位。
接下来,是三公九卿之外的官职册封。
太多,不提。
最重要的将军册封,如下:
张辽封为二品镇东将军,军爵左庶长,位爵乡候。
高顺封为二品镇北将军,军爵左庶长,位爵乡候。
曹性封为三品安东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文丑封为三品安北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华雄封为三品安西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张杨封为三品平东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张绣封为三品平南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郝萌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成廉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魏续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郑石,四品游击,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大夫,位爵内亭侯。
……
基本上,所有‘神兵’将军皆为校尉,或游击,或裨将,同时虚领三品将军。
军爵跌到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一类,位爵则是亭侯、内亭侯等低爵位,甚至无。
这些将领,军功是不少,但能力有
去掉大将军和杂号将军,大齐的将军,分四个品级。
一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官职等同三公。
二品:分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地位等同九卿。
上二品,有前、后、左、右将军
中二品,有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征将军
下二品,有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镇将军
三品:同样分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
上三品,有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安将军。
中三品,有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平将军。
下三品,有扫东、扫南、扫西、扫北,四扫将军
三品及三品以上将军,为大军主将人选,都有独立领军权,甚至开府建牙的权力。
且,每个职位独属一个人,位置有限。
所以,每一个三品将军,都堪称位高权重。
四品:有校尉,游击,裨将三个将军名号,分列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
四品将军无人数限制,军功足够或主将看重,可立刻上任。
无论文官亦或武将,皆可虚领品级军衔,享受军队俸禄,同时彰显地位,但无相应军权。
这便是大齐帝国的官员制度,和军队将衔。
然后,是‘征伐策划部’。
独属军队的机构。
最高军事机构。
三品及以上品级将军,悉数入列。
每逢战争,都由‘征伐策划部’商讨,定出计划,出征人选等等事宜。
除了官职和将军外,大齐王朝还有全新的爵位制度。
依旧是仿秦汉。
爵位,分纯以军功衡量的军爵,和按总体功劳计算的位爵。
军爵,享受丰厚俸禄,和显赫身份,但无领地,不可世袭。
位爵,拥有领地,除了定期向朝廷交税外,领地的一切,可任由自己做主。
并且可以世袭,但每隔一代降一级爵位,同时,必须遵守‘推恩令’制度。
位爵当然高于军爵,但一般情况下,没有军功,压根不可能积攒出位爵所需功劳。
所有政务、商业、民事等等职位积攒的功劳,一旦兑换为军功,都会大幅缩水!
唯有军功,最容易得到位爵!
所谓的军爵和位爵,其实是将原本的汉朝爵位制度分开了算,每一个位爵,都可看做原本的侯爵。
所以,每一个位爵,最后一个字都是‘候’!
和赦封气运尊位不同,官职册封,随意性大增,完全按照吕布心意而定。
当然,吕布不可能乱来。
事实上,所有职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官职,同样有王朝气运加身,位置越高的官员,享受的王朝气运越多。
当然,这些气运,和神将、神兵的气运尊位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以上,为大齐国策和朝廷制度。
接下来,就是满朝文武的官职、爵位册封了。
第一个被曹性念到名字的,依然是贾诩。
虽然对贾诩着墨不多,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在吕布核心麾下尽是莽夫的情况下,贾诩的功劳是何等之高。
即使折算成军功,依然稳居第一!
曹性不疾不徐的将册封诏令念出来。
贾诩虚领二品前将军,左庶长军爵,乡候位爵,并三公之首太尉一职。
另外两个三公,即司空和司徒,均空置,职能由九卿替代。
三公地位太高了,若按军功,除了贾诩,没人能当。
张辽和高顺的军功倒是够了,可他们都不是当三公的料。
曹操,荀彧,周瑜这些人,当然有当三公的能力。
但一方面,他们毫无军功,另一方面,吕布对他们别有安排。
所以,司徒和司空这两个三公,就这么闲置了下来。
李儒,陈宫,荀彧,鲁肃,诸葛亮,诸葛瑾,法正,张松,张昭九人,列入九卿。
这些擅长政务能力的人,进军队的作用比不上入朝当官,吕布思虑再三,最后,还是让他们位列九卿,好好的治理天下算了。
虽然作为降臣,荀彧、鲁肃等人寸功未立,但人家能力在这放着,闲置是不可能的。
当然,除了李儒和陈宫外,他们这些人,只有官职,没有爵位。
爵位册封,同样遵循军功制度,没有足够军功,什么爵位都不可能有。
吕布的意思很清楚,给你们位置好好干活,等有了功劳,再说爵位的事情。
这些人都是当世人杰,相信有了相应的职位后,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慢慢获得爵位,甚至气运尊位。
接下来,是三公九卿之外的官职册封。
太多,不提。
最重要的将军册封,如下:
张辽封为二品镇东将军,军爵左庶长,位爵乡候。
高顺封为二品镇北将军,军爵左庶长,位爵乡候。
曹性封为三品安东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文丑封为三品安北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华雄封为三品安西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张杨封为三品平东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张绣封为三品平南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郝萌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成廉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魏续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郑石,四品游击,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大夫,位爵内亭侯。
……
基本上,所有‘神兵’将军皆为校尉,或游击,或裨将,同时虚领三品将军。
军爵跌到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一类,位爵则是亭侯、内亭侯等低爵位,甚至无。
这些将领,军功是不少,但能力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