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腰板、砖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村长之所以当上村长,不是因为投票的时候,挨家挨户送了米面粮油,而是因为家里人多。  

听闻村长被打,跟其一个屋檐下的老少爷们,乌压压来了一大群,直接堵住了胡同,就连乡里来的俩干事,都被挤没影了。  

什么锄头,什么粪叉,什么红缨枪…  

奈何二哥力能扛鼎,卸下村长家的两扇木门,犹如推土机,独自一人就将一大群人顶出院子。  

就在这时。  

一声闷响过后,喧闹的场面忽然安静下来。  

只见村里很少管事,却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端着一杆汉阳造,分开人流,来到院子。  

“都干啥呢,大晚上?”  

“回老太爷,找驴。”余阳如实回答。  

被吊在屋顶风扇上的村长,制止其他族人说话,闷声道:“帮他找驴。”  

“找到了吗?”  

“找到了。”  

“那就都散了。”  

哗啦啦,各回各家。  

一场冲突,就此烟消云散。  

余阳跟壮汉们,或抬,或抱,搬走了老余留在村长家的大彩电、DVD、家庭影院。  

等来到胡同,远远看到六叔带着俩堂弟来助战。  

只是外面没有自家人,爷仨躲得有点远。  

对此,余阳表示理解,毕竟村长人多,这爷仨冲上去,也是挨打的份。  

“走,回家。”  

六叔不嫌尴尬,抱怨道:“咋跟他闹起来了?”  

“我爹被抓后,村里人看我眼神都不对,不闹挺不直腰板。”  

“那也不能拿他立威,咱人少,吃亏。”  

“没事,从今天起,时代变了,咱人多。”  

“???”  

余老六闻言,原本有些疑惑,瞅到队伍里又多了三个技术员,恍然大悟。  

连忙热情的掏出烟,一边散,一边招呼,“走走走,去家里坐坐。”  

“不了六叔,都快11点了。”  

“好饭不嫌晚,家里还有三条大鲤鱼,让你婶炖了。”  

余老六不容拒绝的摆摆手,一边让俩儿子喊开小卖部,随便买几样下酒菜,一边招呼壮汉们往家里拐。  

顺便在余阳耳旁悄声道:“今晚人家出了力,咱总得好烟好酒伺候着,否则下次谁还帮咱?”  

“有道理。”  

“这叫人情世故,你今后可得多学着点。”  

“您说得对。”  

余阳连连点头,示意大哥用驴车,把从村长家搬出来的大彩电、DVD、家庭影院,送回自家。  

这些东西原本是老余买来用于送礼的,后来抄家,不知怎么就到了村长手里。  

虽然现在外观变化挺大,但功能没变,肯定是咱的,错不了。  

不多时。  

六叔家再次开席。  

清蒸鲤鱼、酱香鲤鱼、白菜豆腐乱炖鲤鱼…  

切开的咸鸭蛋、撕开的小辣条…  

葱油拌豆皮、凉醋拌银耳…  

一箱白酒-景阳冈…  

隔壁院子里的余瘸子,听到动静,推开屋门,忍不住吸吸鼻子。  

“啥条件这是。”  

“昨晚炖鸡,今晚炖鱼,日子还过不过了?”  

村长家。  

余阳走后,院子里再次热闹起来。  

村长的弟弟、堂弟、堂叔等等,济济一堂。  

“不能就这么算了。”村长大伯恨声道,“吃里扒外,竟敢喊外乡人。”  

村长点支烟,“正是有外乡人,咱们才不能乱动,不然那群外乡人给咱们来顿狠得,甚至闹出人命,连夜跑路,去哪找他们?”  

“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等等再说。”  

村长有些话没讲。  

余建军的家,确实是他带人抄的。  

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洪水过后,余建军找他借钱,陈述了砖窑现状。  

简而言之:虽然窑洞被冲垮,但那是小事,找几个泥瓦匠修修就能重启,现在砖窑缺的是资金,用于买炭、买油、招人。  

当时余村长并未生出其它念头,甚至准备好了钱。  

然而银行担心余建军跑路,把余建军送进看守所,让他看到了另一个出路。  

比如砖窑欠农行20万,只要农行把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就能收回砖窑,再不济,农行也能通过打官司,让法院把砖窑拿出来拍卖。  

砖窑的实际情况,鲜有人知。  

到时候自家以25万的价格,从农行手里买下砖窑,如此一来,农行补上了贷款,处理这事的业务人员,还能多拿5万私下里分一分。  

并且过这一手,砖窑也就不用偿还其它负债。  

而自家拿下砖窑,今年复产,明年回本,后年就能盈利。  

这种事,谁不心动?  

为此,他带人抄了余建军的家,希望给余阳和其母亲施压。  

现在余阳认识了一群外乡人,又跑来找面子,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重启砖窑…  

村长思忖许久,拿起一条软华夏,带着弟弟出了门。  

第二天,农历十月十四。  

节气:小雪。  

天还未亮。  

昨晚把酒言欢的壮汉们,从柴火垛里爬起来忙活。  

大哥烧锅,二哥种豆苗,三哥四哥五哥继续在院子里修建超级大火炕。  

别说,这群拥有建造技术的汉子,土木施工的手艺,令余阳这个干了二十多年工程的人,都叹为观止。  

“十二号十里营大集。”  

“十三号韩垓乡小集。”  

“今天得去佛陀庙,那边大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