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向南走、豆制品(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干啥都没劲,现在吃了豆干,干农活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大总管不知道这是不是余三元的杰作,但可以确定,这一系列事儿肯定会误导某些领导的判断。  

尤其某些没下过乡,不知实际情况,又好大喜功的人,十有八九会倒向三元农业。  

而这些人,远比务实的人更有决断力。  

或者说,务实的人,支持余阳种大豆,不一定能成。  

但这群不知实际情况的人,支持余阳种大豆,肯定能成。  

于是问题来了。  

种大豆,一年没问题,两年没问题,三年后呢?  

到时候去哪搞主粮?  

难道真像报刊中所述,吃豆干?  

大总管看了那么多文章,虽然内心支持余三元,但理智令他选择主粮。  

许久。  

其唤来秘书,“去帮我买一份豆干,最好是三元农业产出。”  

“领导,您要带包装的,还是饭?”  

“这么晚了,你去看看超意兴关门了没。”  

“好的。”  

片刻后。  

秘书带来几份小菜。  

卤豆干、卷煎(豆皮卷肉)、豆包豆芽炖猪肉、孜然豆蔻…  

“领导,超意兴为了节省开支,模仿泰市的三元快餐,采用集中制作,集中供应的模式,这些豆制品,就是从三元农业批发的。”  

“改了模式之后,营收如何?”  

“卤豆干便宜了一半,销量比以往增加了五倍,并且增设了蔬菜包、火锅大礼包、水产包、果盘等专柜,整体营收是以往的二十倍,并额外提供了两个就业岗位。”  

“对菜市场有多大影响?”  

“这个需要调研,但吃超意兴的客户群体,大多数上班族,平时不做饭,跟菜市场几乎没什么关系,最多影响熟食。  

再就是,上班族逐渐接受蔬菜包,陆续采购锅碗瓢盆,并买了煤气罐…哦,我这么了解,是因为我也这么做。  

最有意思的是,十里营从聊市挖走的玻璃厂,推出廉价又美观的玻璃碗、玻璃盆,短短三个月,不仅起死回生,还成了东山最大的餐具制造厂。”  

大总管起身,“走,去十里营。”  

“领导,现在已经晚上7点,况且ADM公司的事,京城都不愿插手,咱们?”  

这时,另一名秘书急匆匆走进办公室。  

“领导,刘副主任批准了莱钢城划归泰市的文件,并发了通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