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技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董起身打算前往桑拿城。  

餐馆门帘被人从外面掀开,露出一个庄稼汉子的憨厚脸。  

凑巧有人结账出门,庄稼汉子撩着门帘,后退半步,犹如服务员一般,笑不露齿的点点头。  

等顾客出去,方才带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和蔼老大爷,一块走进来。  

老大爷姓魏,是十里营上一任乡书记。  

庄稼汉子姓何,是十里营上一任乡长。  

俩人相貌普普通通,待人接物也没什么江湖之气。  

所以现在几乎没人知道,就是这俩人搞了一场小湖镇战役,还打赢了。  

而十里营就这么大,俩人跟老董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复杂。  

老魏和老支书是一辈,当年负责接收老董等人下乡,一个在乡里,一个在村里,老魏算是老董在官方层次的引荐人。  

何乡长当年不是乡长,跟老余的年龄相当,然后在老董的帮助下,跟老余,以及十里营其它村子里的八十多个年轻人,成功参军。  

后来何乡长退伍,成了乡长,老董已经去了平东县。  

当何乡长发起小湖镇战役的时候,老董则任职泰市政法,兼市警负责人(当年都是这么配,现在是副总管兼市警负责人)  

所以直到如今,依旧有许多老一辈人认为,何乡长和乡书记搞出来的小湖镇战役,是导致老董多年难以晋升,并一次次被人抢走业绩的主要原因。  

当然,老董知道真正原因,并不仇恨何乡长。  

其站起身,跟老魏握手递烟,又犹如看后辈,跟何乡长微笑点头。  

但何乡长跟老一辈想法一样,尤其知道老董是笑面虎,总感觉有些不自在。  

万幸现在跟着余三元做事,不用看老董脸色。  

四人落座后。  

老砖窑的小作坊,送来两箱自酿白酒。  

一箱给老董,令藏在角落里的警卫送回专车。  

另一箱拆开,还给店老板两瓶,剩下的自饮。  

余阳跟老董已经喝掉两瓶,虽然好酒不上头,但消化能力有限,等会还要桑拿,只能慢慢小酌。  

老魏和何乡长刚刚下班,还未吃饭,一边吃,一边喝。  

然后余阳起个话头,聊到前往藏地。  

老魏今年已经68岁,肯定去不了,只能留在十里营帮老黄。  

而按照老董的设想,何乡长等人以东山45家官企投资藏地,任职藏地分公司负责人的名义,分批过去。  

这种操作很正常。  

老任的女婿,就是通过石化,降两级落地广区,又平调的泰式。  

余阳记得还有更离谱的,似乎是阳谷的某个神人,学历造假,履历造假,家庭造假···最后混成了某一系统副负责人。  

不过,老董不是给藏地大换血。  

而是参考藏地资源分布,令东山45家大型官企联合三系企业,设置6080座产业区,用于吸纳藏地现有的260万人口。  

嗯,整个藏地就这点人。  

只是比较分散,加上环境恶劣,实际操作有些困难。  

老董这么做,主要为了打造‘乡镇企业化’的升级版地区企业化。  

犹如南疆的官方农垦建设军团,又犹如阿穆尔农垦军团、乍得盆地幸福农场。  

如此,藏地企业化,人口登记造册,全部转换为劳动力。  

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壮有所用。  

从而实现吃饱、住暖,进而获得医疗保障、上升空间。  

至于不服从的···  

犹如修建G2线(西江→雾都)遭遇的那些不被官方承认的土司,只会沦为历史。  

何乡长听完老董的设想,沉默许久,格外纠结的看向余阳。  

眼神仿佛在说:去藏地,还不如常驻阿穆尔,或者回监狱。  

余阳为其分给鸭边腿,“是啊,不毛之地,高寒地区,许多地方没电没网,偏远地区偷猎者横行,还有一些迷信疯子···但那里有集体需要的东西,资源!”  

何乡长握住酒杯,一饮而尽,“我去,包括办公室的年轻人。”  

“最多三年,就会有第二批人接替你们。”  

次日。  

余阳从桑拿城客房中醒来,常福告知老董和何乡长等人,已经乘坐专机前往藏地。  

“相关物资和设备,到位了没有?”  

“已经通过孟加囯,转运过去。”  

藏地铁路从1958年开始建设,于1984年通车。  

但连接的是青省格尔木,不是藏地日光城。  

所以01年中旬,藏地铁路再次开工,从格尔木南下日光城,预计要到06年通车。  

该线路走的是兰州线,因此‘十里营→天水’的高铁,未来会沿着藏地铁路南下,构成‘天水→兰州→西宁→日光城’线。  

至于为什么不走‘雾都→巴蜀→昌都→日光城’···  

山太多,路难修,目前根本搞不定。  

也所以,目前没有进入藏地的铁路。  

若想把大型设备和海量物资运过去,最佳路线是:  

十里营→西江→巴蜀→南云→缅囯→孟加囯。  

然后沿着巴拉马普特拉河,也就是雅鲁藏布江,修建重载铁路,北上日光城。  

相比正在修建的‘西宁→格尔木→日光城’,长达2000公里的藏地铁路,‘孟加→日光城’仅1000公里。  

并且沿着雅鲁藏布江修建的这条重载铁路,还顺便连接藏地多个重要地市,比如林芝、山南、日喀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