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小沃尔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说我脑子有病?”余阳抬起大转轮。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我们是资本家,盈利为主啊!”  

“你哪只眼睛看我是资本家了?”  

“我是土匪,把你的钱交出来!”  

“不交的话,我送你去见你的父亲和叔叔。”  

“余先生,我对此次和谈,真的很有诚意。”  

“既然这样,那就让北非联军,拿北非矿产从我这换军粮和武备。”  

你投资的西非,跟北非打生打死。  

现在你却武备北非,去打你的西非?  

小沃尔顿目瞪口呆,“这···”  

“这个要求很过分吗?”  

“一点都不过分!”  

相比欧洲犹资让出市场,或让出产粮区,令北非联军采购三系军粮,反而牺牲最小。  

因为用北非的资源,换三元农业的商品,欧洲犹资没有丝毫损失。  

小沃尔顿连忙道:“余先生,咱们就这么说定了,不知您希望我们向东方市场投入多少资金?”  

“不是希望,是允许你们投入多少。”  

“对,是允许,您看,3000亿欧元如何?”  

余阳没说汇兑这么多,会导致红钞贬值。  

因为自家现在想要的是红钞贬值。  

利好上级出口,利好外资涌入东方,让西方资本吃东方红利,占东方便宜。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  

货币,有需求才叫货币。  

没需求,那叫废纸。  

无论海外进口东方货物,还是外资涌入东方,都需要红钞。  

再就是,货币贬值,或货币升值,只是相对而言。  

正常来讲,红钞超发,美刀会升值,可以汇兑更多红钞。但如果红钞的购买力不变,甚至购买力更强,比如自家开始注重国内,解决内需问题,让买不起商品的人,全都买得起,等于提升红钞需求,扩大红钞市场。  

这个时候美刀市场会萎靡,但美刀却依旧在超发。  

双向奔赴之下,美刀购买力大幅度下降,美刀大幅度贬值。  

联邦资本大幅度缩水,联邦经济一落千丈,北美联邦必然会红眼,为了维持美刀霸权,也必然会连续发动战争···  

这就是智囊团预测的未来五年。  

而自家现在要做的是,让欧洲犹资通过欧元和欧盟,给红钞进行锚定。  

或者说,以前的货币是金本位,货币锚定物通常是黄金等稀有金属。  

但到了现代,货币变成信用货币,锚定物变成了国家信用。  

其中,国家信用和‘联系汇率制’挂钩,也就是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互相绑定货币,或某些小国,直接绑定经济体的信用货币。  

比如西非21囯,绑定了美刀。  

在此基础上。  

红钞表面贬值,实际增值,北美发现后,决定按照增值,调整美刀与红钞的汇率。  

这个时候,自家可以通过欧元、西非经济体、石油囯等等,认定红钞贬值。  

如果北美强行调整汇率,欧元可以汇兑更多红钞,美刀只能汇兑少量红钞,等于美刀贬值。  

美刀贬值,联邦资本大幅度缩水,联邦经济一落千丈,北美联邦必然会红眼,为了维持美刀霸权,也必然会连续发动战争···  

如果北美不调整汇率,红钞明贬实升,利好出口,双方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东方经济增速越来越快,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  

而欧元与红钞锚定,便是欧元和红钞直接交易。  

并非现在的欧元→美刀→红钞。  

余阳开口道:“直接交易。”  

“直接交易?”  

“嗯,用欧元直接汇兑红钞。”  

小沃尔顿微微一愣,陷入沉思。  

欧元与红钞直接交易,对欧盟资本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是,可以扩大欧元市场。  

坏的是,货币锚定越多,货币交易越复杂,以前只需考虑与美刀汇率,现在却要考虑和美刀、红钞的双向汇率。  

操作难度直线上升。  

但小沃尔顿很难拒绝。  

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余先生,我回去后,会推进此事。”  

“我希望在明年2月份之前,可以谈成。”  

“好!”  

纽约。  

老史密斯很快收到余阳约见小沃尔顿的情报。  

以众人所处的层次,许多事情算不上阴谋诡计,甚至可以说等于明牌。  

因此其很快猜出,余三元打算利用东方金融市场的准入权,换取‘红钞锚定物欧元’。  

并进一步猜测,此举是为了在未来某一时间,方便三系商品大规模涌入欧洲市场。  

而双方交易的筹码,在老史密斯看来,无非是余三元切割非洲利益,还给欧洲犹资一部分。  

欧洲犹资再砸钱给东方,顺便锚定红钞。  

“狼狈为奸!”  

老史密斯并不担心余三元跟欧洲犹资联合。  

因为三元农业的集体属性,决定了双方合作不会太长久。  

否则三元农业在欧洲犹资的侵蚀下,很快就会变成北美。  

思索中。  

小沃尔顿忽然通过以色國卫星加密频道,发来通信请求。  

老史密斯略微犹豫,选择接听。  

“史密斯叔叔,好久不见。”  

“是的,好久不见。”  

“史密斯叔叔,我可以决定,把我方在北美的一半利益,全部送给你,包括在北美掌控的新闻娱乐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