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归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速公路,385路段。  

沉稳霸气的AMG虎头奔,停靠在路边,打着双闪。  

余阳跟乡长依靠在护栏上,抽着事后烟。  

激情一夜,等消停下来,方才想起去的时候五个人,回来少了俩。  

这整的…  

余阳抬头仰望星空,“前天和昨天,副乡长还用公共电话联系过,我说一切照旧,让他俩继续逛商场,想来应该没啥事。”  

乡长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乡里太穷,配不起手机,  

若非余阳有一部大哥大,双方都无法实现单线联系。  

不过,副乡长和招商办主任,包括他,早就上了聊市招商机构的名单。  

俩人肯定不会天天住在一个旅馆等着被抓,而是时不时换个住处。  

如此也就安全了。  

乡长略有心安,“算了,听天由命吧。”  

余阳想了想,“玻璃厂厂长和塑料厂的老板,在聊市都有熟人,我让他们找找京城212,看看能不能给他俩示警。”  

“也好。”  

与此同时。  

陆续抵达385路段的五辆半挂,在壮汉们的忙碌下,开始卸货。  

一台台沉重的机械构件,被抬下高速,旋即又被等待多时的村民和菜贩子,犹如蚂蚁搬家,送往十里营粮所。  

场景犹如吃大锅饭的时候,全乡修河道,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多力量大。  

甚至不到一个小时,就连五辆半挂和AMG虎头奔,也被抬到了下面的省道上。  

余阳眼看忙完,有些感叹,“虽然桥洞子让咱们十里营苦不堪言,但有条高速总比没有强。”  

乡长十分认同,“就是菜贩子们,上下高速有点不方便,回头我找人补补坡,再把护栏拆了,让车可以直接上去。”  

“???”  

余阳惊了。  

咱这是准备打造一个十里营专用的上下道?  

还是免费的那种?  

乡长看到小年轻的目光,很受用。  

换做以前,他肯定不敢这么干。  

但这次出去,长见识了。  

同时也悟了。  

作为管理,畏手畏脚,找不到出路。  

必须大开大合、心狠手辣。  

毕竟这里是鲁西,是十里营。  

光脚不怕穿鞋的,他没让村民天天蹲在高速公路上守着,就已经很给高速管理机构面子。  

乡长念及到此,发现自己好像开窍了。  

“嗯,就这么搞,补個上下坡的路,全乡免费!”  

“…”  

乡长都发话了,余阳能说啥?  

毕竟这对自家有利。  

并且事情闹大,哪怕有人蹲进去,也轮不到咱。  

“问题是,上了高速之后,抵达目的地,怎么下高速?”  

“临近目的地,在高速上卸货,然后拆了中间护栏,掉头回来就是。”  

“领导霸气!”  

若非这个年代没人理解什么是666,余阳敢保证自己能喊出破嗓音。  

您瞧瞧,这才是一心谋发展的好领导!  

次日上午。  

副乡长和招商办主任,终于平安回来了。  

也为此次招商引资画上了句号。  

中午。  

庆功宴设在拐角楼饭店。  

拐角楼源于省道的拐角。  

而这个拐角,又起源于平东湖。  

当初规划省道的时候,上级打算贯穿东山省的腹部。  

但路线抵达平东县,再向西延伸,遇到了平东湖。  

平东湖是黄河的蓄水湖,总面积远超传说中的八百里水泊,达到了1200多里。  

省道走到这里,造不了跨湖大桥,只能沿着湖泊南岸,从水泊梁县绕过来,然后继续向西,整体犹如一个倒写的‘几’字。  

于是就有了这个拐角。  

也因此,坐在拐角楼二层,可以看到微波荡漾的平东湖。  

可惜湖里的水,会伴随黄河的水流量,或多,或少。  

多的时候,比如今年中旬爆发大洪水,完全淹没了十里营。  

少的时候,比如五年前的那场大旱,十里营的面积足足翻了五倍,多了上万亩水田,从而导致十里营跟东边的小湖镇,因为抢水田,打了一仗。  

当前的十里营管理层,就是事后上任的。  

毕竟那不是打架。  

“小余,来,走一杯!”招商办主任乐得找不到北,脸上笑容经久不散。  

“应该的,应该的,是领导带队有方。”  

“这话说的…下午我就去县城,帮你搞定三元农业的手续。”  

“谢谢领导!”  

招商成功,自然要去平东县汇报成绩。  

有了成绩,再提要求,上级哪有不允的道理。  

所以,宾主尽欢。  

包括前往另一个地区招商的乡书记,也打来电话。  

“干得漂亮!”  

饭后。  

余阳去了趟十里营粮所。  

玻璃厂被安置在东南角,坐拥五十间房,等乡里搞定手续,这里就是玻璃厂的厂址。  

同时乡里丢给玻璃厂几个不大不小的订单,全是玻璃杯。  

自家壮汉则被安置在粮所东侧,坐拥一百间房,距离小洋楼约五百米,翻墙出来估计不到三百米。  

而塑料厂由于没有豆苗包装盒的模具,丢掉聊市和东山府的订单以后,生产泡面盒和快餐盒,又很难卖出去。  

设备被暂时拉到农机站做养护。  

等模具到货,再搬迁到余家村停车场,随便找几间房子恢复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