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天狼星(2/3)
七年前那个结果中的“无穷”做出了具体估计。
按照他们的具体估计,已被证明为位于临界线上的“无穷多个非平凡零点”跟全部非平凡零点相比,究竟占多大的百分比呢?
答案令他们沮丧:百分之零!
数学家们将这个百分比推进到一个大于零的数字是在二十一年后的1942年。
那一年,挪威数学家赛尔伯格终于证明了这个百分比大于零。
赛尔伯格做出这项成果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欧洲各地弥漫,他所在的挪威奥斯陆大学几乎成了一座孤岛,连数学期刊都无法送达。
或许正因为如此,赛尔伯格才能完成如此出色的成就。
不过赛尔伯格虽然证明了那个百分比大于零,却并没有在论文中给出具体数值。
在赛尔伯格之后,数学家们开始对这一比例的具体数值进行研究,其中以美国数学家列文森的成果最为显著。
他证明了至少有34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列文森取得这一成果是在1974年,那时他已年过花甲,并且行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去世于1975年),却依然顽强地从事着数学研究。
在列文森之后,这方面的推进变得十分缓慢,几位数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百分比的第二位数字上做文章,其中包括中国数学家楼世拓与姚琦(他们于1980年证明了至少有35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直到1989年,才有人撼动百分比的第一位数字:美国数学家康瑞证明了至少有40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这也是整个黎曼猜想研究中最强的结果之一,在这之后,黎曼猜想在数学界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两年的时光不知不觉中过去。
这天,庞学林漂浮在指挥控制舱的舷窗前,有些看着远方的星空。
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在黎曼猜想上的研究始终停滞不前。
这让他有些无奈。
数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样,即使你再怎么才思敏捷,但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那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
如今庞学林在面对黎曼猜想时,就进入了这种状况。
庞学林深深地吸了口气,将目光转向舷窗的右上角。
在星空的一侧,已经出现了一颗网球大小的火球,正向宇宙中喷射着炙热的火焰,那是半人马座αB。
另一侧,还有一颗亮星,亮度比起地球上见到的最亮的星星金星还要高出许多倍,那是半人马座αA。
过去两年的观测,庞学林对半人马座α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半人马座αA/B双星系统内只有一颗类地行星,大小和金星相当。
这颗行星绕着A/B双星做8字形运转,轨道稳定,但这颗行星并不处于两颗恒星的宜居带内,而且通过光谱分析、各种波段观测表明,这颗行星基本山不存在大气层,表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撞击坑,对人类而言,基本没什么意义。
这时,庞学林忽然耸了耸鼻子,身后传来一股香风。
紧接着,一个温暖的躯体从后面抱住了庞学林。
“怎么了?”
庞学林感觉到慕青青的娇躯微微颤抖,似乎哭了。
他连忙把女孩拉到了身前。
慕青青的眼圈有些发红,抽泣道:“阿林,我刚刚收到水娃哥的消息,刘琦大哥…走了。”
这两年,庞学林和慕青青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太阳系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地球方面估算到方舟一号抵达半人马座α后发过来的。
其中自然也包括刘琦和水娃发来的信息。
庞学林呆了一呆,脑子有些发懵道:“老刘他…去世了?”
慕青青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四年前的事了,刘大哥心脏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八十多岁了,据说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突然走的。”
庞学林楞在原地。
这两年,时不时能收到刘琦和水娃发来的信息,对庞学林而言,是最大的慰藉。
四光年外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始终有着一丝牵挂。
如今又一位值得牵挂的人走了。
尽管庞学林早有心理准备,可这一刻,心里依旧堵得慌。
许多年前的火车车厢中,那个笑起来贱乎乎的胖子似乎依旧还在眼前。
转眼间,斯人已逝,而自己也已经远隔天涯。
庞学林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青青,咱们也冬眠吧。”
慕青青抬头看着庞学林,点了点头,说道:“好!”
掠过半人马座α,方舟一号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天狼星。
天狼星,也称做大犬座α星,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虽然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
天狼星是一个双星系统,当中的两颗白色恒星互相围绕公转,相距约20天文单位(大概是太阳和天王星之间的距离),公转周期却只有50多年。
较亮的一颗星(天狼星A)是一颗A1V型主序星,估计表面温度为9,940K。
其伴星天狼星B,已经度过了主序星的过程,成为了一颗白矮星。
尽管现在天狼星B的光谱比天狼星A暗10,000倍,它却曾经是两颗星体之中质量较大的一颗。
这个双星系统的年龄估计为大约2亿3000万年。
在其生命前期,人们猜想
按照他们的具体估计,已被证明为位于临界线上的“无穷多个非平凡零点”跟全部非平凡零点相比,究竟占多大的百分比呢?
答案令他们沮丧:百分之零!
数学家们将这个百分比推进到一个大于零的数字是在二十一年后的1942年。
那一年,挪威数学家赛尔伯格终于证明了这个百分比大于零。
赛尔伯格做出这项成果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欧洲各地弥漫,他所在的挪威奥斯陆大学几乎成了一座孤岛,连数学期刊都无法送达。
或许正因为如此,赛尔伯格才能完成如此出色的成就。
不过赛尔伯格虽然证明了那个百分比大于零,却并没有在论文中给出具体数值。
在赛尔伯格之后,数学家们开始对这一比例的具体数值进行研究,其中以美国数学家列文森的成果最为显著。
他证明了至少有34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列文森取得这一成果是在1974年,那时他已年过花甲,并且行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去世于1975年),却依然顽强地从事着数学研究。
在列文森之后,这方面的推进变得十分缓慢,几位数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百分比的第二位数字上做文章,其中包括中国数学家楼世拓与姚琦(他们于1980年证明了至少有35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直到1989年,才有人撼动百分比的第一位数字:美国数学家康瑞证明了至少有40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这也是整个黎曼猜想研究中最强的结果之一,在这之后,黎曼猜想在数学界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两年的时光不知不觉中过去。
这天,庞学林漂浮在指挥控制舱的舷窗前,有些看着远方的星空。
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在黎曼猜想上的研究始终停滞不前。
这让他有些无奈。
数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样,即使你再怎么才思敏捷,但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那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
如今庞学林在面对黎曼猜想时,就进入了这种状况。
庞学林深深地吸了口气,将目光转向舷窗的右上角。
在星空的一侧,已经出现了一颗网球大小的火球,正向宇宙中喷射着炙热的火焰,那是半人马座αB。
另一侧,还有一颗亮星,亮度比起地球上见到的最亮的星星金星还要高出许多倍,那是半人马座αA。
过去两年的观测,庞学林对半人马座α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半人马座αA/B双星系统内只有一颗类地行星,大小和金星相当。
这颗行星绕着A/B双星做8字形运转,轨道稳定,但这颗行星并不处于两颗恒星的宜居带内,而且通过光谱分析、各种波段观测表明,这颗行星基本山不存在大气层,表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撞击坑,对人类而言,基本没什么意义。
这时,庞学林忽然耸了耸鼻子,身后传来一股香风。
紧接着,一个温暖的躯体从后面抱住了庞学林。
“怎么了?”
庞学林感觉到慕青青的娇躯微微颤抖,似乎哭了。
他连忙把女孩拉到了身前。
慕青青的眼圈有些发红,抽泣道:“阿林,我刚刚收到水娃哥的消息,刘琦大哥…走了。”
这两年,庞学林和慕青青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太阳系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地球方面估算到方舟一号抵达半人马座α后发过来的。
其中自然也包括刘琦和水娃发来的信息。
庞学林呆了一呆,脑子有些发懵道:“老刘他…去世了?”
慕青青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四年前的事了,刘大哥心脏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八十多岁了,据说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突然走的。”
庞学林楞在原地。
这两年,时不时能收到刘琦和水娃发来的信息,对庞学林而言,是最大的慰藉。
四光年外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始终有着一丝牵挂。
如今又一位值得牵挂的人走了。
尽管庞学林早有心理准备,可这一刻,心里依旧堵得慌。
许多年前的火车车厢中,那个笑起来贱乎乎的胖子似乎依旧还在眼前。
转眼间,斯人已逝,而自己也已经远隔天涯。
庞学林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青青,咱们也冬眠吧。”
慕青青抬头看着庞学林,点了点头,说道:“好!”
掠过半人马座α,方舟一号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天狼星。
天狼星,也称做大犬座α星,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虽然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
天狼星是一个双星系统,当中的两颗白色恒星互相围绕公转,相距约20天文单位(大概是太阳和天王星之间的距离),公转周期却只有50多年。
较亮的一颗星(天狼星A)是一颗A1V型主序星,估计表面温度为9,940K。
其伴星天狼星B,已经度过了主序星的过程,成为了一颗白矮星。
尽管现在天狼星B的光谱比天狼星A暗10,000倍,它却曾经是两颗星体之中质量较大的一颗。
这个双星系统的年龄估计为大约2亿3000万年。
在其生命前期,人们猜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