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商贾(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黄成彦,她的名字你可以不知道但是她生出的女儿你定然知道,那就是黄家有名的才女,黄月英。

这第二大的就是这蔡家的长子蔡瑁了,蔡瑁不单单是蔡家的家主,同样他还是这整个荆州的军师,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之后就是蔡中,这个蔡中是二弟和蔡瑁一样都在军中任职,还有一个就是最小的就是这个蔡和了,这个蔡和和其他的几个蔡家人相差十几岁近乎一个辈分,那是因为这个蔡和是蔡家老太爷和小妾所生,这个蔡和的年纪比之蒯然还要小上一分。

这个蔡和虽然本事没有多少,但是却是蔡家的三爷,飞扬跋扈,在这个荆州之中还真的少有人惹,就算是那黄家两兄弟也是对着这个蔡家三爷是敬而远之不愿意正面面对。最让荆州人记得这个蔡和的,那是因为此人锱铢必较,极其的记仇,当初出去游玩因为一个菜农不小心碰到了他,他能让整个市集之人不去买菜农的蔬菜,让这个菜农辛苦栽种的菜蔬最后不得不烂掉了在篮子之中。所以这荆州之中有一句话语叫做宁惹阎罗王。不惹这蔡家郎。

下面的梁胖子和吴德这肠子都快悔青了。这要是知道这要价的是这个蔡和。谁还敢和他争价啊,早就放弃了,可是现在让梁胖子和吴德落下面子去求饶要是无人还好,毕竟求饶总比自己得罪了这么一个大爷要好吧,可是这里这么多人,这要是求饶了,那么不单单他们的脸面彻底得丢光了,恐怕以后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和他们做买卖了。

两人陷入了两难之中。梁胖子和吴德咬了咬牙齿,他们快承受不住压力了,这个蔡家三爷虽然实权没有多少,但是他毕竟是蔡家的人,只要蔡和打个招呼,都不要蔡和亲自出手,恐怕下面的人就能找他们两个的麻烦,要是在赋税或者其他上面给你拦截上去,这生意还要不要做了。甚至还可能连累到家人,毕竟民不和官斗啊。是真的斗不过的。

就在两人承受不住压力准备跪倒下去求饶的时候从天字号包厢那里传来了另外一个声音“商人怎么了,商人就是卑贱的嘛!难道你蔡家天生就是贵胃?难道你蔡家就不去做生意了?如果商人是卑贱的。那么你蔡家可是这荆州最大的卑贱之人啊!”

没错,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天字十四号包厢之中的刘莽,刘汉扬的声音。

商人高低贵贱,不是由这些人来说的,他们这些个士族一面说着商人是卑贱的,一面自己做着卑贱的事情,简直就是让人作呕。

“你又是何人,藏头露尾的,报上名来!”这天字十号包厢之中蔡和这个脸都给气绿了,本来是两个商贾触犯到了他蔡和,现在好了,又多出了一个人,来自这个天字号包厢的。

“报名?呵呵,再下姓王名蜀,字汉扬!如何啊蔡公子,你是想如何对我锱铢必较,如果对我睚眦必报!”刘莽嘲讽的话语越来越多了。

“你!”蔡和孟德就站了起来“不知死活!”

“王兄?!”边上的蒯然简直就是在苦笑了,这王兄简直就是一个毒舌啊,简直就是一个招惹仇恨的人物啊,完全就是在拉仇恨,那边黄家公子还没有解决呢,这里就又多出了一个蔡家蔡和了。本来按着道理来说,蒯然应该对刘莽敬而远之的,因为这样的人不符合这士族的利益,这荆州士族可是一体的,蔡家经商难道这蒯家就不经商了嘛!不过刘莽之前对蒯然的挺身而出,而且成人之美,更是和自己的舒服蒯良有旧,所以蒯然也无法多说什么。

这也不能怪刘莽啊,这蔡家蔡瑁本就让刘莽一肚子的气,不管是之前的刘莽军的使者死在了这个荆州之中,还是这之后刘莽在这个罗口渡遇袭,刘莽还真的不相信这个蔡瑁这个地头蛇会不知道,可是他静观其变就是等着刘莽和黄家庞家两败俱伤,刘莽来到这个荆州有一半的原因是这个蔡瑁的缘故,刘莽能够对蔡家有好感才有鬼了。

“少爷?!”边上的贾诩眉头紧蹙了起来,这个主公太过于孩子气了,这个蔡和虽然话语很是令人不爽,但是却不能如此得罪,诚然这个蔡家是静观其变了,但是刘莽接下来的计划可是要这个蔡家的帮助啊,这里就得罪了蔡和,当真是不理智的。为了两个商贾得罪蔡和简直就是白痴。

蔡和就要想知道这个天字十四号包厢之中到底是何人王蜀?王汉扬?他蔡和在这个荆州这么多年了,还真的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这下面的梁胖子和吴德也是一直在关注着这天字十四号包厢,这到底是何方神圣,王蜀公子?这荆州有这么一个世家是王家嘛!

“哟,蒯然公子,你的这个王兄都说话了,你蒯然就别躲在身后了吧!”就在众人都在猜测的时候,这天字五号包厢之中传来了戏虐之声。这个声音不就是黄家双雄的声音嘛!

本来他们是在看着蔡和脾气的,黄家和蔡家只能说貌似神和吧!黄家和蔡家都是在军中的,这两个大世家在军中为了兵权为了其他的资源自然不会是好想与的,但是基本上面子还是要给的,比如说这个黄家兄弟想要得到那个蛮族公主。虽然这个蔡和也很垂涎。但是为了面子着想。因为这黄家兄弟先开口了,自然就只有让出来的。

现在看到了这个蒯然和这个蔡和也磕上了,这黄家兄弟这么会不开心吗!自然一下子就把蒯然和刘莽给指出来了,多一个盟友也不是坏事。

“蒯然!”蔡和咀嚼着这个名字,这蒯然的名字在荆州之中也算是很有名的,毕竟是这个蒯家唯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