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骑战无双(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么说不定还有一战之力可以反败为胜,可是如果逃跑的话,那么就是真正的死路一条了。

也亏得这名拳斗士强者拥有足够丰富的作战经验,若是换了一般比较惜命或者心存侥幸的人,恐怕是绝对不会如他这般想到联手对敌,而是第一时间转身就逃。因为很多时候,下位黄金强者如果铁了心要逃的话,在没有比较好龗的手段的情况下,哪怕是上位黄金强者也很难留得住人。

所以看着这名拳斗士强者迅速赶到自己的同伴身边,瑞娜的脸色微微也有些异样。她当然看不出这名拳斗士强者是在伪装,试图给与她致命一击,她的想法只是很简单也很干脆,那就是继续利用各个击破的技巧来对付这两名黄金强者,因为拳斗士强者已经身负重伤,对她的威胁性是最低的,但是那名刀手强者虽然也负伤,可是却并未让他失去战斗力,因此威胁性自然是比拳斗士强者更大,那么先解决这个敌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拳斗士强者愿意趁此机会逃跑的话,那么瑞娜只会更加高兴。

只是没有想到,这名拳斗士强者的意志居然会如此坚定,判断力也会如此出色。于是瑞娜也只能无奈的微微叹息一声,然后便策马而动。

这一次,因为距离稍远一些,所以瑞娜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再一次启动战马冲锋。

依旧是宛如白色的闪电。

瑞娜便已经冲到这两名已经摆开阵势的强者身边,手中的长枪却不再是朝着那名刀手刺出,而是朝着那名拳斗士强者刺出。

各个击破时,瑞娜会选择威胁性较大的敌人优先处理,但是如果对手联合的话,那么瑞娜自然就会选择伤势最重的敌人优势处理。无论是哪种情况,其核心本质依旧直指各个击破的战术宗旨。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谁也无法动摇瑞娜的意志和决心。

面对这充满寒意的凛然一击,已身受重伤的拳斗士强者自然不敢硬接,而是选择撤身回避。

正常情况下,在这种时候选择回避,那等于是将主动权拱手让个对手。这也意味着往往就会被带入对手的战斗节奏中,这样的话就只能被动防守。一个不慎就是陨落身死的下场。不过在这一刻。这名拳斗士强者并不是孤身一人作战,他还有一名实力并不在他之下的同伴从旁协助。

所以只见寒光闪耀,那名刀手强者已经扬刀而起,以宽大的刀身作为盾牌,挡住瑞娜这霸道的挺刺。

强劲的力道溃散而出,刀手强者双手一震。不过这一次他的反应也非常快,几乎是感受到刀身反馈回来的震荡力时,他便发出一声震喝,从双手回馈而来的力龗量被他传递到双脚。然后震入地面。霎时间,刀手强者所站之处便塌陷一寸有余,蛛网裂纹更是遍布而出,甚至反而影响到了瑞娜胯下战马所立的根本。

只不过,瑞娜的反应同样丝毫不逊色。

她左手的缰绳朝左一扯,战马居然朝左轻跃而动,便轻而易举的将这股震荡力化解,甚至还省略了收枪回撤的防守动作。

但是在这一瞬间,本已撤身的那名拳斗士强者,却是突然跃出,一脚踩在那柄斩刀的刀背处,一股无形的气流猛然从其足下和刀背上喷发而出,犹如喷气飞机那般瞬间朝着瑞娜飞扑而来。那声势之凌厉,宛如扑杀而来的猛兽,似乎要将瑞娜彻底撕成碎片一般。

而同一时间,这名刀手强者也是挥刀而起,朝着瑞娜胯下战马的四蹄就挥砍过来。低沉的呼啸声夹带起一片刀影,那鬼哭狼嚎般的风响甚至完全压过另一边正在舍生忘死的战斗的人群,这明显同样是将斗气催运到极致的表现。

从战机的挑选上而言,这名拳斗士强者可谓是最完美的时机。

从配合的默契上而言,这两人一前一后的合作同样是最完美。

在刚才那短暂的交锋中,他们就已经看得出来,瑞娜和胯下这匹战马明显心意相通,这才是瑞娜战力得以发挥到极致甚至远超二人合力的根本。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骑士职阶的人在拥有坐骑的情况,也就只能将一身实力彻底发挥出来,就算略有提升也不可能想瑞娜这般提升得这么多,至少在两名同阶强者的围攻下也不可能保持如此轻松的自信神色。

而且,就算瑞娜本身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破绽和弱点,可是瑞娜既然身为一个骑士职阶,那么她就有无可避免的弱点。

坐骑。

任何一名骑士,在失去坐骑的情况下,一身实力能够发挥一半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只要让瑞娜落马的话,那么他们两人才真正有胜利的希望。因为在领教了瑞娜那骑战无双的本事后,他们两人面对骑着战马的瑞娜显然已经失去胜利的信心,因此无论如何也都必须让瑞娜落马才行。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人才会选择如此精妙的配合。

那名拳斗士强者的扑杀本意自然不是要伤到瑞娜,纯粹只是想将瑞娜拉下战马而已。而为了保险起见,这个时候另一名刀手强者也趁机出手,挥刀砍向战马的四蹄——虽然斩刀不比斩马刀,可是在如今近的距离内也已经足够了。在这样的双重攻击下,无论瑞娜如何应对,必然都会比另一方得逞。这一点才是他们看中的根本。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却是让两人都感到异常心寒。

因为面对拳斗士强者的扑杀,瑞娜甚至根本连一丝注意力放在他身上都没有,只见她整个人朝后一躺,就这么横躺于战马之上,那名拳斗士强者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从瑞娜的身上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