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闭幕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余阳不懂3d全息投影技术。  

但他却见过一种借助烟雾墙实现的立体投影。  

原理非常简单。  

先把一种不容易消散的烟雾,释放到头顶上空,构成气流墙。  

然后平行投射不同颜色的灯光,即可模仿极光现象。  

如果使用电脑控制,还可以演绎动态图案,比如立体的猫和老鼠。  

前段时间,余阳把这些设想描述给平东科技局,原本打算搞一个具有科技范的游玩项目。  

不曾想,平东科技局还真有点东西。  

负责脑洞大开的部门,参考显卡矩阵式算法,利用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把激光投射器编制成多个矩阵。  

然后利用计算机,一边调整气流强,一边控制灯光强弱,一边实时调整影像输出,一边移动矩阵令灯光发生折射反射。  

最终形成3d视觉差。  

而负责技术的部门,参考世界上现有的彩虹全息、数字全息等技术,剔除以上设想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再改进可以实现的部分。  

于是,诞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3d全息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在商业领域。  

现场效果肯定炸裂。  

以至于近7万名观众,直到第三首歌曲结束,方才掀起滔天声浪。  

旋即又爆发出更加强烈的欢呼声。  

因为观众席是圆形布局。  

无论舞台怎么布置,坐在舞台后方的观众,肯定无法欣赏舞台上的节目。  

但全场都在欢呼,说明后方的观众,也可以看到。  

直到这一刻,人们方才愕然发现,中间的舞台是一个类似‘y’字的三面体。  

无论你坐在哪个区域,都可以看到节目。  

或者说,场馆中间有三个背靠背的大舞台,其中两个采用了虚假影像,但现场观众却没有发现。  

“卧槽!”  

“卧槽!”  

“三元农业牛比!”  

贵宾区。  

老董仰躺在太空舱规格的真皮坐椅中,惬意的欣赏着节目。  

左侧是东山大总管,再左侧是济水总管。  

右侧是小跟班黄干臣,再右侧是泰市总管。  

前边是南方四省建福代表团。  

后面是南方四省巴蜀代表团。  

原本老董没资格坐在东山大总管的身边,毕竟东山大院还有许多管理,高于发改主任的职务。  

但谁让老董是三元农业的伯乐呢?  

原本黄干臣没资格坐在现在的席位上。  

但谁让他是街道办主任呢?  

所以老董和老黄,此时此刻十分酸爽。  

只是再酸爽,也要解决某些问题。  

比如余阳离开的这段时间,上面没少派人过来,或要求任职街道办重要管理岗,或要求入职东山大院,或要求进入三元农业。  

老黄面对这种事,只能往老董身上推,“哎呀,我做不了主啊!”  

老董面对这事,想也不想,直接往东山大总管身上推,“东山是我说了算嘛?如果是我说了算,你们想要什么,我都能给,但我说了不算啊。”  

东山大总管面对这事,原本打算往余阳身上推,但老董和老黄都已经推过,如果他再推,肯定容易得罪上面的人。  

然而这种事又不能答应,否则以余土匪的作风,说不定会把那些子弟送去修黄河。  

“董政同志,当初你希望调入东山府,我力排众议,把你提上来,并且给予充足的信任。”  

老董哪能不明白大总管想表达什么,无非是希望自己承担那些子弟的工作安排,但三元农业和十里营街道好不容易走到今天,他怎么可能自损根基,“领导,我来到东山府的主要工作,是官企改革,您应该知道我得罪了多少人,也应该知道我祖坟都被人挖了,您说,除了我,谁敢接这个工作?”  

“难不成我还亏待你了?”  

“东山境内的高达五万余家大小官企,重组为45家大型官企,经过一年多整顿,集体步入正轨,并抛弃沉重的包袱,实现大幅度盈利,或许01年中旬,可以集体完成首轮融资,登陆a股和港股,然后在01年末登陆纳斯达克。”  

“是,这都是你的功劳。”  

“不,领导,我想说的是,这都是借助三元农业的资源,实现的,如果三元农业出了问题,姑且不说数百万人的就业,我想这45家大型官企,应该都会灰飞烟灭,到时候,东山堪忧啊。”  

东山大总管看着老董慵懒的神态,瞳孔一缩,终于明白这个独狼来到东山大院之后,为什么那么拼命。  

因为他趁机掌控了东山的经济命脉。  

左手三元农业,右手45家官企。  

试问整个东山,谁人能比?  

并且你更换45家负责人,压根不管用。  

因为这45家官企,全都需要三元农业的资源、技术、人力、财力…  

“我们终究还是小瞧你了。”  

“谢领导夸奖。”  

老董至始至终都不认为东山府会把自己当成自己人。  

当然,他也至始至终不打算融入东山府。  

毕竟在泰市的这么多年,他从未向东山交过一分钱。  

或者说,双方本就互相嫌弃。  

包括东山府把他调入东山大院,又何尝不是为了削弱泰市老董的影响力。  

“领导,您是不是该走了?”  

“明年中旬吧。”  

“那您完全没必要为那群纨绔子弟操心。”  

“我极有可能被调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