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大豆在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于,豆种免费,然后按450斤收购,如果高于450斤,则按照市场价的120收购。”  

“这是好事啊,但我担心,农户把大豆藏起来,说亩产10斤,怎么办?”  

“咱济水市丢不起那个人,再说,这等于三元农业投资济水市,总要确保人家利益。”  

“是,领导,我会做好这方面工作。”  

“但三元农业推出的这款‘三一豆种’,属于三无产品,目前仅在十里营塑料大棚进行了少量试种,平均亩产500斤。”  

“风险与机遇并存,余三元家大业大,他既然敢给保证,说明有信心,即便出了问题,也是三元农业赔钱。而对我们来说,一旦成功,意味着济水市的耕地,等于全盘承包出去,给了农户一个保底收入。”  

“是啊,所以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我支持您的工作,不过,余三元带来这么多东西,够咱们忙活一阵子,这个年,恐怕没时间过了。”  

“熬过去,明年就轻松了。”  

次日。  

腊月二十八。  

济水大酒店。  

余阳起床冲了个澡,散去一身酒味。  

等来到酒店零点区域,点了几样饭菜,已是上午十点半。  

吃喝中。  

济水总管带着三个中老年男子,从酒店大堂拐进就餐区。  

“领导好!”  

“余老弟接着吃,我们坐坐就走,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兖城矿物负责人。”  

“您好您好。”  

济水市在东山稳坐老六,且雷打不动。  

不止因为拥有孔子的老家曲阜,大蒜之乡金县,以及千年古城泗水、微山等等。  

还因为家里有矿。  

兖矿是东山最大的矿业集团,兖矿所在的兖州,更是东方目前沟通南北的铁路枢纽。  

如果你乘坐火车经过东山,十有八九会在兖州停留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  

因为火车要调头,而调头的时候,还要给其它火车让路。  

换句话说,火车流量依旧超出了载荷。  

而这一切,都是兖矿赋予这座城市的属性,否则兖州早就像南边的另一个矿城枣市,落魄了。  

由此可见,兖矿多有钱。  

“余老弟,济水市投资水泊梁山的10亿资金,将从兖矿这边划拨,而投资该项目的主体,则是兖矿旗下的一家经营酒店的服务公司,规模较小,权当有个名分,方面走账对账。”  

“没问题。”  

“如此,我们等项目确定下来,再细聊。”  

“我送二位领导。”  

等回到餐桌。  

乡长寻思道:“咱们此行,是不是过于顺利?毕竟是涉资十几亿的大项目。”  

“凡是大项目,只要符合双方利益,基本都是你情我愿,三两句话搞定,没那么多弯弯绕绕,难道伱还想有人跳出来阻拦?那岂不是跟上进过不去。”  

“有道理。”  

“当然,细节方面还需谨慎处理,所以接下来咱们公司的财务和济水市有的忙了。”  

余阳解决了温饱,起身想了想,“走,逛一逛济水市,咱们再回去。”  

“算了,满大街枯枝烂叶,没什么好去处,咱们还是回去过年吧。”  

回到十里营,已经腊月二十九。  

寒风萧瑟的大街,虽然为了修建铁轨,拆了不少街边店,远远望去,四处都是残垣断壁,但依旧年味浓厚。  

无它,跑来买菜的多。  

而嫂嫂们扶持的个体户,也全都有所起色,纷纷用木排车从手工作坊,拉来各种产品,摆在路边吆喝着叫卖。  

加上塑料厂扩产后,生产的各种塑料制品。  

玻璃厂扩产后,生产的各种玻璃器皿。  

以及公司电气焊小组焊接的铁床、铁皮桌子…  

以至于集市从街里,延绵到高速,再对接韩垓的庙会,看上去格外热闹。  

AMG虎头奔下了高速,没再送往小洋楼楼顶,而是丢进停车场。  

看守南门的老支书和自家爷爷,正在鼓捣一辆酷似战车的铁家伙。  

还好,哥俩没把高炮装上。  

因此余阳也就没怎么在意。  

其走出停车场,沿着集市,在一声声‘大当家的’问候中,来到乡大院。  

三级村镇中心已经转移到平东县县大院,但之前建造的军营、船坞、铁匠铺,依旧留在这边。  

并且铁匠铺在三哥周武的运作下,采购了一批现代化的压铸锻造设备。  

比如铁匠铺生产钢皮,现代化设备负责制作果盘、小推车等等。  

甚至可以制作金属盒、金属管等等。  

可惜钢轨的材质不是食品级304不锈钢,不能制作餐具。  

而升级为三级村镇中心后,铁匠铺也增加了新功能,名叫灌钢法。  

大概意思是,把生铁烧成汁,浇在烧红的熟铁上面,用于制造刃钢。  

但钢轨的材质在这放着,该技术同样没什么卵用。  

余阳查看完火锅、果盘、手推车的产量,随后设置生产农耕设备。  

其原本打算制作犁耙。  

也就是先用四轮拖拉机拖着犁,把土地耕开,再用四轮拖拉机拖着耙,把大块的土疙瘩,弄碎,然后再播种。  

但现在已经是机械化时代。  

远不如制作一个‘挠子’。  

也就是制作一个金属圆柱筒,再在圆柱筒上有规则的焊接一些月牙刃,然后滚筒末端设置传动轴。  

等到启动,将带有月牙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