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家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角度的关系,星星渐渐变成了纺锤形的形状,最后,虚空中出现了一个银光闪闪的椭圆状物体。  

“方舟一号太阳帆展开成功!”  

“成功了!”  

陆海有些激动。  

不管是方舟一号,还是中国太阳,这两项工程的核心材料都源于他发明的纳米镜膜。  

正因为如此,陆海对于这两者都有种看着自家孩子一步步长大的感觉。  

庞学林倒没有陆海这么兴奋,他抬头看着那颗如同蓝宝石一般镶嵌在夜空中的星球,微微有些发愣。  

方舟一号太阳帆展开成功,意味着距离自己离开地球又近了一步。  

但庞学林此时,却隐隐产生了一丝不舍的感觉。  

他很少有这种感触。  

之前经历的那些世界,大多都始终处于危机之中,庞学林压根没这个几乎去建立社会关系网络。  

真正值得他留念的,也就是那些一直陪着他的女人们。  

但是在这个世界,他一步步走来,亲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结交了无数的亲朋挚友。  

一时间,对于即将要离开的这个世界,庞学林竟然生出了一丝眷恋的感觉。  

就在这时,庞学林的耳麦中,突然响起了中国太阳指挥控制中心的呼叫。  

“庞总,地面有紧急来电,是夫人的。”  

庞学林微微一愣,说道:“接入!”  

很快,通讯频道切换,耳机里响起了慕青青急切的声音。  

“阿林,三叔…三叔他不行了,你赶紧回来一趟!”  

庞学林心中不由得一紧,说道:“好,我马上回去!”  

三叔五年前查出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个病还有另一个名称,那就是渐冻人。  

这种病由中枢神经系统内控制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退化所致。  

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退化和死亡,肌肉逐渐衰弱、萎缩。最后,大脑完全丧失控制随意运动的能力。  

最终会造成发音、吞咽,以及呼吸上的障碍。  

这种疾病并不一定会如阿兹海默病般影响病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相反,晚期疾病病人可一直保持清晰的思维、保留发病前的记忆、人格和智力。  

而且这种病有90至95的发病原因不明。  

大约有一半的病例是由两个特定基因引起的。其导致控制随意肌的神经元死亡。该病的诊断基于个人症状和体征测试,以排除其他致病的可能。  

而且这种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利鲁唑可以延长大约2至3月的寿命。  

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3至4年。  

只有1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十年,极少数生存期为50年甚至更久。大多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这几年,三叔过得很辛苦。  

虽然庞学林为他找来了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但依旧没办法帮三叔延缓病情进度。  

一开始,三叔只是走不动路,走几步就要喘上一阵。  

又过了一阵子,因为脊柱下弯,三叔已经彻底走不了路,每天只能通过轮椅出来透透风。  

再到后来,他已经使不了筷子了,用调羹也有些笨拙。  

每次吃饭时只能把头埋的很低很低,才能让手上的调羹够到嘴巴。  

他经常是吧唧几口就要休息一会,实在是太吃力了,吃一顿饭都满头大汗。  

这一次,庞学林在前往中国太阳之前,三叔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如果不是方舟一号的发射任务太过重要,庞学林压根就不可能登上前往中国太阳的空天飞机。  

二十四小时后,当庞学林返回地面,急匆匆地来到医院时,已经得到了三叔转危为安的消息。  

这让他松了口气。  

如果见不到三叔最后一面,庞学林恐怕会遗憾一辈子。  

庞学林走进病房的时候,水娃哥冯婉莹都在,慕青青正在小心翼翼地给三叔喂饭。  

看到庞学林进来,三叔显得很开心,用力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吃了,紧接着就向庞学林道:“林娃子,你…你过来。水娃,你和婉莹、青青都出去一下…”  

水娃、冯婉莹、慕青青对视一眼,均点了点头。  

很快,病房内只剩下了庞学林和三叔两人。  

“三叔…”  

来到病床前坐下,握住了三叔干枯的手。  

三叔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吃力道:“林娃子,三…三叔吃了一辈子的苦,到老了能…能跟着你享福,这辈子…这辈子也算值了…”  

“只是…只是俺唯有一…一件事,一直放不下。”  

“三叔,什么事,你说。”  

“林娃子,俺…俺听别人说,你…你要带着青青去…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俺知道…知道你志向大的很,但俺还是希望…希望你和青青能给咱们老庞家…老庞家留个后,我也算…也算没有愧对你…你爹娘当年的嘱托了。”  

庞学林鼻子微微有些发酸,脸上努力绽放笑容道:“三叔,我…我答应你,一定会和青青生个孩子。”  

“那…那就好!”  

三叔眼中的光芒渐渐散去。  

大口大口的喘息声渐渐消失不见。  

“三叔!三叔!!!”  

庞学林忍不住哽咽起来。  

三叔葬礼结束后半个月,庞学林带着慕青青去长安看望慕东来。  

慕东来已经七十出头了,头发花白,但精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