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门当户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有各自的沥青厂、钢筋加工厂、细骨料加工厂。  

包括平东县,也是如此。  

只是十里营与平东县隔着平东湖,路途遥远,运输不便,远不如跨过黄河浮桥,来阳谷订购。  

而有聊市招商负责人老廖,采购水泥的过程很简单。  

选定数量,约定什么时候送货上门,然后签合同,等货到了再付款。  

依法炮制。  

沥青、细骨料、各型号钢筋…  

等忙活完。  

余阳回到泰市,考察塑料厂旧址。  

相关设备已经搬走,闲置厂房被外界的下岗职工占据。  

有晾衣服的,有洗尿布的,也有生着铁皮炉子做饭的。  

形形色色的人们,看到车队进来,全都有些紧张,生怕被赶走。  

余阳下了车,环顾一圈,“留在这里有啥希望?到十里营去,干到开春,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乡长等人上前解释。  

可惜社会险恶,人们只以为这是大老板赶走自己的理由,慌忙收拾东西。  

还好,有人认得超大号虎头奔,“是带走玻璃厂的那位大老板回来了。”  

“我们去不去十里营?”  

“听说那里很穷。”  

“再穷,能穷过咱这样?”  

“人家大老板都住在那,咱有啥好嫌弃的,走走走!”  

余阳喊完话,没再理会下岗职工们,认真研究聊市行政规划图。  

塑料厂曾经是官企,建厂的时候周边还是荒地,但随着人口增加,周围多了几座居民社区。  

但依旧不属于闹市。  

如果以房地产开发的眼光看待,这里不适合打造餐厅,而是应该先盖楼,吸引人之后,再在路边圈一排门头。  

沉思中,聊市招商负责人廖鹏飞赶过来。  

“老板,农业局的技术员,要不要?”  

“要!”  

“水利局的技术员呢?”  

“呃…要!”  

“电力局的技术员?”  

“也要。”  

“农机局的呢?”  

“你确定咱们能活着走出聊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