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意外到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总的来说,这二位是北美当代名列前茅的艺术家。”  

余阳听到这,有些犯迷糊。  

想要种子,咱就谈种子,聊什么艺术?  

欺负咱没上过大学是不是?  

沉默中。  

菲利普斯拿出一张油墨画。  

其上,苹果、瓶子、窗户、桌布…色彩分明,线条圆润。  

但余阳看不出哪里好,也看不出哪里坏。  

因为不懂。  

菲利普斯讲解道:“这幅作品的作者,绘画水准一半,甚至刚刚入门,但他的这幅作品,无论近观,还是远看,全都超过了一般油画作家,甚至超过了七八年经验的画师。”  

余阳点点头。  

或许人家是为了套近乎。  

菲利普斯继续道:“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其实跟油墨有关,您看这个苹果的表面,它的油彩相当细腻,并且十分逼近于原彩,或者说,没怎么调配,就呈现出苹果应有的色彩。”  

余阳听到这,再看油墨画,感觉说得挺有道理,当即大幅度点头。  

菲利普斯再次道:“包括白瓷瓶、木窗户、棕色桌布,用的油彩全都如此,如果换个说法,我们把这副油画制作成白板,然后配置出相关油彩,并打包销售,即便7岁的娃娃,只要他有足够耐心,也能绘制出类似作品。”  

“我懂了,预制画板。”  

“不,是油彩。”另一名艺术家罗恩,同样拿出一副作品。  

其上,小女孩、白纱裙、鲜花编制的头环、蓝天白云、广袤大地…  

“曾经的油墨画世界,全靠想象力和绘制水平,如今时代在前行,虽然工业影响不到该领域,但就像菲利普斯说的,优秀的油彩可以决定作品的最终好坏,也可以超越拥有大量经验的老画师。”  

罗恩说着,再次拿出一幅作品。  

其上,依旧是小女孩、白纱裙、鲜花编制的头环、蓝天白云、广袤大地…  

但经过菲利普斯的讲解,余阳差不多可以看懂。  

第二幅作品的油彩颗粒和油彩粘稠度,明显不怎么均匀。  

所以,第二幅作品呈现的效果,远远不如第一幅。  

罗恩:“这两幅作品,全都是我亲手绘制,并且全力以赴。”  

蓦然。  

史密斯夫人开口道:“在颜色世界,颜料分为天然、合成,其中又划分为食用、纺织、中性、皮革、活性。  

制作油墨的成分,可以是植物质,也可以是化工品。  

但上等油墨,基本都是纯植物油,包括亚麻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因为它们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在油墨干燥后形成柔软光滑的膜,具有良好的光泽和附着力。  

之后则是植物蜡,用于增加油墨的粘稠度,提高油墨的流动性和润湿性…  

再就是色料,它的用量比较大,成分大多是天然矿物质,或者天然植物碎末,令油墨色彩鲜艳、遮盖力强。  

最后是干燥剂,一般采用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等。”  

史密斯夫人的话音落下。  

在远处操作电脑的助理,打开投影仪。  

偌大的遮光布上,先是显示出余阳的三叶草名片,然后画面被持续放大,最终定格在颗粒层。  

史密斯夫人继续道:“三天前,我在新西兰一次聚会中,偶遇伊莱恩夫人,对方拿着你的名片,向某些贵妇人推销品种绝版的猎犬。  

我原本没在意,但看到名片,总感觉以当前的喷绘水平,又或者打印水平,甚至油墨绘制水平,根本做不出这种色彩。  

于是就把你的名片要了过来,并带回公司研究。  

经过专业团队化验和分析,我方可以确定,名片上的色彩,全是市面上从未出现过的植物基油墨,包括从槐米中提取芸香甙,与铬媒染剂得出灰绿色。  

又包括从苏木中提取无色的芭西苏木素,经过氧化,得到芭西苏木红素,然后与锡媒染剂得浅红,再催化到深红色,直至猩红。  

并且这些颜料的颗粒,无论猩红色,还是暗绿色,又或者纯黑色,全都采用了豆秸粉末。  

余先生,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可食用油墨。  

也可以称为食用色素。  

或者说,该技术不仅可以制作油墨,还可以当做改变食品原有颜色的无害食品添加剂。  

意味着一个万亿市场。”  

余阳听懂了。  

对方此次来,不是为了三一豆种,而是为了名片。  

这个名片,刚开始的时候,是去年到平东县找老妈,顺便找印刷社制作。  

但这年头,一个小县城的印刷门店,根本没什么印刷技术,也没什么设计水平,制作出来的名片版面,更不可能满足一个未来人的眼光。  

所以,在自家获得船坞之后。  

余阳利用船坞的建材配比,顺手调制了自己想要的色彩。  

毕竟油墨等于涂料,涂料肯定属于建材。  

然后把这些油墨装进办公室的打印机,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于是有了眼前的三叶草名片。  

包括六叔、廖鹏飞等人的名片,也是这么来的。  

余阳犹豫道:“您的意思是,想要这种油墨?”  

“余先生,如果您说转让配方,我肯定不信,因为生产这种油墨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甚至是手工制作。”  

史密斯夫人相当自信,继续道:“只是不知道,这种油墨,或者这种颜料的产量能达到多少?”  

余阳反应过来之后,心情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