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否极泰莱(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开口道:“你那边能拿出什么?”  

“领导,您也知道,莱钢自己活着都难。”  

99年,莱钢的日子确实很不好过。  

犹如三元农业的手推车,对比濮阳机械制造厂的铁憨憨。  

海外各种新型金属材料层出不穷,东方却依旧处于落后的钢铁时代,并且落后的钢铁产业主导了国民经济。  

这个时候,东方已经改开,如果海外金属制品涌进来,肯定会造成巨大灾难,因此东方只能优化结构,去产能,并淘汰至少5亿吨的钢铁库存。  

在这种背景下,莱钢不好过,主要依赖钢铁煤炭的莱钢城,那就更不好过了。  

这也是莱钢城总管,对‘三元化工’想都不敢想的原因。  

莱钢负责人看总管沉默,迟疑道:“领导,老董跑咱这,肯定有更深层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老董打算让咱们主动提出‘把化工厂安置在咱们这,咱们就向上级反映,莱钢城回归泰市’?”  

“差不多。”  

“但现在的莱钢城,对泰市来说,等于一个巨大的包袱,根本背不动啊。”  

“是啊!”  

余阳只想着让老董来谈判,却忽略了时代不同,莱钢城的价值不同。  

在另一个时空,东方处于全面基建时期,莱钢也调整好了产业结构,有需求,有供应,莱钢才会一举跃居为东方最大的H型钢、齿轮钢、粉末冶金生产基地,总资产高达870亿。  

而现在的莱钢,虽然总资产同样高的可怕,但产业结构老旧,生产的东西根本卖不出去,尤其去产能之后,几乎失去了盈利能力。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除了泰市,没谁想要莱钢城。  

至于泰市为什么要莱钢城…  

老董执掌泰市路桥集团,并给儿子董建灌输‘未来是路桥和基建的天下’,肯定是想着抄底莱钢城,再凭借泰市资源帮莱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否极泰莱’。  

这也是多个泰市总管,虽然不喜欢老董,但又不敢撤掉老董的原因。  

毕竟办事能力太强了。  

也所以,老董没有当场提出‘你们莱钢城回归泰市,我就给你们三元化工’的要求。  

因为他可以搞到更多。  

不止让莱钢城回归泰市,还要把莱钢掌握在手里。  

而之所以如此,主要是ADM公司采购手推车的订单,让他起了疑心。  

等找人研究完手推车,老董发现制作手推车部件的板材,是利用废旧钢轨炼出来的,并且进行了改良,外界却搞不定这道工序。  

这说明那小子藏了好东西。  

酒店走廊。  

莱钢城总管跟莱钢负责人凑在一起,沉默着抽完一根烟。  

在俩人看来,莱钢城回归泰市,不是引进三元化工的条件。  

因此,莱钢城要付出更多。  

许久。  

莱钢负责人咬咬牙,“领导,我们可以把现有的运输系统、给水系统、配电系统,甚至部分厂房,借给余三元。”  

这个时期的莱钢,尚未并入东山钢铁,属于莱钢城的独立官企,因此可以决定自己的发展。  

“兄弟,伱以前也跟着老董做事,难道不知道,借给他等于有去无回?”  

“是啊,正是因为跟他做过事,才要借,否则卖给他,我拿不到钱,怎么走账?”  

“再就是,余三元热衷轨道运输,当前钢铁煤炭产业面临去产能,莱钢仓库里还有一千万吨优质钢铁,我可以低价卖给余三元。”  

“还有吗?”  

“领导,咱才是一起的,你不能掏空我,讨好老董啊。”  

“现在讨好,叫雪中送炭,等莱钢城回归泰市再讨好,叫锦上添花,效果能一样吗?”  

“那我可要送股份了?”  

傍晚。  

砖窑办公区。  

老董的加长型红旗,引领三辆日产小轿车,先后停靠在办公大厅门口。  

老董下了车,一边示意招待人员通知余阳,一边招呼莱钢城和莱钢的管理层。  

“这是十里营街道的核心区域,北边有塑料大棚示范区,东边有水产养殖示范区,南边有建材建料示范区,西边有大豆种植示范区…  

今后,如果咱们不想开车走泰莱高速,也可以从莱钢城乘坐火车,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大门口,当然,沿途的泰莱铁路要废弃,然后泰市再把地皮转让给余三元。”  

莱钢城的管理层,闻言集体愕然。  

余三元肯定收购不了现有的铁路干线,但如果废弃,那就不一样了。  

说不定砖窑门口的和谐号,都能开到莱钢大门口。  

果然是老董。  

依旧那么不正经。  

但跟着这种领导干,才会出成绩啊。  

老董说完,指向砖窑大门口因为运输繁忙不得不在产业区扩建出来的三条分轨,“并且三元建材集团拥有无砟轨道技术,它可以帮助列车提速,据说只要轨道和机车合适,每小时300公里都不是事。  

而咱们莱钢城跟十里营,刚好处于一条直线上,并且中间是泰市,等到未来,咱只设置三个站点,说不定从莱钢城到十里营,只要半个小时。”  

“不用等未来,咱们明年就能实现。”  

余阳一边说,一边大跨步走出办公大厅,迎上莱钢城的管理层,“就在刚刚,我得到一个好消息,我家负责打造手推车的部门,利用改良后的钢轨材质,制作了新型钢轨,经过试验,技术人员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